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鲤 编辑
黄河鲤是鲤形目鲤科鲤属鱼类,又名鲤拐子。体延长呈纺锤形,侧扁,头宽吻圆钝,背部隆起,口位于尖端,成鱼须2对,后须较长,下咽齿3行,体被圆鳞,鳞片较大具金属光泽,侧线完全垂直,贯穿尾部中央。背鳍、臀鳍各有一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胸鳍圆,雄性胸鳍硬刺前缘有锯齿。背部为黄褐色,腹部为淡黄色,尾鳍显红色。黄河鲤主要分布在中国宁夏中卫、青铜峡、吴忠、永宁、银川、平罗、贺兰、石嘴山等地黄河主河道里,固原、西吉等地水体中也可见到。喜栖息于水草丛中和流速缓慢的松软河底游动,很少上浮。杂食性,以虾、虫、螺、蚌及水草、藻类为食。有生殖洄游习性,4—8月游至河滩浅水处产卵,受精卵粘附于水草上,3—5日孵化,生长较快,且雌速于雄,2年即能长成。黄河鲤肉质肥厚、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据《本草纲目》所述,此鱼还可入药,具有养肝补肾功能,治疗孕妇水肿、月经不调、中耳炎、赤眼病等。由于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使得天然水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资源量急剧下降。随着人工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黄河两岸各县(市)的湖泊、水库和池塘里已开展人工饲养。
别名:鲤拐子、鲤子
中文学名:黄河鲤
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鱼亚纲
目:鲤形目
亚目:鲤亚目
科:鲤科
陕西黄河鲤鱼,主要产于陕西境内的黄河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河段,以黄河干流河湾地带的陕北神木、府谷和关中东部的华阴、潼关等市县河段产量最丰。陕西黄河鲤鱼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与宁夏黄河鲤、河南黄河鲤、山东黄河鲤、山西天桥黄河鲤并列为黄河干流的“五大名鲤”。
黄河鲤
黄河鲤同淞江鲈鱼,兴凯湖鱼、松花江鳜鱼被共誉为中国四大名鱼。黄河鲤,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黄河鲤还以其肉质细嫩鲜美,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优美形态,驰名中外,是我省和我国的宝贵鱼类资源。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白居易等古代诗人都曾为其写诗作赋,称其为“龙鱼”。民间流传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等美好诗句。黄河鲤,金鳞赤尾,体形梭长(体长/体高>3,尾柄长/尾柄高≈1)、肉质细嫩而鲜美。与其它几种鲤鱼相比,其肌肉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17.6%)和较低的脂肪含量(5.0%),含有丰富的人体全部必需8种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还含有3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铜、锌及大量元素钙、镁、磷等。自古以来即为民间喜庆各种宴席所不可缺少的佳肴。
黄河鲤
体侧鳞片金黄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较白。臀鳍、尾柄、尾鳍下叶呈橙红色,胸鳍、腹鳍桔黄色。除位于体下部和腹部的鳞片外,其它鳞片的后部有由许多小黑点组成的新月形斑。其体梭形、侧扁而腹部圆。头背间呈缓缓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头较小。口端位,呈马蹄形。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背鳍、臀鳍各有一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一般体长与体高之比为3.34±0.48,体长与头长之比为4.03±0.47,尾柄长与尾柄高之比为1.09±0.27。
黄河鲤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穿越河南境内的692公里,主要位于豆腐腰上。孟津以东河道开始放宽,两岸堤距一般10公里左右,最宽处可达20公里,河床宽而浅,非汛期含沙量11.3-25.0厘米,水中富含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该流域(河南段)气候温和,年日照时间和鱼类生长期长,黄河滩生长着大量的野生杂草可作为鱼类饲料,这些都是发展渔业生产的优越条件。也是历史上我省境内河段盛产优质黄河鲤的主要原因。但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诸如水质污染,滥捕、毒鱼、炸鱼,隔离天然繁殖场地以及黄河断流,使得天然水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黄河鲤鱼的资源量急剧下降。50年代,在三门峡、灵宝、洛阳、巩义、郑州及开封等地均有专业捕捞队在黄河里捕鱼。月捕鱼量600-1150公斤/船,其中黄河鲤可占总重量的45-50%,黄河河南段每年能捕捞黄河鲤15万公斤;而到1981-1982年,同样的作业方法在同一季节的月捕获量也不超过125公斤/船,且渔船数量大大减少,特别是黄河鲤鱼的产量下降更为严重,年捕捞量还不足1万公斤,年龄与个体均减小;如今已很少能见到捕鱼的船只了,可见鱼类资源已明显衰退。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全国一片鲤鱼引种杂交热的直接影响下,经黄河的不同支干流水域,混进了多种杂交鲤,使得河道内黄河鲤种质资源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出现多种鲤鱼混杂现象,黄河鲤鱼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体色不一,鳞被杂乱,体型改变等性状变异。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鲤鱼就被当作贵重的馈赠礼品。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得子,鲁昭公送鲤鱼作为贺礼。因此,孔子为其子取名曰孔鲤,山东孔府历史上因此有不吃鲤鱼的禁忌。《诗经》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诗句,而古籍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的。汉代也有不少诗文提到鲤鱼,例如“就我求珍肴,金盘烩利于鲤鱼。”(《羽林郎》)到了唐代,鲤鱼因沾了个鲤字,与“李”谐音,身价倍增,高到了不准食用买卖的地步。
