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 编辑

湖北省辖地级市

咸宁市咸宁市

咸宁市,别称桂花城,湖北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地势南高北低;截至2021年,全市共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003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全市户籍人口303.61万人。

咸宁市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 等荣誉称号;鄂南大竹海、赤壁黄盖湖、通山闯王李自成墓、九宫山、北伐贺胜桥、汀泗桥战役遗址等重要景区、一城十二泉(温泉)等皆为位于其境内;市境区位适中,交通便捷,128千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京广铁路、106、107、京珠高速公路贯通南北。

2022年,咸宁市完成生产总值1875.5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

初步核算,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9.2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咸宁市

外文名:Xian’ning City

别名:桂花城

行政区划代码:4212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

地理位置: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

面积:10033 km²

下辖地区: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咸安区

电话区号:(+86)0715

邮政编码:437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02.82 万(2023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九宫山、赤壁古战场、王氏宗祠、陆水湖、隐水洞、潜山国家森林公园、柃蜜小镇

火车站:咸宁站、咸宁北站、咸宁南站、咸宁东站、赤壁北站、赤壁站

车牌代码:鄂L

地区生产总值:1819.23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咸宁市行政建置比较晚,但境内各县(市、区)历史悠久,远流长。区域周为楚地,隶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东汉末属东

俯瞰咸宁

汉初,置沙羡县,咸宁、嘉鱼、蒲圻属之;崇阳、通城属南郡下隽县。

三国时,属吴,吴黄武二年(223年)置蒲圻县。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置永安镇。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嘉鱼县。保大十三年(955年),升为永安县。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通山县。开宝八年(975年),置崇阳县。熙宁五年(1072年),置通城县。景德四年(1007年),易名咸宁县。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崇阳、通城复并,绍兴十五年(1145年),复析。

元代时,咸宁、嘉鱼、通城、蒲圻、崇阳属湖广行省武昌路,通山隶江淮行省蕲黄道,不久改隶湖广行省兴国路。

明、清时期,辖区均属武昌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通山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其他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通山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1952年,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属大冶专区;嘉鱼、蒲圻属沔阳专区,1951年改属大冶专区。

1952年,撤销大冶专区,咸宁、嘉鱼、通山、通城、蒲圻、崇阳改属孝感地区。

1959年12月,隶属武汉市。

1961年,改属孝感地区。

1965年6月,咸宁专区成立,辖咸宁、嘉鱼、蒲圻、通山、崇阳、通城、阳新、鄂城、武昌9县。1968年咸宁专区改称咸宁地区。

咸宁市地图

1975年11月和1979年11月,武昌、鄂城分别划属武汉市、黄冈地区。

1983年8月,撤销咸宁县,设咸宁市。

1986年5月,撤销蒲圻县,设蒲圻市。

1996年12月,阳新改属黄石市。

1998年6月,蒲圻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赤壁市。

1998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咸宁地区和县级咸宁市,设立地级咸宁市。咸宁市设立咸安区,以原县级咸宁市的行政区域为咸安区的行政区域。12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原咸宁地区的赤壁市由咸宁市代管。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1年,咸宁市共辖6个县级行政区,包括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分别是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咸宁市人民政府驻咸安区双鹤路16号。

区划

政府驻地

下属区域

咸安区

浮山街道

汀泗桥镇、向阳湖镇、官埠桥镇、双溪桥镇、马桥镇、高桥镇、横沟桥镇、贺胜桥镇、桂花镇、浮山街道、永安街道、温泉街道、大幕乡

嘉鱼县

鱼岳镇

陆溪镇、高铁岭镇、官桥镇、鱼岳镇、新街镇、渡普镇、潘家湾镇、簰洲湾镇

赤壁市

赤马港街道

赵李桥镇、新店镇、中伙铺镇、官塘驿镇、茶庵岭镇、赤壁镇、柳山湖镇、神山镇、车埠镇、黄盖湖镇、赤马港街道、蒲圻街道、陆水湖街道、余家桥乡

通城县

隽水镇

麦市镇、塘湖镇、关刀镇、五里镇、马港镇、隽水镇、沙堆镇、石南镇、北港镇、四庄乡、大坪乡

崇阳县

天城镇

沙坪镇、石城镇、桂花泉镇、天城镇、青山镇、路口镇、白霓镇、金塘镇、肖岭乡、铜钟乡、港口乡、高枧乡

通山县

通羊镇

通羊镇、南林桥镇、黄沙铺镇、厦铺镇、闯王镇、洪港镇、大畈镇、九宫山镇、大路乡、杨芳林乡、慈口乡、燕厦乡

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跨113º32′~114º58′,北纬29º02′~30º19′。东邻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总面积9861平方千米。

