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邙山 编辑
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又名北邙、芒山、郏山等,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邙山主要分布有炎黄故里平逢山、华胥故都宜苏山、道源祖庭翠云峰等三十三峰,是中原腹地的文化名山,被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邙山是历代帝王贵胄、显赫人物都趋之若鹜的葬地,汇集古代墓葬数十万座,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自东周迄五代,有40多个帝王、千余名达官贵人埋骨在此,号称“东方金字塔”、“中国帝王谷”。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惠济区,长100多公里。狭义的邙山仅指黄河与洛河的分水岭。登上邙山可远眺满城风光,而远眺的最佳时间是傍晚,因此“邙山晚眺”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中文名:邙山
别名:北邙、郏山、平逢山、太平山
所属山系:崤山支脉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市北
主峰:平逢山、宜苏山、翠云峰
先秦时期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8年,武王伐纣八百诸侯在邙山歃血结盟。
东周时期,8位周王葬于邙山,老子李耳曾在邙山炼丹。
东汉三国
东汉时期,5位皇帝葬于邙山;
张道陵曾隐居北邙山修道,汉和帝三诏不出,此后遍访名山,著道书二十四篇,被尊为道教创始人。
三国时期,两位曹魏帝王葬于邙山,蜀汉后主刘禅、东吴后主孙皓亦葬于邙山。
魏晋南北
西晋时期,5位皇帝葬于邙山。
南北朝时期,6位北魏皇帝葬于邙山,南陈后主陈叔宝亦葬于邙山。
此外,北魏胡太后曾在邙山举行僧尼斋会,朝臣皆出席。
东魏两度在邙山击败西魏,北齐兰陵王于邙山大破北周,一战成名。
隋唐五代
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初三,隋炀帝登顶邙山,南望龙门,选择在邙山与龙门之间的区域建都,即隋唐洛阳城。
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王世充在邙山击败李密的瓦岗军,次年建立郑王朝。
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葬于邙山,并特许百济王室旧臣赴哭。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在邙山建设上清宫以祭祀老子,中国道教史上首座上清宫就此诞生。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武则天在邙山之阳举行亲蚕礼,“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
唐代时,邙山陵墓群已达到饱和状态,难以满足李唐皇室修建大规模陵寝的需求,因此唐朝皇帝并未葬于邙山,李唐皇族墓葬大多集中在洛东和洛南。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后主孟昶、吴越国王钱俶、南唐后主李煜均葬于邙山,但陵墓规模相对较小。至此,邙山所葬帝王已达33位。
宋金时期
宋朝时期,邙山已“无卧牛之地”,因此北宋皇帝大多葬于洛阳盆地东部。
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邙山被改名为太平山,称旧名者按照违反规制论处。
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明太祖第二十五子伊厉王葬于邙山,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亦葬于邙山。
帝王陵
邙山临近京都洛阳,山虽不高,但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各朝代的帝王都选择魂归此处,邙山帝王陵主要有八座东周王陵、五座东汉帝陵、两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晋皇陵、六座北魏皇陵、一座后唐帝陵,一座南明帝陵;另有七座后主皇帝陵,分别是蜀汉后主刘禅、东吴后主孙皓、南陈后主陈叔宝、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后蜀后主孟昶、吴越国王钱俶、南唐后主李煜。
邙山东部是曹魏、西晋帝陵区,魏晋两朝除过葬在洛阳万安山的魏明帝高平陵和洛河滩上的魏废帝曹髦陵外,其他葬在邙山的全部以山为陵,现已基本摸清帝陵位置分布,但各陵身份尚未确认。
中部的邙山东周王陵不封不树,上世纪1928年天降暴雨,冲开了其中一座王陵,加拿大人怀履光、美国人华尔纳等闻讯赶来,胁迫当地农民将周王陵盗掘一空,此后的五年,他们又把周围的几座周王陵全部盗掘,出土文物近万件,全部被运送至国外,国内仅存三件文物分别收藏在洛阳博物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流失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日本、英国等国的博物馆中,另有数千件文物分别在世界各国的私人手中,由于王陵被盗一空,墓主是哪几位周天子难以考证。
邙山东汉陪葬墓群
名人墓
邙山陵墓群分段
邙山位置
邙山的西端有仰韶文化遗址,这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平逢山
平逢山
宜苏山
宜苏山
凤凰山
凤凰山
凤凰山海拔336米,是邙山主峰之一, 位于洛阳孟津县平乐镇,其名取自《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岗”。周成王定都洛邑后,率群臣宴游,见山上凤凰飞舞,故命名为凤凰山。 北魏时,冯氏家族墓地在这里,其中冯熙、冯诞皆曾封王,因此别称冯王山。翠云峰
翠云峰
首阳山
首阳山
邙山一隅
两魏首战
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七月,发生东西魏争夺河南的重大战役。东魏将领侯景围困金墉城,被李弼击败,侯景率兵夜逃。次日,宇文泰带兵追杀侯景,反而陷入侯景在邙山布下的阵中,险些被擒。西魏援军及时赶到,大败东魏军,救出宇文泰。西魏撤军后,东魏权臣高欢却又夜袭金墉城,并成功夺回洛阳,此战以东魏获胜而告终。
两魏再战
东魏武定元年
明·薛瑄《北邙行》:“北邙山上朔风生,新冢累累旧冢平。富贵至今何处是,断碑零碎野人耕。”明·汪广洋《过北邙山》:"北邙山上多青楸,北邙山下有荒丘。青楸摇落荒丘在,风雨凄凄狐兔愁。"
小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第九十七回,李纨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