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 编辑

贵州省辖地级市

铜仁市铜仁市

铜仁市,贵州省辖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北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西北高,东南低,全境以山地为主,大多数地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面积1800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3个市辖区、8个县。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常住人口321.37万人。铜仁市历史沿革远流长,秦代为黔中郡腹部地区,汉时改隶武陵郡,蜀汉时始有县治。唐代分属思州、锦州、黔州。宋末元初设思州、思南两宣慰司,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并划归新建的贵州省管辖。铜仁是书法之乡,明清之际涌现了周冕、周以湘、王道行、潘登云、严寅亮、鄢师竹六位书法家。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沪昆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铜大高速公路、思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23年,铜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4.10亿元,同比增长3.6%。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铜仁市

外文名:Tongren

行政区划代码:5206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贵州省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贵州省东北部

面积:18003 km²

下辖地区:2个市辖区、8个县

政府驻地:碧江区花果山中路8号

电话区号:0856

邮政编码:5543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21.37 万(2023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梵净山、石阡温泉、大明边城、苗王城、九龙洞、周逸群故居等

机场:铜仁凤凰机场、铜仁德江机场

火车站:铜仁站、铜仁南站

车牌代码:贵D

地区生产总值:1514.10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铜仁市各区县

铜仁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春秋至秦,铜仁属黔中郡、巴郡及夜郎。

秦代,为黔中郡腹部地区。

汉时,改隶武陵郡,蜀汉,始有县治。

唐,置万安县,后改常丰县,分属思州、锦州、黔州。

宋末元初,设思州、思南两宣慰司。

元代,相传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宣慰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均隶属于由此而设置的贵州布政使司。正统三年(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并入铜仁府。铜仁由此得名。

铜仁少数民族

清代,铜仁建置无变化。

民国元年(1912年),撤铜仁县(治所今江口县)并入铜仁府(治所今铜仁市)。民国二年(1913年),改铜仁府为铜仁县(治所今铜仁市);同时,改思南府为思南县,改石阡府为石阡县,改松桃直隶厅为松桃县。另外,恢复原铜仁县(治所今江口县)改名江口县,安化县改名德江县,以原思南府沿河佑溪吏目驻地设沿河县,以原铜仁府省溪吏目设省溪县(今万山特区)。玉屏县、印江县建置不变。民国三年(1914年),以原铜仁县正大营县丞驻地设正大营分县,隶属松桃县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薄驻地设四十八溪(今甘龙口)分县,隶属松挑县兼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核准,在贵州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辖思南、德江、印江、沿河、石阡等县,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松挑、玉屏、省溪等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正大营分县并入铜仁县,甘龙口分县并入松桃县。同年3月,全省缩编为8个督察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松桃、玉屏、石阡、省溪、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后坪(治所今沿河县后坪乡)13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督察区重新设置,德江、后坪2县划属第五督察区(治所今遵义市),其余9县隶属第一督察区(治所今镇远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省溪县,辖地分别并入铜仁、玉屏2县;撤后坪县,辖地分别并入沿河、务川2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全省改设6个行政督察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辖铜仁、江口、玉屏、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

1950年1月12日,铜仁地区全境解放,当年设铜仁专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县,辖铜仁、玉屏、松桃、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县。

1952年,四川省秀山县九江乡划归贵州省松桃县。

1956年9月,撤销松桃县,设立松桃苗族自治县。

1958年12月,撤销玉屏、江口二县,并入铜仁县。1961年8月恢复玉屏、江口两县。

1966年12月,设立万山特区,1968年9月撤销,1970年8月恢复万山特区。

1979年1月,撤销铜仁地区革命委员会正式设立铜仁地区行政公署(简称行署),作为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政派出机关的现行建制。

1983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玉屏县建立玉屏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6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沿河县,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

1987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撒销铜仁县,设立铜仁市,原行政区域不变。

2011年10月22日,撤消铜仁地区设地级铜仁市,撤消原县级铜仁市设碧江区,以原县级铜仁市行政区域为新的碧江区行政区域。撤消万山特区,设铜仁市万山区。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铜仁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即碧江区、万山区、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下设173个乡镇(含街道),210个社区、2745个村。市政府驻碧江区花果山中路8号。

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千米)

政府驻地

铜仁市

520600

426

18002

碧江区

碧江区

520602

30

1002

川硐街道

万山区

520603

15

849

丹都街道

江口县

520621

24

1869

双江街道

玉屏侗族自治县

520622

15

516

皂角坪街道

石阡县

520623

41

2172

汤山街道

思南县

520624

67

2231

思唐街道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520625

44

1961

峨岭街道

德江县

520626

53

2072

玉水街道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520627

66

2469

团结街道

松桃苗族自治县

520628

71

2861

蓼皋街道

碧江区

街道(7)·河西街道·锦江街道·环北街道·灯塔街道·川硐街道·铜兴街道·正光街道

镇(3)·坝黄镇·漾头镇·云场坪镇

乡(5)·桐木坪侗族乡·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和平土家族侗族乡·瓦屋侗族乡·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