咸宁市

地形地貌

咸宁市地势南高北低,根据全国地貌区划可以分为3个地貌区:沿江湖冲积平原区:位于咸宁市西北部,为赤壁市茶庵岭至咸安区双溪以北的大片地区。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区:位于咸安市中部,通山县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北,茶庵岭至双溪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幕阜山侵蚀构造中山地区:位于咸宁市通山高湖 至沙店一线以南地区,为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的穹窿褶皱断层山陡坡地形。

地质

旅游新城-咸宁

咸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Ⅱ)东端的下扬子台坪(Ⅱ3)的大冶褶带(Ⅱ3)的梁子湖凹陷(Ⅱ3)和咸宁台褶束(Ⅱ3)以及幕阜台拗(Ⅱ4)的通山台褶束(Ⅱ4)等3个四级构造单元。区内出露有元古代至新生代地层,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通山的九宫山一带。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区内褶皱断裂发育,形成现今地貌景观。地势南高北低,分为3个地貌区。江汉湖积冲积平原区,位于西北部,为赤壁市茶庵岭至咸安区双溪以北的大片地区;大幕山――雨山低山丘陵区,位于中部,为通山县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北,茶庵岭至双溪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幕阜山侵蚀构造中山区,位于通山高湖至沙店一线以南地区。

气候

咸宁市风光

咸宁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气温偏高,梅雨量异常偏多,降水显著偏多日照时数异常偏少,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为-6.2℃。平均降水量2126.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400.7小时。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倒春寒、大暴雨、水灾、洪涝及夏旱、伏旱。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咸宁市境内有富水、陆水、金水、黄盖湖四大水系,湖泊面积30公顷以上大小湖泊19个,总湖容31.523亿立方米,主要湖泊有西梁湖、斧头湖、黄盖湖、大岩湖和密泉湖。河流246条,长江自西向东经螺山而下,流经赤壁市、嘉鱼县环绕簰洲湾经上沙伏,入武汉市江夏区向东流去,境内长138千米。全市地表水资源79.45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49亿立方米。全市有大小泉眼18244处,仅在温泉城区的月亮湾就有14处泉眼。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的就有997处。全市共成地热井约60口,平均日开采量约30000立方米。

土壤资源

咸宁市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性质共分8个土类、20个亚类、70个土属、241个土种。水稻土面积136千公顷,占总面积的11.72%。潮土面积16.41千公顷,占总面积的1.4%;石灰(岩)土面积9.39千公顷,占总面积的0.805%;自然石灰(岩)土8.76千公顷,占林荒地面积的12.47%。紫色土面积3千多公顷,占总面积的0.29%,其中耕作土壤1.05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34。红壤面积641.03千公顷,占总面积的54.65%,其中耕作型红壤43.56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1.29%。黄棕壤面积13.65千公顷,占总面积的1.17%。草甸土地面积0.32千公顷,占总面积的0.03%。沼泽土面积2.05千公顷,占总面积的0.18%。

动物资源

咸宁市陆生野生动物共有30目460余种,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节肢类、兽类等。两栖类共有2目7科4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已在通山九宫山安家落户。爬行类共有4目9科45种,约37种主要分布本区丘陵和山区,常见的有锦蛇、乌梢蛇、滑鼠蛇、银环蛇、黄金条(灰鼠蛇)。鸟类共有17目40科约270余种。隼形目(老鹰)、鸮形目(猫头鹰)等猛禽类主要分布在通山、崇阳、通城等县的多林地带。国家保护动物白鹇、白冠长尾雉等偶见于通山、通城等地深山。节肢类有数百种。常见的有土蜂、蜘蛛、螳螂、蜈蚣、蝉、蜻蜓、蝴蝶、蚯蚓等。兽类共有9目25科约百余种。肉食性动物金钱豹、金猫两种珍稀动物偶见于通山县九宫山和通城县黄龙山。水生动物有:龟鳖、白鳍豚、日本沼虾等。

