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编辑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隶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东临夏河县、碌曲县,南接玛曲县,西南与玛沁县、同德县毗连,北与泽库县相邻,处于青甘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门之称。海拔3600米,辖1镇4乡2个社区39个牧委会,135个牧业合作社,四座藏传佛教寺院。行政区域面积6700平方千米,2019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户籍人口40688人。河南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俗称“河南蒙旗”,是中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三大名马之一的河曲马,青海优良畜禽品种欧拉羊是自治县的优势畜种。河曲草原属典型的高寒草甸型草场,地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带。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9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18410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59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8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337万元。
中文名: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外文名:Henan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别名:河南蒙旗
行政区划代码:632324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所属地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东部 青海省东南部
面积:6700 km²
下辖地区:1镇、4乡
政府驻地:优干宁镇
电话区号:0973
邮政编码:811500
气候条件:高原气候
著名景点:河曲草原,仙女洞
车牌代码:青D
地区生产总值:184100 万元(2019年)
西晋,为吐谷浑辖地,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地属北周廓州总管府辖。
隋朝前期,属吐谷浑辖,后期属西海郡赤水县(治今兴海县境)地。
唐高宗,始为吐蕃管辖。玄宗天宝12年(753年)属唐洮阳郡。五代十国时期为吐蕃、吐谷浑、党项、羌等势力各霸一方,无以统属。
北宋,属中原王朝。南宋时属金国。元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地,属河州必里万户符。
明,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地,万历后属河州必里千户符。
清,属循化厅,为和硕特前首旗(俗称河南亲王)牧地。
民国初由“青海办事长官”及“蒙蕃宣慰使”管辖,民国廿四年(1935年),和硕特南左中旗划同德县,其余“河南三旗”由河南亲王统领,隶省直辖。
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
1955年6月,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由省直辖。
1959年,由黄南自治州代管。
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2017年10月,青海省政府同意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智后茂乡,设立并命名为优干宁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1年底,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38个村(牧)委会: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多松乡、柯生乡。年底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06%。
2005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
2006年8月,撤销托叶玛乡,并入优干宁镇。
截止2012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辖1镇4乡,2个社区,39个牧。
乡镇名称 | 主要辖区 |
优干宁镇 | 辖15个牧:智后茂、参美、秀甲、荷日恒、多特、直龙、纳其、阿木乎、吉仁木、托叶玛、曲海、夏吾特、曲龙、文群、宁赛:。 |
宁木特乡 | 辖11个牧:宁木特、作毛、周龙、卫拉、德旦、浪琴、苏青、夏拉、赛尔永、梧桐、尕群。 |
赛尔龙乡 | 辖5个牧:赛尔龙、尖克日、尕欠、尕克、兰龙。 |
柯生乡 | 辖4个牧:柯生、毛曲、尖克、次汉苏。 |
多松乡 | 辖3个牧:多松、夏日达哇、拉让。 |
位置境域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的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右旋弯曲部的弦部的南端。东临甘肃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临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为邻。县区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公里,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折合1049.62万亩,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89%。县城优干宁镇位于县境北部优干宁滩,北距黄南州首府隆务镇137公里,距省会西宁市328公里。行政区域面积6700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西倚青藏,东襟甘陇,北通宁海,南望川康,是青、甘、川三省津要之所在。
地质地貌
河南县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539米,最低海拔3168米,高差1317米。地貌类型属典型青南浅切割高山区。其中山地面积约806.11万亩,占总面积的76.80%;滩地面积约为160.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30%;丘陵面积约73.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谷地面积4.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4%。
气候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水文
泽曲河
水利资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大小河流27条,这些河流水质好,分布广,流程长,流域大,水文地质稳定,落差大,水力蕴藏量十分丰富,年均径量总量13.87亿立方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9.64千瓦。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泽曲在河南县境内河段落差253米,平均坡降1.70%,年径流总量7.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9.3千瓦,可建成梯级电站6处,总装机容量约700千瓦,年发电量200万千瓦时。洮河在河南县境内落差400米,平均坡降4.79%,平均径流总量40533.20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44万千瓦时。生物资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100余种,珍贵毛皮兽有水獭、猞猁、赤狐、雪豹、沙狐等。药用兽类有马鹿、白唇鹿、麝、马熊等。肉用兽类有黄羊、岩羊、草羚羊、獾猪等。主要野禽有天鹅、雪鸡、麻鸡、石鸡、鸭、苍鹰、百灵等。鱼类有青海裸鲤、厚唇鱼重唇及青海鱼鳅。野生植物和名贵药材有320余种,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党参、掌参、大黄、射千、秦艽、贝母、黄芪、藿香、羌活、蘑菇、蕨麻等。