万山区

街道(4)·谢桥街道·茶店街道·仁山街道·丹都街道

镇(1)·万山镇

乡(6)·敖寨侗族乡·下溪侗族乡·黄道侗族乡·高楼坪侗族乡·鱼塘侗族苗族乡·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江口县

街道(2)·双江街道·凯德街道

镇(6)·闵孝镇·太平镇·坝盘镇·民和镇·桃映镇·怒溪镇

乡(2)·德旺土家族苗族乡·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玉屏侗族自治县

街道(4)·平溪街道·皂角坪街道·大龙街道·麻音塘街道

镇(3)·朱家场镇·田坪镇·新店镇

乡(1)·亚鱼乡

石阡县

街道(3)·汤山街道·泉都街道·中坝街道

镇(6)·本庄镇·白沙镇·龙塘镇·花桥镇·五德镇·河坝镇

乡(10)·国荣乡·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龙井仡佬族侗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香仡佬族侗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

思南县

街道(3)·思唐街道·关中坝街道·双塘街道

镇(17)·塘头镇·许家坝镇·大坝场镇·文家店镇·鹦鹉溪镇·合朋溪镇·张家寨镇·孙家坝镇·青杠坡镇·瓮溪镇·水井镇·邵家桥镇·大河坝镇·亭子坝镇·香坝镇·长坝镇·板桥镇

乡(8)·思林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宽坪苗族土家族乡·枫芸土家族苗族乡·三道水土家族苗族乡·天桥土家族苗族乡·兴隆土家族苗族乡·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街道(3)·峨岭街道·龙津街道·中兴街道

镇(13)·板溪镇·沙子坡镇·天堂镇·木黄镇·合水镇·朗溪镇·缠溪镇·洋溪镇·新寨镇·杉树镇·刀坝镇·紫薇镇·杨柳

乡(1)·罗场乡

德江县

街道(3)·青龙街道·玉水街道·安化街道

镇(11)·煎茶镇·潮砥镇·枫香溪镇·稳坪镇·复兴镇·合兴镇·高山镇·泉口镇·长堡镇·共和镇·平原镇

乡(8)·荆角土家族乡·堰塘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钱家土家族乡·沙溪土家族乡·楠杆土家族乡·长丰土家族乡·桶井土家族乡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街道(4)·和平街道·团结街道·沙子街道·祐溪街道

镇(17)·黑水镇·谯家镇·夹石镇·淇滩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思渠镇·客田镇·洪渡镇·中界镇·甘溪镇·板场镇·泉坝镇·中寨镇·黄土镇·新景镇·塘坝镇

乡(2)·晓景乡·后坪乡

松桃苗族自治县

街道(5)·蓼皋街道·大兴街道·世昌街道·太平营街道·九江街道

镇(17)·盘石镇·盘信镇·大坪场镇·普觉镇·寨英镇·孟溪镇·乌罗镇·甘龙镇·长兴堡镇·迓驾镇·牛郎镇·黄板镇·平头镇·大路镇·木树镇·冷水溪镇·正大镇

乡(6)·长坪乡·妙隘乡·石梁乡·瓦溪乡·永安乡·沙坝河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07°45′~109°39′,北纬27°07′~29°05之间,东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市,西接遵义市,南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北抵重庆市,东西长106千米,南北宽210千米;总面积18003平方千米。

铜仁市

地形地貌

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铜仁市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南缘,二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可分为江南台隆和上扬子台褶带。其中江南台隆又可分铜施台凹和梵净台凸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二叠系地层,其次为震旦系、三叠系和老第三系地层。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斜坡及四川盆地和湘西丘陵的过波地带,形成西高东低,中部高,四周低,武陵山脉纵贯本区中部的地形。以梵净山为中心的穹窿构造的抬升,使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包括梵净山2572米、老岭山1523米、佛顶山1869米)成为铜仁地区东西两部的分水岭;东部有流入洞庭湖的沅江水系,地貌为低山丘陵,河流切割较浅,平源起伏地面或剥夷面保存较广,风化壳厚度大,沿岸多河谷坝子;西部有流入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地貌为岩溶山原,河谷多以峡谷形式嵌入山原,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可达600—800米,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分布较广,地面起伏不大,一般相对高差200—300米,喀斯特发育,山峦叠嶂,河谷幽深,地势高差悬殊,垂直分异明显,表土层薄,山多地少,生态脆弱。

气候

铜仁自然环境

铜仁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其基本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日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在24~28摄氏度;境内在相同高度比较下,西部气温高于东部;境内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在1100~1400毫米,集中于4~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65%,全年日照数为1250小时。