植物资源

咸宁市乔木树种共有112科、354属、1114种、54个变种。其中竹类共有12属、100种、7个变种;引种树种50科、101属、294种、9个变种;古、大、奇树种有27科、43属、57种,共226株。主要用材料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楠竹、苦槠、柏木、栎类、杨树、槠栲、香、檫木、酸枣、香椿、刺槐、泡桐、樟树等。主要经济树种有茶叶、桂花、油茶、油桐、柑橘、乌桕、棕榈、板栗、杜仲、厚朴、桃、李、梨、柿、枣、漆树、猕猴桃等。主要绿化树种有悬铃木、樟树、柏类、梅类、广玉兰、白玉兰、雪松、水杉、黄杨等。主要珍稀树种有: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杉、水杉、钟萼木、秃杉等;二级保护树种三尖杉、凹叶厚朴、红椿、蓖子三尖杉、杜仲、胡桃、马褂木、金钱松、秤锤树、花榈木、红豆树、闽楠、桢楠、喜树等。全市有野生药用植物357种,以石耳、七叶一枝花、竹节人参、沉香、独活。明党参、黄精、天冬、玄参等是几种比较常见。主要花卉品种有芍药、鸡冠、海棠、芙蓉、墨兰、菊、紫荆、茉莉、夹竹桃、夜来香、白玉兰、梅、月季、杜鹃、南天竹等数十种。水生植物有维管束植物,主要有:萍、莲、菱、藕等75种。浮游植物种类与长江中下游湖库组成大体相似,主要有8门、27科、47属,如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等。

矿产资源

咸宁市已发现矿产59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44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21种。居湖北省第一的有钽、铍、锑、独居石、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镁和地热9种,居第二位的有金、铌、冶金用白云岩3种,居第四位的有煤、钒、锰3种。嘉鱼蛇屋山金矿为湖北省首个大型独立金矿。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咸宁市常住人口为2658316人。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户籍人口为303.6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2.13万人、死亡1.43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1.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9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05%。

2023年年末户籍人口302.82万人,户籍人口出生2.07万人、死亡1.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7‰。常住人口260.84万人,其中,城镇153.50万人,乡村107.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85%。

咸宁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变化咸宁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咸宁市属于杂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以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苗族为主。

政治

编辑

系统

职务

姓名

市委

书记

孟祥伟

副书记

杨军、张世

市政府

市长

杨军

副市长

李丽、刘复兴、王刚、夏福卿、张廷、张学

市人大常委会

主任

朱庆刚

副主任

胡春雷、刘国承、边现龙、鲁恩旺、毛秀君

市政协

主席

梁细林

资料来源(截止2024年4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咸宁市完成生产总值1875.5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249.4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739.23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886.87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39.4:47.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732元,比上年增长5.5%。

2022年,咸宁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7.2%,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4%、19.6%和15.5%。按类别分: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3.7%、8.1%和6.0%。

2022年,咸宁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5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03亿元,可比增长12.1%。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9.12亿元,可比增长8.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0%,下降5.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7.05亿元,增长10.3%。

初步核算,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9.2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7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94.57亿元,下降7.8%;第三产业增加值966.93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2:32.7:53.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634元。

境内幕阜山绿色产业带(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地区生产总值555.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境内长江经济带地区(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生产总值1263.73亿元,比上年增长0.6%。

咸宁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2022年)变化咸宁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2年,咸宁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6.6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0.38千公顷,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97.70千公顷,增长0.2%;经济作物面积252.68千公顷,增长4.0%。在经济作物中,油菜籽面积94.24千公顷,增长6.7%;年末茶园面积34.92千公顷,增长2.3%;中药材面积17.61千公顷,增长11.7%;蔬菜及食用菌面积96.37千公顷,增长2.4%。

