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尔盖县 编辑
若尔盖县,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四川盆地与高寒高原的过渡地带、川甘青3省接合部,系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08′至103°39′、北纬32°56′至34°19′之间,境内地形复杂,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将其划为东西两部,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无夏。总面积1062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若尔盖县户籍人口80907人,藏族人口7.56万人、占总人口93.89%。截至2023年6月,若尔盖县辖7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达扎寺镇商业街8号。西汉时,若尔盖属白马范围。1956年7月,若尔盖建县,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有黄河、长征、游牧、农耕四种文化。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金三角,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经若尔盖县,在若尔盖湿地形成一个接近180度的回头弯。若尔盖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集中走过的地方,保存有包座战役、巴西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若尔盖湿地是全球最大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中国第二大草原。2005年热尔大草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2019年4月28日,若尔盖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2年,若尔盖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3860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47万元,下降4.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1483万元,下降0.9%。
中文名:若尔盖县
外文名:Ruoergai County
别名:若尔盖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面积:10620 km²
下辖地区:7个镇、6个乡
政府驻地:达扎寺镇商业街8号
电话区号:0837
邮政编码:624500
气候条件: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0907 人(2022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
车牌代码:川U
地区生产总值:31.93 亿元(2022年)
西周时期,属羌戎诸部,处于氏族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强盛,迫使古羌戎动荡分裂,向东、西南方向迁徙。
秦代,若尔盖属西羌地的“羌中”。
两汉时,境内东部曾设“护羌校慰”,西晋仍属羌域。
自东晋初起,该区域为吐谷浑属辖,四世纪初起为吐谷浑部之阿柴所领。求吉、铁布一带,相继为羌人姚苌所建后秦(384-417年)和鲜卑族乞伏围仁所建西秦(385~431年)二国地域。
南北朝至唐初,境内为党项诸部。北周灭宕昌后,邓至部衰亡,党项始强。今若尔盖人亦引为始祖。
唐贞观九年(635年),拓拔赤辞归附于唐。唐于其地置懿、嵯、黎、可等三十二东羁縻州,以拓拔氏为西戎都督,受松州都督府节制,辖党项诸部。广德初年(763~764年)始,河湟以南,松州以北,为吐蕃所领。藏王赤热巴金(赤祖德赞)时期(815~838年),吐蕃管理该地区的要臣先距后有噶·钦陵(赤尊)、噶·益西达尔吉等。九世纪中叶,吐蕃王室分裂,吐蕃统治地区的奴隶、平民“嗢末”大起义,促使吐蕃王朝崩溃。从此,吐蕃诸部各自为政,若尔盖地区则拥噶氏后裔为主。
五代十国,川西北岷山山脉北缘仍属“吐蕃诸部”之脱思麻(多麦)部,其境内曾为凉州六谷部政权首领潘罗支所治。今求吉乡潘州寨即古“潘州”旧址。清(一统志》有“潘州盖属吐蕃首领潘罗支,故名”记载。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邦、潘、叠三州归宋。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河曲、岷山地区诸部为忽必烈征服。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总制院升为宣政院后,若尔盖地区属松、潘、宕、叠、威、茂等处军民安抚司。至大二年(1309年)七月,改松、潘、宕、叠、威、茂等处安抚司为宣慰司。
明袭元制。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境内建潘州卫,辖今若尔盖、阿坝等地区。洪武十二年(1379年)将松州卫、潘州卫合并为松潘卫。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松安抚司,下置若干洞族长官司。今若尔盖县阿西茸乡境内,当时设有阿昔(西)洞簇长官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松潘安抚司为松潘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罢军民指挥使司,复置松潘卫,若尔盖地区隶属亦随之变动。
清代顺治到康熙年间,若尔盖地区均属松潘卫辖地。但由于鞭长莫及,政令难达。直至各部落归順清廷后,松潘卫方能直接管辖若尔盖地区。若尔盖和包座地区各部落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雍正二年(1724年),先后归顺朝廷。清雍正九年(1731年),今若尔盖地域属松潘抚民厅辖地。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属松潘直隶厅。