水文

铜仁市降水充沛,河流密布,是全省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境内以梵净山至佛顶山山脉为分水岭,分为两大水系,东为沅水系,主要河流有锦江、松桃河、车坝河等;西为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六池河、石阡河、印江河、马蹄河、坝坨河和洪度河等。全市河流总长达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21条,其中属沅江水系的达103条,属乌江水系的达118条;境内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其基本降雨内型为地形雨,东部为降水高值区,常年降水在1300毫米以上;西部为降水低值区,常年降水在1200毫米以下;年平均值常相差180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铜仁市境内降水充沛,地表河流密度高,地下补给基流多,全市年均径流总量达128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95.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为3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3671立方米,居全省首位。此外,过境客水非常丰富,每年径流量高达328亿立方米左右,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境内森林茂密,地表覆盖好,流水清澈,含沙量低,绝大部分水源若在轻度污染情况下,一般均能稀析自净。在水能方面,由于各条河流的河源地势较高,河流比降大,水力资源好,全市拥有水能理论蕴藏量93.7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能量39.97万千瓦,占理论值的42.6%。如果加上乌江干流梯级水力资源,境内的水能理论蕴藏量则高达203.74万千瓦,可开发量高达584.3千瓦。人均可开发值达430瓦,均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土地资源

铜仁市拥有土地总面积18003平方千米,在总面积中有耕地4658.89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25.87%;果桑、茶叶等园地105.29平方千米,占0.58%;林地8211.19平方千米,占45.61%;牧草地1906.52平方千米,占10.59%;其它农用地1095.55平方千米;占6.08%;建设用地603.34平方千米,占3.35%(其中:居民及工矿用地539.76平方千米,交通用地44.84平方千米,水利设施用地18.73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21.55平方千米,占1.23%;未利用土地1200.67平方千米(未含滩涂面积),占6.67%。耕地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低山河谷,低山丘陵或剥夷面、低中山山脚、山腰及山谷盆地和断陷盆地等地面。

植物资源

铜仁市境内一是森林资源。共有树种627种,分属89科,283属,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薪炭林、防护林、竹林、特用林所占比重较小。在森林树种中有不少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珙桐、紫薇;列为二级重点保护的有钟萼木、连香树、鹅掌揪;列为三级重点保护的有穗花杉、金杉槭、厚朴、凹叶厚朴、花榈木、楠木、白辛树、丽江铁杉、华铁杉、苌苞铁杉等。珍稀树种大多数集中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二是草种资源。境内天然牧草大体可分为6大类,共计160种,即禾木科牧草类74种,豆科牧草类16种,杂草类38种,水生青科类3种,饲树类4种,饲用藤灌木类25种。三是药材品种资源。境内有药用植物500种以上,已考察准确的高等药作植物有100科,227属,413种。其中有清热解毒植物药96种;止咳、祛痰、平喘植物药44种;止血植物药43种;驱风除湿、舒筋活血植物药60种;补中益气,散寒解表植物药33种;其他功能的植物药95种。民间常用植物药有珠子参、雪里见、蛇莲、八爪金龙、穿心莲,以及小蘖属、十大功劳属植物等。产量较大的植物药有莫茱萸、杜仲、厚补、黄柏、五倍子、金银花、瓜萎、射干、半夏、天麻等。境内大型真菌也很丰富,蕴藏有33科、77属、151种。其中竹黄、灵芝、茯苓、乌勃等21种可作药用。含抗癌物质或有抗癌作用的有采绒草盖菌、菱红菇等12种。还有香菇、木耳、松乳菇等30种。四是农作植物品种资源。栽培植物主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和蔬菜,共计812个地方品种,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以及薯类、麦类、豆类、杂粮等594个品种;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等11个品种。其他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青麻、向日葵、茶叶、蚕桑等53个品种;蔬菜主要有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甘蓝类、鳞茎类、水生菜类、瓜类、野生菜类等13类,154个品种。五是果树品种资源,境内栽培水果主要有柑橘、橙、柚、桃、李、梨、杏、柿、枣、苹果、葡萄、板栗、枇杷等。境内各山区还盛产猕猴桃、刺梨、红籽、八月瓜等多种野生果品。

动物资源

铜仁市境内一是畜、禽品种资源。家畜以猪、牛、羊、狗为主,也有少量马、驴、兔等饲养。家禽以鸡、鸭为主,也有少量的鹅、鸽饲养。近年来,开始有人注重山鸡、蓝孔雀等野禽、珍禽饲养。二是水生动物资源。境内水生动物以鱼类最广,共有5目16科93种,种属最多的有锂科、鲍科、鳍科。近年来,开始了人工繁殖鳝鱼。除鱼类外,还有两栖动物大鲵、青蛙等;有爬行动物鳖、龟等;有软体动物蚌、螺等;有节肢动物日本沼虾、秀丽白虾等。大鲵被称为世界“山水之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本区是主要产区,境内各县均有分布,以梵净山及其周围最多。鳖又名“甲鱼”、“团鱼”,是高级滋补动物,肉质鲜嫩清香,其甲可人药,主治阴虚、痨热不蒸、症聚积等症,境内各溪河、塘库和沼泽等水域均有,是鳖的丰产区。三是野生动物资源。境内共有各类野生动物大约400余种,其中兽类动物约60余种,有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黔金丝猴、黑叶猴;有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熊猴、红面猴;有列为国家三类保护动物的林麝、毛冠鹿和穿山甲。黔金猴又叫灰金丝猴、白肩仰鼻猴,在世界上仅分布于该市梵净山,是非常珍贵的濒危物种;黑叶猴主要分布于该市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两栖动物分属2目8种11属,大约40余种,珍稀两栖动物除大鲵外还有尾斑瘰螈、大绿蛙、合征姬蛙、棘指角蟾等4种。爬行动物分属3目8科23属,约50余种,其中蛇目有32种,毒蛇有7种,有较高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13种。境内鸟类动物分属16目35科约200余种,其中留鸟类、夏候鸟类等繁殖鸟约占65%,冬候鸟类、旅鸟类等非繁殖鸟约占35%,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有鸳鸯、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4种。鸳鸯通常在北方繁殖,然而境内梵净山亦有鸳鸯繁殖。