2022年,咸宁市粮食产量118.70万吨,比上年下降0.7%。其中,夏粮3.89万吨,早稻14.24万吨,秋粮100.57万吨。油料产量21.11万吨,增长9.2%;茶叶产量8.96万吨,增长14.6%;油茶籽产量8.60万吨,增长10.5%;竹材采伐量1771.64万根,增长8.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57.54万吨,增长2.4%。

2022年,咸宁市肉类总产量23.66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18.50万吨,增长3.4%;牛肉产量0.24万吨,增长4.4%;羊肉产量0.34万吨,增长13.3 %;禽肉产量4.57万吨,增长2.5%。禽蛋产量6.03万吨,增长6.0%。全年生猪出栏239.05万头,增长4.6%;家禽出笼3427.27万只,增长2.4%。

2022年,咸宁市水产品产量24.25万吨,比上年增长3.6%。

202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2.99千公顷,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98.94千公顷,增长0.6%;经济作物面积254.04千公顷,增长0.6%。经济作物中,油菜籽面积95.21千公顷,增长1.1%;年末茶园面积35.42千公顷,增长1.5%;中药材面积17.05千公顷,下降0.6%;蔬菜及食用菌面积98.09千公顷,增长1.8%。

2023年全年粮食产量120.82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夏粮3.95万吨,早稻14.67万吨,秋粮102.21万吨。

2023年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1.91万吨,比上年增长1.7%;油料产量20.32万吨,下降3.7%;茶叶产量9.43万吨,增长5.3%;油茶籽产量8.88万吨,增长3.3%。

2023年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4.72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19.42万吨,增长5.0%;牛肉产量0.28万吨,增长15.0%;羊肉产量0.36万吨,增长5.0%;禽肉产量4.66万吨,增长2.0%。禽蛋产量6.30万吨,增长4.5%。全年生猪出栏248.71万头,增长4.0%;家禽出笼3495.08万只,增长2.0%。

2023年全年水产品产量25.34万吨,比上年增长4.5%。

第二产业

2022年,咸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7.7%,重工业增长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6.8%,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9.5%,其他企业增长7.4%。分行业看,采掘业增长15.8%,制造业增长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23家,比上年净增24家。

2022年,咸宁市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的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下降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9.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0%,纺织业增长21.5%。全年增长较快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45.8%、37.5%和30.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8%,增速比上年下降1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8.0%,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0%,实现营业收入2315.99亿元,增长5.8%;利润总额116.41亿元,下降16.7%。

2022年,咸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8.20亿元,占GDP比重为17.0%,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7.20亿元,增长8.4%。

2022年,咸宁市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262家,增加1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9.59亿元,增长10.8%;建筑业增加值103.70亿元,增长7.2%。房屋竣工面积722.55万平方米,增长24.8%。

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2.49亿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67家,比上年净增44家。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5%,实现营业收入1522.36亿元,利润总额90.18亿元。

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3.46亿元,占GDP比重为13.4%。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2.38亿元。

2023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288家,比上年增加26家;建筑业增加值102.28亿元,增长0.8%。

第三产业

2022年,咸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4.51亿元,增长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7.83亿元,增长3.6%。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87.17亿元,增长3.4%;零售业565.91亿元,增长3.8%;住宿业50.28亿元,增长3.7%;餐饮业109.00亿元,增长4.8%。

2022年,咸宁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73.61亿元,增长12.8%。其中,占比靠前的汽车类、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烟酒类分别增长1.6%、27.3%、24.5%、8.7%、5.0%和17.4%。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29.38亿元,比年初增加228.3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491.97亿元,增加237.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63.09亿元,增加186.90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32.44亿元,增加132.81亿元。

2022年,咸宁市实现保费收入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5.42亿元,增长9.2%;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71亿元,增长1.3%。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9.33亿元,赔付率36.4%。其中,财产保险10.32亿元,赔付率66.9%;人寿保险9.01亿元,赔付率23.9%。保险深度达到2.8%。