民国三年(1914年),若尔盖地区属松潘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8月,中共茂县地委工作组首次进入包座地区地开展工作。
1953年6月25日,成立过渡性县级政权机构,即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隶属于四川省藏族自治区。
1956年7月,正式成立若尔盖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
1981年,成立若尔盖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不变。
1987年7月,阿坝藏族自治州改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属之。
草原风光
区划沿革
2010年,若尔盖县辖个镇,15个乡:达扎寺镇、班佑乡、阿西乡、辖曼乡、红星乡、麦溪乡、嫩哇乡、冻列乡、崇尔乡、热尔乡、占哇乡、降扎乡、巴西乡、求吉乡、阿西茸乡、包座乡、唐克乡,1个国有牧场,1个省属牧场,共96个行政村,3个社区。
2019年12月,若尔盖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1)撤销巴西乡、班佑乡,设立巴西镇,以原巴西乡和原班佑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巴西镇的行政区域,巴西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路6号。
(2)撤销阿西乡、阿西茸乡,设立阿西镇,以原阿西乡和原阿西茸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阿西镇的行政区域,阿西镇人民政府驻阿西街36号。
(3)撤销冻列乡、热尔乡和崇尔乡,设立铁布镇,以原冻列乡、原热尔乡和原崇尔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铁布镇的行政区域,铁布镇人民政府驻冻列街29号。
(4)将辖曼种羊场管理区域划归辖曼镇管辖,辖曼镇人民政府驻和谐街56号。
区划详情
若尔盖景色
达扎寺镇 | 辖曼镇 | 阿西镇 | 红星镇 | 若尔盖县标准地图 |
唐克镇 | 巴西镇 | 铁布镇 | 嫩哇乡 | |
求吉乡 | 占哇乡 | 包座乡 | 麦溪乡 | |
降扎乡 | 白河牧场 |
位置境域
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系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08′至103°39′、北纬32°56′至34°19′之间,四邻分别与甘肃省玛曲县、碌曲县、卓尼县、迭部县和阿坝州内阿坝县、红原县、松潘县、九寨沟县接壤。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将其划为东西两部,县城达扎寺镇距成都469.2千米,距兰州475.3千米,总面积10620平方千米。
若尔盖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若尔盖县境内地形复杂,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
地质
若尔盖县地质构造由唐克凸起和阿坝~红原凹陷2个三级构造单元,其内有玛曲~略阳断裂带、黑水断裂带和岷江断裂带3个主要断裂带构成。三叠系在若尔盖中间地块广泛分布,主要为中、上三叠统的碎屑岩。褶皱形态较宽缓,断裂不发育,地层连续性好,被构造活动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褶皱在平面上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排列。若尔盖的隆升的主要时期是从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开始的,喜马拉雅期以来发生强烈的隆升作用,到晚古生代二叠纪以来,发生过五期构造抬升活动;新生代以来隆升速率逐渐增大。
若尔盖县构造样式表现出较大的层次性,总体为盖层滑脱式逆冲褶皱型,其中,以中、上三叠统碎屑岩为主的浅层次,其构造样式主要为紧密型断滑或断展褶皱加低角度逆冲断裂,其滑脱面(上滑脱面)为三叠系下部泥质岩或粉砂质泥岩;以上古生界碳酸岩为主的中深层次,其构造样式推测以冲断和宽缓褶皱为主。
若尔盖县剖面底部是没有受到曲流作用和牛轭湖的干扰的蓝灰色古湖相沉积层,其上覆盖的风沙与泥炭互层,而曾经有来自于黄河源区流域的规模巨大的洪水进入若尔盖盆地,在古湖底泛滥并且将其携带的分选良好的细沙与粉沙质泥沙堆积下来形成浊黄橙色古洪水沉积层。到了全新世中期后,若尔盖盆地风沙作用依然盛行,黄河河槽深切,第一湾两岸接受沙尘暴沉积,在相对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之下,沙尘暴沉积物被改造为亚高山草甸黑土类土壤,成熟度极高。到了全新世晚期以来,风沙作用与沙尘暴沉积过程持续,沙尘暴沉积物也被改造为亚高山草甸黑土层。
气候
若尔盖县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无夏。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648.5毫米。无绝对无霜期。降雨多集中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年降雨量656.8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9%。每年9月下旬土地开始冻结,5月中旬完全解冻,冻土最深达72厘米。
水文
若尔盖县境内主要河流有白河、黑河、求吉河及白龙江 ,还有黄河干流从白河牧场,经唐克镇、辖曼镇等5个乡镇出四川入境甘肃,干流总长148.8千米,在若尔盖县流域面积达6809.5平方千米。 若尔盖湿地内还分布着30多条较大河流,小型河流达400余条,总水面积约48.8平方千米。
白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红原县境内嘎哇达则,流经若尔盖西南部,在唐克注入黄河,全长为269.9千米,平均比降为0.66%,积水面积为548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36.4立方米/秒。
黑河属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哲波冻亚山(红原县)南葛利坪(哑蝴克),由南向北流,在若尔盖县城折向北西,在若尔盖县城西北与甘肃玛由交界处注入黄河,全长为455.9千米,平均比降为0.2%,积水面积为7608.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0.7立方米/秒。该河流经若尔盖县境腹地,在非汛期,黑河由于流域内沼泽发育,河水呈茶色;在汛期,河水浑浊,夹带大量泥沙和腐殖质。