矿产资源

铜仁市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藏丰富,已发现与不同程度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9种,其中金属矿产有:汞、锰、金、银、钨、锡、铜、铁、铅、锌、钒、钼、铂、镍、镁、铌钽、碲、硒、镓、锗、钴,共22种;能源矿产有:煤、铀、地下热水,共3种;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方解石、硅石、萤石、石煤、长石、磷、硫铁、碧玉石、花岗岩、大理石、黑滑石、石膏、石棉、紫袍玉带石、辉绿岩、脉石英、水晶石、石英砂、页岩、板岩、砂岩、水泥用粗面岩、建设用砂、含钾页岩、毒砂、陶瓷用高岭土、砖瓦用粘土、砷、水泥用粘土,共32种;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共2种。汞矿和锰矿储量最为丰富,是境内驰名中外、最具特色的优势矿产。汞矿主要分布于万山区、碧江区、松桃等县(区)。锰矿集中分布于松桃、碧江等县(区),已探明的储量达3700万吨,预计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仅探明储量则位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储量较大的还有:煤矿,主要分布于沿河、思南、德江、石阡、印江等县,已探明С+D+Ε级储量达3亿吨。铁矿,主要分布于石阡、沿河、德江、印江、江口等县,已探明的储量共达7249万吨。磷矿,主要分布于松桃、碧江、沿河等县(区),总储量为400万吨。地下热水,主要分布在石阡境内,总流量为58.45—62.4升/秒。含钾页岩,主要分布于碧江区、万山区,总储量在亿万吨以上。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已探明储量共达22873万吨。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铜仁市常住人口为3298468人。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户籍人口449.04万人,常住人口321.37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9.1‰,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户籍人口死亡率为5.8‰,比上年上升0.7个千分点。

铜仁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铜仁市常住人口(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编辑
  • 综述

    铜仁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历史上是“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等的生息繁衍之所。早在两千多年前,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世世代代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等各民族的先民。他们同舟共济,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共同开辟耕耘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在各民族长期的相互交往与融合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铜仁市有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羌族、蒙古族、瑶族、回族、壮族、布依族、彝族、满族、维吾尔族、高山族、傣族、朝鲜族、傈僳族、普米族、水族、黎族、白族、哈尼族、畲族、土族、藏族、京族、拉祜族、毛南族、东乡族、保安族、独龙族、佤族、景颇族、纳西族、仫佬族、赫哲族、阿昌族、鄂伦春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等民族。

  • 土家族

    铜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沿河、德江、思南、印江、江口、铜仁等县(市),铜仁的土家族是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境邻近地区土家族共同体中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单一民族固有的民族特征。土家族的族源与古代巴人有关。秦、汉时期,土家族先民是当时“南蛮”的一部分。隋唐时期,对土家族先民多以“蛮”称之,如“夔州蛮”、“湘川蛮”、“板楯蛮”等。宋代称土家族先民为“蛮”或“夷”。明代以后,称铜仁的土家族先民为“土人”、“土蛮”、“土夷”或“夷”等。嘉靖《思南府志》称“土人”、“土蛮。”“土家人”自称“毕兹卡”。1956年,国家正式认可土家族为一个单一的民族。铜仁土家族的语言已经消失,现在普遍使用汉语为交际工具。铜仁土家族的民族识别和恢复,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 苗族

    铜仁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松桃、思南、铜仁、江口、印江、石阡等县(市),苗族源于炎、黄、蚩时代居住在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蚩尤是海内外苗族人民一致公认的人文始祖。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苗族有不同的称谓。尧、舜、时代,称苗族先民为“三苗”或“有苗”、“苗民”。周称“茅”或“髦”。秦、汉时期称苗族为“武陵蛮”、“五溪蛮”、“盘瓠蛮”等。唐、宋时期称“苗蛮”、“蛮夷”等。元、明、清及中华民国时期,一直沿袭“苗”、“蛮”、“夷”、“土苗”、“土蛮”、“土人”等称谓。其中明、清时期,因苗族居住分散,服饰繁多,有些文献又以服饰、地域、职业、归顺与否等对苗族冠以“红苗”、“花苗”、“青苗”、“黑苗”、“喇叭苗”、“九股苗”、“短裙苗”、“高坡苗”、“平坝苗”、“打铁苗”、“生苗”、“熟苗”等称谓。境内苗族大部分因“衣带尚红”而被称为“红苗”或“赤苗”。一部分被称为短裙苗。郭子章《黔记》载:“在葛彰葛商,为短裙苗。”苗族自称因方言而异。铜仁境内的苗族自称为gheax、xongb和ncou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苗族人民的意愿,将族称统一为苗族。区内苗族大约有30万人还保持有完整的苗族语言和穿戴传统的苗族服饰。