社会事业

编辑

科学技术

2022年,咸宁市申报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0项,比上年增加10项。按成果类型分,基础理论成果27项,应用技术成果84项,软科学研究成果9项。全年专利授权量417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3项,比上年增加114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08项,增加100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5.00亿元,增长70.4%。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气象台站总数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数6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烈度速报点19处。

2023年共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3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5项,应用技术成果95项,软科学研究成果5项。全年专利授权量352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793项。签订技术合同376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71.40亿元。

2023年年末气象台站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数6个,地震台站3个,地震烈度速报点19处。

教育事业

2022年,咸宁市6所高校招生1.37万人,在校生5.37万人,毕业生1.20万人。13所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校)招生0.97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毕业生1.0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21万人,在校生6.26万人,毕业生1.73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1.77万人,毕业生3.68万人;小学在校生23.63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79万人。

2023年高等学校招生2.50万人,在校生6.51万人,毕业生1.3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校)招生0.95万人,在校生2.88万人,毕业生0.7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2万人,在校生6.62万人,毕业生1.98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2.15万人,小学在校生23.2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81万人。

大学:湖北科技学院(原咸宁学院,咸宁学院由原咸宁医学院、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于2002年,并于2011年正式改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咸宁校区、咸宁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

中学:主要有鄂南高中(湖北八校之一,原名“湖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咸宁高中、温泉高中、通城一中、嘉鱼一中、赤壁一中、崇阳一中、通山一中、横沟高中、青龙山高中、湖北省蒲圻师范学校、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咸宁市艺术学校、咸宁电子科技学校、湖北咸宁卫生学校、咸宁中南文武学校、咸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咸宁东方外国语学校、鄂南理工职业技术学校、赤壁市机电信息技术学校、南鄂高中、赤壁市职教中心、咸宁市交通学校。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共有群艺馆、文化馆(站)78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56.48万册。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7%。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卷宗1235个,全年利用档案人次1.20万人次。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66.72亿元,比上年增长7.2%。

2023年末群艺馆、文化馆(站)78个,博物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香城书房10个,公共图书馆藏书335.61万册。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9%。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卷宗1248个,全年利用档案人次1.42万人次。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123.70亿元。

2023年末A级以上旅游景区46个。全年接待旅游人数8156.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旅游总收入415.37亿元,增长24.4%。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共有卫生机构1414个,其中,医院58家;卫生机构人员数247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845人,注册护士9087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8849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3386张;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309.33万人次。

2023年全市卫生机构1484家。其中,医院6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89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家;卫生技术人员2.1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81万人,注册护士0.9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43万张,基层卫生机构床位0.43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0.15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537万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共有体育场地9152个,全年举办各类地市级体育活动70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1项次,亚军2项次,季军4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99亿元。

2023年末体育场地959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6平方米。全年举办各类体育活动89次,活动总人数7.03万人。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冠军1项次、亚军1项次。全国比赛获得冠军11项次,亚军1项次,季军5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92亿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1.8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2.66万人,离退休人员19.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5.19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32.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0.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2.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2.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9.8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2万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99亿元。

2023年全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3.8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3.74万人,离退休人员20.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0.23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9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3.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3.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2.9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0.57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53万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2.54亿元。

交通运输

编辑

综述

三国赤壁古战场三国赤壁古战场

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位于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中段,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以公路运输为主。随着武广高铁、城际铁路以及2座长江大桥、5条铁路、10条高速公路和一级路、8大港口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极大的提升了咸宁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2013年12月,咸宁市境内两条重要的高速公路—咸(宁)黄(石)高速公路和咸(宁)通(山)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该市也由此基本形成了区域内高速公路网络。

咸通高速起于京港澳高速,向东跨过京广线、武广高铁、107国道,至咸宁东互通与咸黄高速、武咸快速通道相接,折向南连接杭瑞高速、106国道。途经咸宁市区、崇阳县、通山县。

截至2022年底,咸宁市公路通车里程16909.74千米,比上年末下降2.2%,其中,高速公路482千米。全市货运量0.96亿吨,货物周转量52.48亿吨千米;客运量715.72万人,客运周转量4.51亿人千米。