土壤
若尔盖县土壤类型繁多,可分为10个土类、22个亚类。农耕地8个土属、17个土种,分属三个土类。其中山地褐色土类,共计有12个土种,分布面积60409亩,占农耕地的75.13%,是耕作土的主要土类;山地棕壤土,有四个土种,分布面积14026亩,占总农耕地的17.43%;自然土(壤)类以沼泽土占地面积最大,属非地带性土壤,所属四个亚类,总面积为50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3.1%。还有亚高山草甸土类,分布面积4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0.15%,高山草甸土分布零星,面积有16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75%,高山寒漠土、风沙土两个土类,分布面积15.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1%。
植物资源
若尔盖县植物分为沼泽植被、草甸植被、灌丛植被、森林植被和栽培植被五大类。沼泽植被多分布在沼泽、半沼泽、湖滨洼地和阶地之上,形成藏嵩草、驴蹄草群落,木里苔草、窄果苔草、狸藻群落。草甸植被以嵩草属、蓼属构成健群成片;禾本科草,毒害草占有一定数量;灌丛植被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箭竹、鲜卑、柳、沙棘、忍冬、金腊梅和杜鹃等;森林植被大多分布在阴坡。海拔2800米以下,有云杉、油松、桧类、杨类、桦类;海拔2600~3800米左右,分布着云杉、冷杉、桦类;海拔3600~3800米范围内以冷杉、云杉、园柏为多,杜鹃灌丛呈片状分布;栽培植被多分布在农区白龙江沿岸。有野生植物1160余种,其中冬虫夏草、星叶草、绿绒蒿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4种。
动物资源
若尔盖县境内动物种类繁多,有脊椎动物29目65科251种。其中,兽类62种,鸟类162种,爬行类4种,两栖类4种,鱼类19种,主要有黑颈鹤、藏鸳鸯、白鹳、梅花鹿、小熊猫等珍禽异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豹、野驴、四川梅花鹿、黑颈鹤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狲猴、黑熊、小熊猫、疣鼻天鹅、秃鹫、蓝马鸡、狼等41种。
水资源
若尔盖县境内有兴错、莫乌措尔格、隆岗本措、恰日、措卡、措拉坚、哈丘、沃木钦、瓦延诺尔绰等湖泊。总水面积约20.45平方千米,蓄水总量约2045万立方米。湖泊最大水面5平方千米左右,最小的水面仅有0.25平方千米,最大水深在10米左右。水位变幅一般在3~5米之间。
若尔盖地下水主要靠降水和地表河、湖水入渗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其次赋存于基岩裂隙和岩溶裂隙中。 浅变质岩裂隙水分布最广,其赋存形式与海拔高度、地形切割强烈程度有关。在浅、中切割的高原地区以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为主。在深切割高山区,以构造裂隙水为主。由于岩性及构造特征所致,无深层承压水。总量约7.15亿立方米,黄河流域为4.77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7%;长江流域2.38亿立方米,占33%,蓄水总量近100亿立方米,为黄河上游提供了30%水量。
水利资源
截至2022年若尔盖县有自来水厂一座,管网覆盖面10平方千米,长65千米。全年取水量895623立方米,除去自身排泥12%,实际取水量为7463525立方米。 2021年若尔盖县投资6887万元,完成巴西倒豆沟、黑河城关重点堤防主体等水利工程,修建河堤8.79千米。
若尔盖县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若尔盖县域内草原面积121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4.28%;森林面积240万亩,森林覆盖率9.08%;湿地面积439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23.22万立方米。主要有冷杉、云杉等优质树种。
若尔盖秋色
矿产资源
若尔盖县矿产资源有泥炭、煤、铁、铜、铀、金等30多种,特别是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储量达41亿立方米。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若尔盖县户籍人口80907人,比上年末增加388人。全年出生人口917人,人口出生率为11.8‰;死亡人口402人,人口死亡率为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40452人,女性人口40455人,总人口性别比为99.9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0-17岁人口21525人,占全县人口的比重为26.6%;18-59岁人口50442人,占全县人口的比重为62.3%,60岁及以上人口8940人,占全县人口的比重为11.1%。从城乡构成看,城镇户籍人口14436人,比上年末增加13人;乡村户籍人口66471人,比上年末减少375人。
民族构成
若尔盖县辖区内居住有藏、汉、回、羌、彝等12个民族。
综述
若尔盖美丽的风光
2022年,若尔盖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3860万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47万元,比上年下降4.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1483万元,比上年下降0.9%。人民生活
2022年,若尔盖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77元,比上年增长4.0%。城镇从消费种类看,消费支出27575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食品烟酒比上年增长3.21%、衣着比上年增长5.17%、居住比上年增长2.59%,生活用品及其他比上年增长3.74%、交通通信比上年增长2.28%、教育文化娱乐比上年增长6.11%、医疗保健比上年增长4.5%。