  • 侗族

    铜仁的侗族主要分布在玉屏、万山、铜仁、江口、石阡等县(市、特区),侗族是由古代百越人的一支“骆越”逐渐演变而来,于秦汉至隋唐时期逐步形成单一族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侗族先民有不同的称谓。秦代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或“五溪蛮”。魏晋南北朝称“僚”。唐代称“僚”的同时,又称“僚浒”或“鸟浒”。宋代以后,境内侗族居民相继被称为“仡伶”、“仡佬”、“仡偻”等。到了明代,又有“峒人”、“硐人”、“洞人”、“洞蛮”等称呼。清代称为“洞苗”、“洞民”、“洞家”、“伶”等。侗族人民自称“干”、“更”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这支有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习俗的人们共同体被国家正式认定为侗族。区内侗语已经消失,现在普遍使用汉语为交际工具。铜仁侗族民族成份的识别和恢复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 仡佬族

    铜仁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江口、松桃等县,仡佬族源于古代“濮人”。传其先为竹王。仡佬族的他称大致分为“濮”、“僚”、“仡佬”几个阶段。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濮人称“卜”或“百濮”。秦汉时期,“濮、僚”并称,又有“夷濮”、“夷僚”的称谓。南北朝时期,越、濮统称为“僚”。隋唐时期,僚人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仡僚”。北宋陈彭年等修撰的《广韵》中,把“僚”解为“佬”。宋代,有“葛僚”、“仡伶”、“仡僚”、“仡榄”、“仡偻”等记载。朱辅《溪蛮丛笑》中第一次使用“仡佬”一词。明嘉靖《思南府志》称“僚仡”。明、清两代编纂的《石阡府志》记载:“苗民司曰仡佬”、“石阡北多有仡佬”。铜仁仡佬族在民间又有木仡佬、花仡佬、红仡佬、水仡佬、打铁仡佬、打牙仡佬等称谓。1953年,经贵州各地仡佬族代表协商并经国务院同意,统一族称为仡佬族。铜仁仡佬族的语言已经消失,现在普遍使用汉语为交际工具。铜仁仡佬族的民族识别和恢复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铜仁境内少数民族除了上述的土家、苗、侗、仡佬等人口较多外,还有羌、蒙古、瑶、回、壮、布依、彝、满、高山、傣、朝鲜、傈僳、普米等24个民族,共计2.15万人。他们有的是历史上因战争、自然灾害、官府威逼或贸易经商等而迁入,有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或家庭原因而由全国各地迁来。他们散居在铜仁8县2区,与当地土家、苗、侗、仡佬、汉等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为铜仁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 政治

    编辑

    铜仁市四大机构领导名单

    领导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铜仁市委员会

    书记

    李作勋

    副书记

    穆嵘坤、史麒麟

    常委

    罗雁冰、韩佐芝、商友江、董亮、杨华祥、于毅、潘攀、张茂

    铜仁市人民政府

    市长

    穆嵘坤

    常务副市长

    董亮

    副市长

    于毅、黄进、王飚、范楚平、李俊宏、绍东、赖振玮

    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陈康

    副主任

    张洁、杨彪、任廷浬、黄洪州、龙群跃、黄继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铜仁市委员会

    主席

    肖洪

    副主席

    冉晓东、张吉刚、杨德振、刘五星、赵震洋、刘嘉赋、刘鸿丽、杨启明、郑顺恩

    统计截至2024年6月。参考资料: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3年,铜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4.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0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46.77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829.32亿元,增长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746元,同比增长4.7%。

    铜仁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铜仁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铜仁市500万元及以上口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投资)同比增长0.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5.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8%。

    2023年,铜仁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4.82亿元,上年增长3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26亿元,增长14.7%。其中,税收收入40.54亿元,增长1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1.26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教育支出106.95亿元,增长2.6%;科学技术支出2.63亿元,下降5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35亿元,增长11.2%,卫生健康支出63.52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

    2023年,铜仁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358.38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54.87亿元,增长7.5%;畜牧业产值112.41亿元,增长3.0%;渔业产值16.41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16亿元,增长5.2%。

    2023年,铜仁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7.1万亩,同比下降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16.25万亩,同比增长12.7%;蔬菜播种面积187.18万亩,同比下降1.5%。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32.33万亩,同比下降4.0%;果园季末面积83.02万亩,同比下降6.2%。

    2023年,铜仁市实现粮食总产量113.51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稻谷产量57.87万吨,增长2.6%;油料产量16.34万吨,增长12.6%;蔬菜产量288.30万吨,增长4.8%;茶叶产量5.97万吨,增长4.8%;园林水果产量78.65万吨,增长11.2%。