2023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391.84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9%。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1.36亿吨公里,增长16.9%;客运周转量5.28亿人公里,增长16.9%。

2023年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4.1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9.18万辆。新能源汽车1.5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8.6%。

公路里程

交通工具交通工具

咸宁市有客运站30个,货运站4个;客运站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7个,三级站7个,四级站9个。“十五”期间该市新建了嘉鱼和崇阳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咸安、通城、赤壁等3个货运站正在建设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规范、设施配套的客货运站场网络。全市拥有营运客车3079辆、41081座位,营运货车3533辆、14163吨,其他机动车2233辆、3486吨。开通客运线路359条,日发班次3137个,已通达全国9个省份。

咸宁市公路基本形成了以G4京港澳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国省二级公路为主干,以县乡公路为分支的四通八达的区域公路网络体系。现有106、107、316等3条国道285.775千米,省道10条,为武赤线(原武蒲线)、横路线、咸通线、白界线、沿横线、仙崇线(原蒲洪线)、崇赵线、南大线、咸合线(原咸潘线)、红牌线,共计466.261千米,基本实现了国省道“二级化”、县乡道“黑色化”、乡村道“通达化”。全市现有69个乡镇(区),1405个行政村,实现了100%乡镇、89.6%的行政村通公路。

铁路建设

赤壁长江大桥、嘉鱼长江大桥、武汉新港咸宁港区(嘉鱼—赤壁段),中国咸宁通山核电专用码头(嘉鱼潘家湾港),武咸城际铁路,咸宁—宜春—吉安铁路,咸宁—武汉铁路,咸宁—赤壁铁路等。

内河航运

咸宁北站咸宁北站

咸宁市主要依托境内长江干流、长江支流及内河、水库湖泊,全市现有通航里程564.4千米,其中长江干流航道长118千米。除长江黄金水道外,另有省级内河航道三条:陆水、富水、金水,主要湖泊有西湖、斧头湖、黄盖湖。全市拥有港口12个,其中长江港口6个(赤壁、陆溪口、石矶头、鱼岳、潘家湾、牌洲),陆水内河港口3个(赤壁、陆水主坝、天城),富水库区港口3个(七里冲、慈口、燕厦);共有生产用码头58座,泊位85个(其中交通部门码头53座,泊位83个),年货物吞吐量134.02万吨,旅客吞吐量7.3万人次。

历史文化

编辑

早期文化

咸宁市有着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阳湖文化名人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温泉、九宫山、陆水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影响;民间文学艺术特色鲜明,民间歌舞、音乐、剪纸、布贴等远赴欧洲十几个国家演出和展览,呜嘟、高筒提琴是全国独有的民间乐器,提琴戏是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民间机智人物故事、民间叙事诗在全国民间文学殿堂占有重要的位置。

文物

咸宁人文地图咸宁人文地图

咸宁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和李自成墓。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下:

咸安区——何功伟烈士故居、阳湖文化名人旧址、钱亦石故居、刘家桥民居、咸安古桥、沈鸿宾故居、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庙山遗址、孙郭胡城址。

通城县——天岳关、南虹桥、尧家林遗址、灵官桥、天岳关抗日将士阵亡纪念亭、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地。

赤壁市——太平洞、新店土城城址、羊楼洞、新店明清石板街、花园岭墓群、王家岭墓群、祝家岭墓群、秦国夫人墓、赤壁古桥、蒲圻城墙、峨石宝塔。

嘉鱼县——舒桥、净堡桥、重修咸宁堤记碑。

通山县——圣庙、祖爷殿、王名番府第、宝石民居群、谭氏宗祠、周家大屋。

崇阳县——青山崖洞堰、石枧堰、刘景韶墓、米应生故居、陈寿昌墓。

咸宁市馆藏文物2万余件,古桥、古塔、古民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宗教

咸宁市咸宁市

咸宁市宗教工作是全省重点市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通城县黄袍兰若寺系汉朝古寺,是湖北省目前发现最早的佛教寺庙。咸宁的嘉鱼、赤壁、通城、崇阳、咸安是全省基督教工作重点县市区;咸安、通山是全省佛教工作重点县区,“无量寿禅寺”是全省规模最壮观的寺庙,九宫山“瑞庆宫”是全国的五大道场之一,“太乙观”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蒲圻教区是鄂东南主教区,辖管咸宁、黄冈、黄石、鄂州四市天主教教务,赤壁天主教堂为教区教务委员会临时办公地点;伊斯兰教赤壁市也是全省的重点。