2022年,若尔盖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36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从消费种类看,消费支出14955元,比上年增长6.41%,其中:食品烟酒比上年增长1.27%、衣着比上年增长4.85%、居住比上年增长3.68%,生活用品及其他比上年增长13.54%、交通通信比上年增长12.42%、教育文化娱乐比上年增长15.38%、医疗保健比上年增长18.19%。
2022年,若尔盖县恩格尔系数:农村35.7%,城镇35.4%。
财政
2022年,若尔盖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16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2135万元,比上年下降18.1%;非税收入5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7.3%。
2022年,若尔盖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教育支出34495万元,比上年下降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9.3%,交通运输支出45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5.2%,卫生健康支出152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林水事务支出48477万元,比上年下降19.7%,节能环保支出46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7%。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若尔盖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4%,全州排位第4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45.7%。
2022年,若尔盖县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4.1%;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7 %;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8.9%。
第一产业
2022年,若尔盖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15614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8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4%;林业680万元,比上年增长44.3%;牧业201523万元,比上年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51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
2022年,若尔盖县粮食播种面积2154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全年粮食总产量6257吨,比上年下降0.7%。油料产量1025吨,比上年下降6.5%。
2022年,若尔盖县肉产量24916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猪肉产量1205吨,比上年增长1.5%;牛肉产量19509吨,比上年增长8.3%;羊肉产量4202吨,比上年下降1.6%;牛奶产量48060吨,比上年增长20.3%。年末生猪存栏12351头,比上年下降32.6%;年末牛存栏460217头,比上年增长1.9%,年末羊存栏490529头,比上年下降4.9%。农业机械总动力2.95万千瓦。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若尔盖县全部工业增加值7665万元,比上年下降11.3%,拉低经济0.3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比上年下降24.8%。
截至2022年末,若尔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695万元,其中按行业分:农副食品加工业15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7.6%;食品制造业74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906万元,比上年下降5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速度-24.8%,其中按行业分:农副食品加工业比上年增长15.3%;食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57.3%。
2022年,若尔盖县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鲜、冷藏肉613吨,比上年增长19.1%;冻肉730吨,比上年增长63.3%;乳制品306.5吨,比上年下降46.6%;发电量9631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8%。产品销售率104.4%,比上年增加19.8个百分点。
2022年,若尔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87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2%,负债合计52321万元,比上年下降1.6%,营业收入29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实现利润总额4143万元,比上年增长56.6%,税金总额7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8%,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1%,比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3.56元,比上年增长0.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2.93元,比上年降低2.5%。