    2023年,铜仁市“四肉”类产量32.39万吨,同比增长4.2%。水产品产量5.63万吨,同比增长5.0%。禽蛋产量6.36万吨,同比增长56.3%。猪存栏203.87万头,同比增长0.6%。牛存栏71.81万头,同比增长7.0%。羊存栏62.45万头,同比下降3.5%。

    第二产业

    2023年,铜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2%。

    2023年,铜仁市锰矿石原矿44.5万吨,同比下降32.4%;包装饮用水115.52万吨,同比增长21.1%;卷烟78亿支,同比下降2.5%;水泥416.89万吨,同比下降13.4%;铁合金18.84万吨,同比下降20.4%;发电量82.1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21.6%。

    2023年,铜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927.90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营业收入405.20亿元,同比下降9.3%;实现利润总额7.63亿元,同比下降64.3%;实现税金总额7.91亿元,同比下降21.6%。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64家,比上年末增加10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6家,增加2家;二级资质企业80家,增加2家;三级资质企业及其他资质企业78家,增加6家。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3.5%。

    第三产业

    2023年,铜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4.3%,餐饮收入额增长4.3%。

    2023年,铜仁市直接进出口总额26.07亿元,同比下降19.8%,其中:出口额25.74亿元,增长1.1%;进口额0.33亿元,下降95.3%。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54.82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住户储蓄存款1387.38亿元,增长12.1%。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27.79亿元,同比增长11.3%。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拥有普通小学1013所(含教学点402个),在校生33.06万人;初中学校209所,在校生17.71万人;普通高中46所,在校生10.4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中职附设班)19所,在校生4.4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所,在校生6.12万人。

    类别

    学校名单

    二类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铜仁市第一中学(铜仁一中)、铜仁市第二中学(铜仁二中)、松桃民族中学、石阡民族中学、沿河民族中学、贵州省思南中学、德江县第一中学、玉屏民族中学

    三类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铜仁市民族中学(铜仁三中)、印江民族中学、石阡中学

    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铜仁市第八中学(铜仁八中)、铜仁市实验中学、铜仁学院附属中学、万山区民族中学、江口中学等。

    普通高等学校

    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工程职业学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有剧团2个,文化馆(艺术馆)11个,图书馆11个。有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1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06%,比上年提升1.16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0%,比上年提升0.57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45个,其中医院141个、卫生院14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1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30480张,其中,医院23870张、卫生院床位4234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083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152人,注册护士13648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91万人,同比增长8.7%;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5.18万人,同比增长1.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2.24万人,同比增长0.3%;参加工伤保险47.36万人,同比增长2.8%;参加失业保险17.51万人,同比增长7.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15.18万人,同比增长1.4%。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5.67万人,同比增长2.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2.68万人,同比下降0.3%;参保生育保险19.38万人,同比增长0.3%。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城乡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82万户、27.20万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68万户、7.1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14万户,20.05万人。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有福利院4个,床位576张,集中供养人数493人;敬老院110个,床位7794张,集中供养人数3235人。

    交通运输

    编辑

    综述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公路通车里程34358公里,比上年增加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27公里,新增90公里。机动车保有量85.05万辆,增长7.29%,其中:汽车保有量46.92万辆,增长4.52%;摩托车保有量38.08万辆,增长10.92%。

    航空

    2001年,大兴民用机场竣工复航。2009年10月,中国民航总局批准铜仁机场更名为“铜仁凤凰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先后开通贵阳、长沙、重庆、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桂林航线,现已并入首都机场集团。

    2018年,铜仁机场新开通6条航线,新增城市1个,运营航线25条,通航城市26个。实现航班飞行13446架次,运输旅客127.66万人次,运输货邮173.85吨。

    截至2023年末,铜仁市民航货邮吞吐量83.70吨,比上年下降29.4%;民航旅客吞吐量70.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4%。

    铁路

    铜仁市共有两条铁路建成通车,境内全长118千米,分别是湘黔铁路复线和渝怀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境内长36.65千米,设计时速为350千米。铜仁至玉屏铁路工全长47.7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

    公路

    铜仁市配套建设了公路枢纽中心服务站及县、乡站场百余个,其中客运站六十余个。G60沪昆高速公路玉屏段、G56杭瑞高速公路大思段、G56杭瑞高速公路思遵段、思南县经石阡县至黔东南州剑河县高速公路(思剑高速公路)和铜仁至大龙高速公路(S15铜大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松铜高速公路也已经完工通车。

    邮政和电信

    2023年,铜仁市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8258.89万件,比上年增长23.5%。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89.59万件,比上年增长11.5%;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完成3676.98万件,增长65.9%;快递业务收入4.15亿元,增长21.4%。

    2023年,铜仁市电信业务总量(按2022年不变单价计算)完成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年末电话用户数407.1万户,同比增长3.6%。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3.4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358.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24.0部/百人。