地名由来

咸宁航拍图

“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典籍中。《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尚书·大谟》中也说:“野无遗贤,万帮咸宁。”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宁。咸宁地名的确立,经历了一番曲折的演变过程。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改江夏郡为鄂州,咸属鄂州江夏县。唐代宗(李豫)大历三年(768年),割江夏县南境金城、丰乐、宣化三乡置永安镇,直属鄂州。此为咸宁建置之始。永安,意即永远安宁。

后唐明宗(李亶)天成三年(928年)改永安镇为永安场。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955年),升永安场为永安县,属鄂州。此为咸宁立县之始。

宋真宗赵恒)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永安陵讳,按《易·乾象》中“万国咸宁”与“永安”近义之意,改为咸宁县。自此,“咸宁”这方土地的域名正式确立。

风景名胜

编辑
通山九宫山

通山九宫山通山九宫山

九宫山位于湖北通山县境内,横亘于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中段,海拔1657米,为幕阜山之最高峰,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李自成墓)。九宫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有塞北岭岳之雄、险、奇、幽、秀,被誉为“九天仙山”。

咸宁温泉谷

咸宁温泉谷是万豪温泉谷的俗称,是按照地理位置得名,也是万豪咸宁温泉谷的简称。咸宁温泉谷度假区位于湖北咸宁温泉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正门,距离武汉市区1小时、长沙市区2.5小时车程,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武广专线经过,乘坐武广高铁,从武汉至咸宁仅28分钟。在咸宁温泉地热区香吾山以南、潜山以东、沿淦河河床的y状地域,温泉项目——温泉谷。

通山隐水洞

通山隐水洞通山隐水洞

湖北通山隐水洞地质公园位于湖北核电之都——通山县大畈镇境内,隐水洞是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溶洞全长5158米,洞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均高30米,宽25米,洞内钟乳石林立,拟人状物惟妙惟肖,峡流相映,瀑洞相融。隐水洞内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溪流岩溶地貌等地质景观。

刘家桥

刘家桥刘家桥

刘家桥,位于中华桂花之乡咸宁桂花镇境内,距华中重镇武汉80千米,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100千米,距温泉16千米。刘家桥深藏在群山环抱之中,保持完好的四处明清古民居群落,大小房间共2000多间,古朴典雅,疏密有致,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树、栈道、廊桥、田园浑然一体。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湖北咸宁太原王氏是唐代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孙王希翔的后裔,希翔公四世孙元万自江西婺源武口迁睦州,始新源黄畈,其十四孙大申,字大荣,为善山将军,居淮,后转迁湖北咸宁县(今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附近的飞鸡墩庄(今桃花尖村)定居,与同时迁徙咸宁汀泗桥镇的大信公同为咸宁始祖,其后裔又分迁湖北鄂州泽林、咸宁马桥、桂花等地,仅咸宁市咸安区王希翔之后裔已有一万二千余人,是咸宁王氏中的最大一支。

黄龙山

黄龙山位于幕阜山北麓,距县城东南方向40千米处,东西走向,绵亘百里,巍娥高内峻,主峰只角楼海拔1528.3米,总面积为55平方千米。黄龙山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旅游区域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三区”,即黄龙中心旅游景区、天岳关旅游景区、只角楼旅游景区、凤凰翅旅游景区。

灶背岩

陈金对门山是大幕山主峰灶背岩,是咸安区最高的山峰,海拔954.1米。灶背岩北侧山峰像个犁头,被称为犁头尖;西南侧因曾修筑过碉堡,被称为碉堡尖。灶背岩东坡下面100米处,一泓清泉从石缝中流出。石缝下面有个太母庙,庙的附近有座太母坟。相传,唐朝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卫国公李靖(571—649),平定江南战乱路过这里,其母死于军中,葬于此。此山因此被称为太母山、太墓山。清同治五年编纂的《咸宁县志》上,有“李靖母墓在焉”的记载。