矿藏资源
截止2007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全县矿产资源中已发现的有10余种矿苗,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主要有三种。
1、距县城59公里的赛尔龙乡赫格椤辉锑已探明储量01790金属吨,主要有3条矿带,经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化验:锑38.05%,汞0.011%,砷0.106%,金0.25吨,选矿石后,锑品位均能达到20%。
2、河南县李卡如山北侧泥炭,经省地质矿产局1987年4月批准,该地泥炭D级储量787万吨。泥炭地有机质平均含量48.9,纤维量30.3%,水份60.5%,灰份47.1%,发热量8.9×100焦/千克,腐植磷酸含量22.5%。
3、距县城28公里的托叶玛乡曲海矿泉水,勘察鉴定年流量1万吨,内含锶、锂、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等十种微量元素,矿化度867.5mg/L,其中锶和游离二氧化碳两项的成分超过了G138537-87界线指标,锶含量达296mg/L,游离二氧化碳547.2mg/L,在国内尚属少见。
2019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户籍人口40688人。
综述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为14.89亿元,是1978年1649.2万元的90.28倍,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81:1:7调整为2017年的44.02:30.04:25.94。2017年,全县人均GDP为35474.48元(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比1978年的420元增长84.46倍,年均增长12.05%。2017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65万元,比1978年的69.4万元增长55.69倍,年均增长10.86%。
2017年10月,根据贫困县退出程序,经青海省政府研究,批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
2019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18410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59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8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337万元。
第一产业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第二产业
解放前,河南蒙旗只有极少数能够制作简单牧业生产工具的小手工业者,没有手工业作坊,更没有任何地方工业。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原始加工到高科技投入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提高,现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2017年, 工业总产值达到5.8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全年发电量15259万度,生产牛羊肉2839吨。工业产销率达79.61%。
第三产业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产业产值从1978年的115.44万元达到2017年3.87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94%比1978年提高18.94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教育事业
2017年,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1所,在校学生4943人,其中小学9所、专任小学教师244人、在校生494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4%;初中2所、在校生1523人。
医疗卫生
2017年,全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2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机构各1所,乡镇卫生院6所;实有床位数32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2人; 产妇住院分娩率96.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92%。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先民进入河南地区前,即已皈依佛教,进入河南地区后,与宗教信仰相同的当地藏族人民发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融合,在河南蒙古族历代首领的大力倡导下,佛教寺院得到很大发展。现县境内有均属格普派的拉卡、曲格、香扎、达参四座寺院,共有经堂佛殿4座间,囊欠4座60间,僧舍94院480间,住寺僧侣257人,各寺院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古老藏传佛教的珍贵物品。
拉卡寺全称“拉卡嘎丹夏智布达吉林”意为“拉卡俱喜讲修兴旺洲”,由第五世拉卡活佛罗桑索南嘉措创建于1924年,位于河南县城之东约2公里处,坐落在优干宁山阳坡柯代沟旁,现有大经堂1座25间,僧舍29院102间,有住寺僧侣50名。寺院坐北朝南,背靠优干山,面临泽曲河,周围草原辽阔,水草丰美,是四季皆宜的优良牧场,有典型的草原风光。
曲格寺
曲格寺原名“曲格桑昂曲索朗”,后改名为“曲格扎西曲朗”,意为“曲格吉祥法寨”,位于河南县城西31公里处,宁木特浪琴山下,于1937年河南当时亲王扎西才让母亲兰曼措主持修建,现有经常1座9间,僧舍25院105间,有僧侣58名。寺院坐北朝南,泽曲河流经寺前,河流两岸草场平坦,水草丰茂,风光宜人。
香扎寺
香扎寺
达参寺。藏语全称“达参扎西德勒葛丹林”,意为“达参吉祥如意俱喜洲”,位于县城东61公里处,今赛尔龙乡驻地牙当滩西南侧,由甘南拉卜椤寺第四世哲赫公巴仓活佛加羊旦巴尖措创建于1924年,现有二层经堂1座25间,囊欠1院15间,僧舍20院143间,有僧侣81名。寺院坐西朝东,背靠象鼻山,面临碌曲河(即洮河),四周景色独特,风光优美。
圣湖
在河南县县城南部45公里处吉岗山北麓的尕海滩上,有一片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沮洳地,在中央部分的略凸地带有一泓平如明镜、蓝如宝石、清可见底、深约1米的小湖,当地群众称为“拉毛兰木措”,意即仙女湖。关于仙女洞,有许多神话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造就了仙女洞的神圣。
仙女洞
圣湖仙女洞
吉岗山野生动物观赏
吉岗山距县城48公里,位于圣湖南面不远处,在群众自发保护下,濒临绝种的石羊、白唇鹿、麝香等野生动物又在这里繁衍生息起来,群体日渐壮大,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草原风光旅游景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河南县有天然草场9847万亩,是青海著名的天然优质草场之一;其二,正值内地炎热难当的盛夏季节,这里却是野花飘香、百鸟争鸣的晚春季节,气候凉爽宜人(平均气温为10℃),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其三,这里是纯牧业县,无任何工业污染,只要到这里,才会领略到天蓝、水清、空气新鲜的草原风光;其四,古老的蒙羊种“欧拉羊”;被誉为“雪域之舟”的牦牛,闻名遐迩的河曲马,更为这片草原增添了亮丽的景点。
黄河大峡谷风景区
黄河大峡谷
李恰如山风景区
李恰如山风景区
2019年9月,受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年12月7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5月,共青团河南县委被授予2021年度“青海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