    历史文化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毛龙节

    铜仁人文地图铜仁人文地图

    “仡佬毛龙”是石阡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民间崇尚的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龙井、汤山等乡镇的宴明、龙凤等仡佬族村寨,辐射及于全县各地的侗、苗、土家各民族。仡佬毛龙主要活跃在元宵节期间。 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石阡木偶戏

    石阡木偶戏,俗称“木脑壳戏”,又因与高台戏相对应被称“矮台戏”,其远祖可追溯到汉魏,是宋元时期杖头傀儡在贵州民间的唯一遗存。石阡木偶戏的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演义,演出时有“高腔戏”“评弹戏”之分,经典剧目有“二进宫”“长板坡”“过五关”“梨花招亲”“薛仁贵征东”等百余个。 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德江傩堂戏

    傩堂戏,又称傩戏和"杠神",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德江傩堂戏集傩祭、傩仪、傩歌、傩舞、傩面具、傩技、傩戏于一体。德江傩堂戏表演主要以酬神娱人为目的,表演形式上有傩祭、傩仪、傩戏、傩技,道具有傩面具、法器、傩服饰,傩坛上集编扎、剪纸、染印、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为一体。 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花灯戏·思南花灯

    土家花灯有别于传统花灯。其形式由最初的“二人转”发展到三人出场,一男二女叫“双凤朝阳”,“二男一女”叫“双狮戏球”,也有的地方二男两女。“丑角”为男,“旦角”为女,表演时,女旦一手舞扇,一手摇摆扬帕,与丑角面对面,常以“半边月”“线拔子”“犀牛望月”等步式边跳边唱。所唱内容多以吉利词语恭贺主人新年快乐,人财两旺,五谷丰登,有“开财门”“送金银”“五更调”“采茶调”“盘灯”等多种牌调形式。

    思南花灯,是贵州东路花灯的代表和发源地。主要分布于思南县及邻近的石阡、德江、遵义等地。思南土家花灯唱词用韵较为灵活,叠韵较多,其道白多是叙事性的散文体语句,侧重于叙事,用于表达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戏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唱段多为民歌体的韵文,讲究押韵,注重抒情,多用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在戏中起着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玉屏箫笛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工艺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以生长在玉屏县境内的一种特有的水竹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个工艺流程,制作工序繁多复杂,且均采用手工制作。箫制作有24道工序,一般笛有22道工序,调音笛有38道工序。 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石阡说春

    石阡说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具代表性扩展名录之一,主要活跃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时节,春官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派送春贴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 2011年,“石阡说春”被国务院公示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阡说春”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入选非遗扩展名录。

  • 赛龙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锦江流域各村寨、城镇各街道纷纷组织龙舟队齐聚铜仁,敲锣打鼓、欢天喜地举行龙舟比赛,铜仁赛龙舟有着迥异于其他地区赛龙舟的独特寓意。自古锦江多水患,灾害连年。为了驱灾避邪,民众便在洪水频发的端午节举行祭祀活动,划着精心制作的七彩龙船游弋江上,祈求风调雨顺,民生安康。同时向水里扔下上百只鸭子供奉水龙王,愿其不再遗害扰民。 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 中南门古城

    中南门古城位于铜仁市内东山脚下的锦江岸边,总占地3.6万多平方米,古建筑群依山沿河而建,是铜仁市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1985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2007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

  • 明朝古民居群

    位于江口县太平镇三塘村刘家大院古民居群,是在明朝中期而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 万山汞矿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洞子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千米,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2006年5月25日,万山汞矿遗址作为唐至清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思南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思南县城中山街,旧名“水府祠”祀肖英右侯,原址在城外普济淹。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洪水淹没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长官张车登重建。明万历二年(1574年),府城张姓在今址临街地基修祠,祀淮旌阳,兼祀肖英右侯,晏平浪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江右荀士英等又募捐买敖氏住宅地基添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江右商人投资大加开拓装饰,更名“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豫章会馆”,总面积2405平方米。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文学

    铜仁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诗歌、戏剧、谚语等。这些民族民间文学作品,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通过文学艺术典型,描绘了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记录了各族人民征服自然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人民理想中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各族人民热爱自由、热爱平等、热爱友谊的心路历程。比如土家族的哭嫁歌、打闹歌、丧堂歌等;苗族的古歌、山歌、情歌、巫词、礼词等;侗族的采茶歌、祝酒歌、伴嫁歌、孝歌、吉语等;仡佬族的古歌、山歌、情歌、打闹歌、哭嫁歌等。

    民间艺术和绝技

    在民间艺术和绝技领域,主要有音乐、舞蹈、曲艺和各种民间绝技等,包括长号唢呐、龙灯、花灯、狮子灯、傩堂戏及各种劳动号子等。这些民族文化,很多是以风俗的形式而存在,并以风俗的形式而流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如土家族的摆手舞、肉莲花、薅草锣鼓等;苗族的花鼓舞、狮子舞、巫舞、书句子以及上刀山、下火海绝技等;侗族的山歌、屯锣等;仡佬族的情歌、踩堂舞等。其中,苗族的花鼓舞和上刀山、下火海等绝技曾先后出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数十场规模盛大的演出活动,受到很多中央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接见;土家族的摆手舞、肉莲花两次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金奖。此外,铜仁各民族的傩戏表演艺术被许多戏曲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铜仁各族人民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民族节日。如土家族的过赶年、苗族的四月八、侗族的赶坳、仡佬族的敬雀节、羌族的过羌年等。

