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溯源侵蚀 编辑
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剥蚀分离向上游源头后退。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主要原因。
中文名:溯源侵蚀
外文名:headward erosion
其他称呼:向源侵蚀
作 用:加宽,加深,延长
主要发生点:河谷沟头
特点:侵蚀的基准面下降
我国黄河的龙门瀑布、落差为17m,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瀑布每年后退约5cm,现已退到了壶口。向源侵蚀与下切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向源侵蚀。向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