建筑业
2022年,若尔盖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382万元,比上年增长3.9%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167万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利润2027万元,竣工产值7546万元,比上年增长8.5%。
融合产业园
若尔盖融合产业园于2019年修建,占地总面积636.69亩 ,园区内主要是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中药材加工为主的企业,全面提振若尔盖县二、三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惠及若尔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800余人,可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 截至2020年末,已有8家企业签约,5家企业开建入驻,资金投入3230万元。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若尔盖县第三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速度为-0.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10674万元,比上年下降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595万元,比上年下降7.4%,住宿和餐饮业11727万元,比上年下降18.5%,金融业97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房地产业108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他服务业104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国内贸易
2022年,若尔盖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59万元,比上年下降3.6%,全州排位第10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8681万元,比上年下降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278万元,比上年下降6.7%。按消费类型分,批发零售业43028万元,比上年下降3.4%;住宿业21382万元,比去年下降5.3%,餐饮业16549万元,比上年下降1.8%。
旅游
2022年,若尔盖县旅游接待人数234.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国内旅游收入16.8亿元,比上年下降27%。
金融保险
截至2022年末,若尔盖县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7451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035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8859万元,比上年增长4.6%。
2022年,若尔盖县保险机构保费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9.1%。
航空
若尔盖县以县城为中心,周边两小时车程范围内分布有九黄机场、红原机场、夏河机场三个旅游专线机场,2023年规划新建若尔盖通用航空机场。
铁路
2020年,四川省新建西成铁路,若尔盖县境内设花湖站、阿西站、若尔盖站和班佑站,西成铁路
若尔盖县地域辽阔,资源富集,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既有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草原、纳摩神居峡、降扎温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包座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古潘州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末,若尔盖县已建立5个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贡杠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四川喀哈尔乔湿地自然保护区、四川包座自然保护区、四川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地总面积58.78万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4%。主要景点
若尔盖大草原
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结合部的中国川西北大草原,是由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组成,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面积35600多平方千米,系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
花湖
花湖生态旅游区位于若尔盖县西北部之热尔大草原腹心,核心区幅员面积约6.7平方公里,是热尔大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若尔盖湿地花湖又名“麦朵湖”,因湖面五彩斑斓而得名。旅游区主要由泥炭湿地、花湖生态、安多藏族民俗体验三大部分构成,是若尔盖县重点打造的核心旅游区。2019年11月15日,若尔盖花湖入选国家AAAA级景区。
花湖
