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河河口村水库 编辑
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位于沁河干流最后峡谷段出口五龙口以上约9km处, 控制流域面积9223 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积的68.2%,占黄河三花间流域面积的22.2%。水库距河南省济源市约20km,属济源市克井镇。水库开发任务以防洪为主,同时结合灌溉、供水、附带发电等综合利用,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文名:沁河河口村水库
控制流域面:9223 平方公里
百分比:68.2%
地理位置:沁河干流最后峡谷段出口五龙口
1999年6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报的《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对策》中,提出在2010年前适时开工建设沁河河口村水库。
在黄委组织编报的《黄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报告已将河口村水库和张峰水库列为2010年以前重点建设工程”。为此,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设计阶段设计任务书》并上报水利部,2002年年底项目建议书全部编制完成。
2011年3月2日,河南省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批复工程总投资272118万元,静态总投资266863万元,银行贷款34343万元。总投资中,中央将补助95000万元,这是国家对中部地区建设大型水库的最高补助标准。至此,河口村水库项目需国家审批的前期工作全部完成。
河口村水库位于济源市河口村附近的沁河干流上,是黄河防洪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拟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河口村水库工程规模为大(Ⅱ)型,最大坝高122.5m,总库容3.17亿立方米,工程设有大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发电洞、电站厂房等建筑物。水库建成后,可减轻黄河防洪压力,同时将使南水北调总干渠穿沁工程达到100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也可使沁河防洪标准由当前不足25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以下简称三花间)两大支流之一,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占黄河三花间流域面积的32.5%。沁河洪水是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沁河水资源是河南省豫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水源。
由于沁河缺乏控制性水库工程,沁河下游及豫北平原的防洪和水资源问题均十分突出。沁河下游河床为地上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m,当前河道堤防防御标准为4000 立方米/秒,相应洪水水位高出相距43km的新乡市30.4m,高出京广铁路詹店车站处路面17.4m。
历史上沁河下游洪水灾害十分严重,自三国魏景初元年(237年)有记载以来,到1948年的1712年中,决口193次。仅民国37年间,决口就达48次。1947年武陟县大樊决口,溃水夺卫入北运河,淹没五个县的120多个村庄,面积达400平方公里,灾民20余万人。随着黄河河床淤积抬高,沁河下游从河口向上游也在逐渐淤高,黄河涨水时即发生顶托倒灌,1933、1958年黄河均倒灌至武陟县城附近。受黄河洪水顶托,沁河洪水下泄不畅,木栾店以下堤防易决口。若发生“黄沁并溢”,因其位置处于黄河下游上端,其决溢灾害远大于其他位置的临黄堤决口。因此,沁河防洪与黄河防洪息息相关。沁河下游两岸平原人口密集,保护区面积1725平方公里,人口117万,耕地56.15万亩。涉及两市(焦作市、济源市)五县(济源、沁阳、博爱、温县、武陟),有京广铁路交通干线,又有新焦、焦枝铁路通过。保护区内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主要工业有煤炭、耐火材料、化肥、水泥等;农业产量较高,是全国闻名的粮食吨粮县(市)。如今河道的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当洪水超过4000 立方米/秒时,将淹没沁南滞洪区。该区是河南省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有人口约15万,土地约16万亩。由于洪水预见期短,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若洪水进一步上涨,如今河道可能向北决溢,将危及华北平原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安全,以及京广、焦枝铁路、107国道等交通运输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沁河下游的焦作和济源市,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地区,1997年两市国民生产总值291亿元,占河南省的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644元,比全省平均高73%。沁河是两市的主要水源,但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当前在灌溉季节缺水严重。随着沁北火电基地的兴建和工农业的发展,沁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为了保证沁河下游两岸及豫北平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兴建河口村水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