黄河鲤
在“九·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黄河鲤》种质、《黄河鲤养殖技术规范》水产行业标准的制定,为黄河鲤的种质鉴定、保存和保护黄河鲤原种、实施无公害养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96年以来,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进行了黄河鲤的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九·五”农业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重大成果,获得了比对照组生长速度快2~3倍的转“全鱼”GH基因黄河鲤鱼核心群。由“863”计划资助研究的项目—“转‘全鱼’GH基因黄河鲤鱼中试”,证实其F1代生长速度平均比对照组快40%以上,证实了转“全鱼”GH基因黄河鲤鱼的食品消费安全性,建立了快速生长转基因黄河鲤鱼的高效、安全的养殖模式,为转“全鱼”GH基因黄河鲤鱼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于2000年10月通过中科院组织的鉴定,该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⑵黄河鲤无公害集约化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已通过省级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
豫选黄河鲤
黄河鲤
豫选黄河鲤(品种登记号:GS01-001-2004)是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采用野生黄河鲤做亲本,经过近20年、连续8代选育而成,体形呈纺锤状,体色鲜艳、金鳞赤尾,子代的红体色、不规则鳞表现率已降至1%以下,生长速度比选育前提高了36%以上。该品种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易捕捞。全国各地均可养殖。
转基因黄河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朱作言在水产研究所李向民所长陪同下前往定安淡水良种场考察转基因黄河鲤养殖条件。朱院士认为,该场地的条件适合养殖。一是水源充足,水质好,供水排水系统完善;二是封闭式养殖,可以保证养殖的转基因鱼不能逃到自然水域;三是拥有较好的养殖管理模式;四是安全问题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朱院士决定在我省定安县养殖转基因黄河鲤。
黄河郑州段黄河鲤鱼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鲤鱼,范围包括: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和中牟县,保护区设立两个核心区(花园口核心区和伊洛河核心区)和东西两部分实验区。
黄河鲤
这两个保护区建成后,不仅能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而且能够保护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种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2年01月18日,郑州市渔业协会已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河南省注册服务机构—河南微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申报注册“黄河鲤鱼”中文网址,且注册信息已收录于“国家网络目录数据库”及“全国网络目录数据库”,并已获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知识产权推进中心颁发的网络知识产权证书。
该基地由郑州邦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建设,该单位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成立,以水产品养殖为主业的综合性农业企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已被定为国家大宗水产品养殖示范区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邦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有三个养殖基地,养殖水面4600亩,社员206户,管理人员16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4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2人。
2.性早熟。正常的黄河鲤一般2龄以上才能性成熟。现有不少地方养殖的黄河鲤雄性个体在1龄时就已经性成熟,严重影响了黄河鲤的正常生长。
3.抗病力减弱。黄河鲤以抗病力强而著名,一般不会患大批量死鱼的疾病。可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屡屡发生黄河鲤患暴发性疾病(如出血病)大批死亡的现象。
4.体型、体色有较大改变。有的地方养殖的黄河鲤肚子变大,体色变浅或变黑 。
难养的原因
1.亲鱼的选择、使用不恰当。一些鱼种生长场(户)因技术原因,不能准确地区分正宗的黄河鲤和其他鲤鱼,他们往往把建鲤、杂交鲤当做黄河鲤进行人工繁殖,所生产出的鲤鱼苗种品质严重混杂、退化;一些苗种生产场(户)在选亲鱼时只是随便从商品鱼中挑选出成熟好的成鱼做亲鱼,忽视亲鱼的生长速度、抗病力等内在的质量标准;一些苗种生产场(户)连续几年仅从少量的、同一批亲鱼产出的子代中选择亲本进行繁殖,这样会出现近亲交配的现象,同时也容易造成苗种的优良性状严重退化。
2.隔离措施不严格、不规范。有的苗种生产场(户)对苗种池、孵化池等设施消毒不彻底,未能完全杀灭野杂鱼类,造成人工繁殖过程中品种混杂 。
2.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有关种鱼生产的渔业法规,坚决取缔一些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从事苗种生产的场(户)。技术主管部门应对生产、流通的各环节定期检查,杜绝伪劣苗种的生产和出售。
3.负责黄河鲤保种的单位,应切实做好黄河鲤原种的提纯复壮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黄河鲤的优良性状不退化。
4.各黄河鲤鱼种繁育单位要严把亲鱼选择关,宁缺毋滥,要恪守职业道德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