  • 风景名胜

    编辑
  • 梵净山景区

    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是武陵山脉主峰,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 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原名“三山谷”,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也是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梵净山拥有最重要的显著的多元化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有大量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国宝”级珍稀动植物以黔金丝猴和珙桐、梵净山冷杉最具代表性,在生物的多样性及独特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8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思南石林

    思南石林思南石林

    思南石林景区位于思南县长坝苗族土家族乡,距乡政府驻地1.5千米,地处乌江思林电站库区内,石林绵延3个丘陵,出露面积4.9平方千米,展示了石芽发育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地质特征,有针状、剑状、桂状、塔状、城保状。 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石阡温泉群石阡温泉群

    石阡温泉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城南端,松明山西麓,龙川河右岸。温泉群由凯峡河景区、楼上古村落景区、石阡温泉与古建筑景群、鸳鸯湖独立景点构成,以独特的热矿泉和古建筑群为代表,是开展观光游览、保健休闲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风景名胜区,1995年3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温泉命名的风景名胜区。 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大明边城

    大明边城大明边城

    大明边城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核心景区划分为边城广场演艺区、边城市井文化区(含五角大楼剧场)、边城军事体验区、边城水师龙舟营、大明水寨锦江渔文化区、大明酒庄、水上乐园区和儿童社会体验馆等八大文化体验区块。

  • 名优特产

    编辑
  • 土家族麻糖酒

    土家族麻糖酒,只有20度左右,颜色金黄透明,风味独特。

  • 天麻

    天麻,著名中药材,有提气益神等功能。个大肥厚、饱满坚实。

  • 傩面具

    傩面具,木雕工艺品,既可作傩戏的面具,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造型古朴,题材多为鬼怪动物等。

  • 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又名金星石砚,是中国“八大名砚”之一。石质细腻,造型精细。

  • 紫袍玉带

    紫袍玉带,盛产于梵净山周边地区,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石头。一块有几种层次分明的颜色,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颜色层次分布。

  • 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因其气候多雾湿润、土壤富含有机质而香气醇厚甘长,独具汤绿、香高、味浓、耐泡的高原茶韵,乃贵州茶中尖品。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笔为石阡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

  • 石阡绿豆粉

    石阡绿豆粉石阡绿豆粉

    石阡绿豆粉,在石阡已有几百年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现今部分制作方式充分继承民间传统工艺,运用现代技术加工而成。它只需优质大米、绿豆和稀少罕见最为特别的矿泉水为原料,加之决不可少的酸菜、甜酱和野生植物木姜花等十多种香料作配料,它的味道独特、口感非同一般,还特别具有清火之功效,是民间传统美食一绝,是家庭早餐是最佳食品、又是旅游、馈赠亲友的最好选择。

  • 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原名平箫玉笛,始创于1573年,明、清两朝列为皇室贡品,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为中国民族乐器争取了首枚国际大奖,是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国传统竹管乐器品牌。1990年文化部授予玉屏县为“中国箫笛之乡”,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国家商标总局认定玉屏箫笛为中国驰名商标,加大对玉屏箫笛品牌的保护力度。

  • 著名人物

    编辑
  • 田秋

    字汝力,号西麓,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年间,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十四年(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嘉靖十年,上《请建务川、安顺、印江学疏》,在三地相继办起了学校。

  • 田仰

    字百源,明万历十八年生,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登进士。历官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任浙江温处道佥事,移储广东参议,加太仆寺卿,巡抚四川、洛阳等处,总督漕运军务,进御前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 杨芳

    清朝将领。16岁伍充书识。历任四川提督、广西提督、湖南提督。著有《平平录》等书十余种,撰有《果勇侯自编年谱》。

  • 梅济鼎

    清道光时举人。于咸丰五年(1855)10月与徐廷杰在铜仁率众起义,为红号军首领之一。咸丰六年(1856)正月,湘军攻占铜仁,梅济鼎牺牲。

  • 严寅亮

    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

  • 周逸群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红军第六军政治委员,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等职。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 龙世昌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八连战士。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 戴秉国

    中共党员。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 廖锡龙

    中共党员,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12月24日,铜仁市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9年11月3日,“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TOP100”发布,铜仁排名第92。

    2019年12月15日,铜仁市入选“2019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标杆城市”

    2020年9月29日,铜仁市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2月25日,铜仁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月,铜仁市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11月,铜仁市拟通报表扬为“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

    2021年12月,铜仁市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名单。

    2022年11月,铜仁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3年12月,铜仁市获评全国2023年度十佳“气象旅游城市”。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下一篇 平江县

    上一篇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