黄河九曲第一湾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唐克镇索格藏寺前,国家AAAA级景区, 距县城68千米,距唐克集镇8千米。黄河从发源地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向东流到四川,在唐克镇的索格藏寺前与白河相汇合,突然又折回向西北而去,如“S”型,从而形成荡气回肠的黄河九曲第一大湾。
黄河九曲第一湾
热尔大草原
美丽若尔盖
热尔大草原距县城45千米,国道213线贯穿其中,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国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的第二大草原,也是国内最大最平坦最美丽的大草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称之地球之“肾”,属全国四大优良牧场之一。为黑颈鹤的集中栖息和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1500只左右,又称飞禽乐园,2005年11月,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黑颈鹤之乡”称号,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降扎温泉
降扎温泉位于降扎乡境内,距县城90千米,“山为神山,水为神水”,温泉四周群山环抱,共有大小50多个天然泉眼,水温常年在40℃左右,流量为2.3866~2.6156升/秒,泉水清澈。降扎温泉集神奇的温泉水、古朴的民族风情、幽美的自然风光于一体,是一个休闲、度假、避暑的胜地。
巴西会议红色旅游景区
巴西会议红色旅游景区位于巴西镇,核心景区距县城33千米,景区由巴西会议会址、巴西纪念馆、胜利曙光旅游服务中心三大部分组成。2022年10月13日,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巴西会议红色旅游区
热尔部落梅花鹿生态园
热尔部落梅花鹿生态园景区位于若尔盖县域达扎寺镇至花湖之间的热尔村。景区以梅花鹿观赏、梅花鹿文化科教科普展示、鹿产品及名贵道地中药材展销为特色的综合性生态旅游集合地,也是我省第一家以梅花鹿为主题打造的A级景区。 2018年11月29日,若尔盖热尔部落梅花鹿生态园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若尔盖热尔部落梅花鹿生态园
姓名 | 简介 |
---|---|
贡却绛木措 (1850~1910) | 多玛部落人,达扎寺知名文学创作者。生前著有《佛祖教训函笺集》《关于空行妙圆生次第功说》等作品 |
罗让尼玛 (1926~1990) | 热尔乡阿米塘村人,编写《藏族民间常用兽医药物》《藏兽医药物理论研究》《藏族民间常见畜病诊治》等乡土教材82册,藏戏剧《松赞干布》《格萨尔王》等27册。获得“中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省科技重大成果奖”“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省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
阿格落 (1930~1956) | 又名昂洛,班佑乡红光村人,年幼时入达扎寺为僧。50年代初,参加工作,1954年3月成为国家正式职工,1956年10月牺牲,1957年2月25日,阿坝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批准为烈士 |
旦科 (1931~2018) | 国家级藏医学专家、主任藏医师,县藏医院名誉院长,编纂了《藏医临床经验选集》《藏医药常用验方荟萃》《藏医生理学》等10多本著作 |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知名人物 |
藏族银饰
藏族银饰手工技艺是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银饰制作工艺方法有铸炼、擂打、编结、拉丝、镶锻、刻花、雕纹等。图案多是以龙凤、花鸟等动植物构成。整个银饰制作过程无图可循,银匠们要靠他们对祖先、对佛教、对生活的理解做到“心中有图”,从而使整个加工过程一气呵成,藏族银匠们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具和工艺的老手艺,也传承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习俗礼仪。
糌粑
糌粑是主要面食,是用炒青稞磨细而成,亦称青稞炒面,可以蒸馍、蒸饼、烙饼、烤饼、做锅盔、油炸青稞饼、羹汤煮面元子。潘州地区,酸菜汤煮青稞面元子,叫“日泽”。在铁布地区用豌豆面和燕麦、油麦面做成小粒面元子,叫“德日”。油煎苏麻粉拌面元子人生果叫“热阿扭”。这种面食一般为家人团圆时食用。肉馅包子和饺子是逢年过节的美食之一,在农区平时偶尔也做葱蒜、洋芋、圆根、野菜馅包子和水饺。
肉食
屠宰牛羊是捂其口鼻闭气致死。杀猪则采取吊颈窒息,拔毛烫烤即可。以这种方式屠宰的牛、羊、猪肉,香馥浓郁可口。
青稞醪酒
青稞醪酒其酿造过程是:用温火煮青稞,冷却后加入酵粉,盛于酿锅内封盖窖酿,一周后再盛入酒桶(或酒坛)封闭复窑酝酿,所余醪汁可饮用。
牛乳
牛乳既可煮沸饮用,也可溶合于马茶中。鲜奶加温掺入酵母,倒入奶桶中封闭静置半日即成奶酪,可放入白糖食用。未加酵母搁置数日的牛奶成为奶浆。提取酥油后的“达拉”(脱脂奶)可作冷饮,营养丰富。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种饮料,用牛、羊身上提取出来的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类似于奶茶,但口味是咸中伴有一点奶腥味。
手抓肉
手抓肉是若尔盖的民族传统菜,用牦牛肉或羊肉烹制而成,因肉块大,就餐时需用小刀切下,用手撕而食,故得名手抓肉。在吃手抓肉的时候,还要在肉上蘸辣椒面。
手抓肉
2020年6月29日,若尔盖县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6月30日,若尔盖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若尔盖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8月,若尔盖县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11月12日,若尔盖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认定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