-
河床纵剖面 编辑
河床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该纵剖面的发展,受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控制。河流的下切面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有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
中文名:河床纵剖面
外文名:longitudinal profile of channel
定义: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
相似词目:河床横断面
影响因素: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
所属学科:水文学
式中△Z为河床高程的局部改正量;τ0为局部推移力,由WQS求得;τc为临界推移力;n为指数;Y为水平坐标;B为河宽;Ab为河床横断面面积。当发生淤积时,τc为零。
式中的n值一般介于0和1之间,它对河流的冲淤类型产生影响。如图1所示的横断面,当n值较小时,如n=0.1,就意味着△Z分布相当均匀;如n值较大时,如n=1,△Z的分布不太均匀,并随局部推移力或大致随水深而发生局部变化。
图1 冲淤河床纵剖面变化示意图
水文情况的改变
水文情况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河流中水量的变化。在季风气候区的河流,雨季时,河水位上涨,称为洪水期。洪水期的河流在不同河段,水面纵向坡度是不同的,因而对河床的作用也不一样。狭窄河谷段,由于过水断面较小,洪水到来时,水面上涨高度较大,对其上游段形成壅水现象,河床中将发生堆积。从山地到平原的河段,河谷展宽,洪水很容易扩散,水面比降急剧变大,河床中将发生侵蚀。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可使整个流域发生升降,或者使流域内局部地区发生差异变化。不论是哪种情况,河流纵剖面将发生改变。如果整个流域抬升,其效果等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向源侵蚀将自河口向上游发展。如果流域内局部地区发生差异运动,上升地段,河床坡度将比原先坡度加大,因而发生侵蚀,下沉地段就发生堆积。
岩性
岩性对河流纵剖面的影响是由于不同岩石抵御侵蚀能力不一样而造成差别侵蚀,形成岩槛或跌水。岩槛形成后,常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但有时也向下游方向移动,这取决于形成岩槛的岩层产状。当构成岩槛的坚硬岩层倾向上游方向时,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河床降低,岩槛就会向上游方向移动;反之,岩层向下游方向倾斜,河床下切侵蚀后,新的岩槛比原先岩槛位置向下游方向挪动一段距离。岩槛也可以是由横切河流的断层所致。
气候变迁
气候变迁使自然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河流的侵蚀、堆积和基准面的升降等。气候变干,地表径流减少,地面植被也减少,河流中的相对含沙量增多,河床中发生堆积,形成加积型河床。同时,由于气候变干,侵蚀基准面下降,在河流的下游段可能发生侵蚀。另外,气候冷暖变化也影响到河床纵剖面形态变化。周期性的气候冷暖变化在地球上出现冰期和间冰期。
冰期时地表水大都变为冰而停留在陆地上,这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侵蚀基准面也降低,冰冻作用增强,河床中碎屑物增多。因此,冰期时河流上游段因风化碎屑增多呈加积型河床,下游段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时,将出现相反的情况,陆地表面的冰融化成水而流入大海,由于水量增多,相对而言侵蚀基准面上升。在河流中上游段将在冰期加积的河床中出现下切侵蚀,在河流下游段因侵蚀基准面上升而堆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