咸安笔峰塔咸安笔峰塔

湿地公园

大溪湿地公园地处幕阜山脉低山丘陵地带,位于通城县四庄乡东北端,由大溪库区、四庄乡纸棚村和大溪村组成,人口1900余人,2011年12月由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大溪湿地公园总面积931.9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42.84公顷,湿地率47.5%,公园内水质优良,自然景观优美,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发展及其演替规律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活教材”,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在区域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咸安笔峰塔

咸安笔峰塔又名慈恩雁塔、向阳塔,位于向阳湖镇宝塔村严家嘴山丘上,相传始建于唐宋时期,后多次被毁。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任县令夏廷樾从民间捐资重修。该塔为七层八角石塔,高28米,底边周长17.6米,门顶置横匾刻“直达蟾宫”四字,刚健奇绝,俊朗飘逸;塔中实以圆柱,塔底层北侧临门凿石为龛,龛顶外饰双龙戏珠,右饰丹凤朝阳,左饰吉祥如意;塔原每层飞檐角下悬铜质风铃8个,总计56个,每个约重2.5公斤,风吹铃响,悠扬悦耳,数里之外可闻。因历年锈蚀,最后1个铜铃1966年被盗,今已无存。

名优特产

编辑
赤壁肉糕

赤壁肉糕赤壁肉糕

肉糕是咸宁地区一道名菜,赤壁人对它则情有独钟,吃肉糕成为赤壁的一种世风。民间红白喜事宴席上少不了肉糕,且上第一道菜先上肉糕。在民间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相传楚王嗜鱼成性,但又时常被刺卡喉咙而恼火,许多厨师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后来,有一赤壁厨师在剖鱼时意外发现鱼刺很容易和肉分离开来,于是把分离出来的鱼肉和猪肉参与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块型。楚王食之,惊喜不已。肉糕从此问世,而且名声大震。从那时起,厨师告老还乡把技艺传流到民间后,人们把肉糕捧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所以赤壁人直到现今喜爱吃肉糕只兴不衰。

贺胜鸡汤

贺胜鸡汤贺胜鸡汤

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地处鄂南,气候温和,本地饲养的“土鸡”肌肉丰满,皮薄肉嫩,油脂较多,味道鲜美。贺胜鸡汤色黄、味醇、汤鲜、肉嫩,营养价值很高,最适宜老人、儿童、孕妇和病后滋补,有壮阳、补血、利脾、健身之效。

通山包砣

通山包坨通山包坨

包砣,外形类似于汤圆。又叫薯粉砣,是用薯粉或薯粉和芋头揉成外皮,用油炸豆干,竹笋、腊肉、大蒜等各种原料做馅,包成团圆状,和饺子一样煮法,也可煎可炸。小包砣就用精肉馅包,形似汤圆。不论大、小包砣,色、乡、味独特。轻咬一口,一股清香便喷薄而出,沁人心脾。凡是到过通山的客人,往往少不了品尝通山包砣。通山“包砣”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纯薯粉调制;另一种是薯粉加芋头调制。纯薯粉调制的“包砣”,皮硬、脆,弹性相对较差;薯粉加芋头调制的“包砣”,皮软有弹性。

牌洲圆子

簰洲湾鱼圆簰洲湾鱼圆

这是当地人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各种喜事都会做的一种美味的鱼圆子。长江在嘉鱼县牌洲湾是向西流的,这里的鱼甚是鲜活,另外它的选材更是讲究,因此这里的鱼圆子吃起来口感好。鱼要先去皮剔刺,然后选择白色的嫩肉;猪肉要选用白色的肥肉;鸡蛋也只选用鸡蛋清;葱也只能选用白色的部分。而且制作过程要采用蒸两道的方式,比较健康。直接食用时蘸点陈醋风味更佳,也是吃火锅的上选。要是煮点面条打个汤什么的,也可把圆子切成小片,甚是鲜美。

青砖茶

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湖南省临湘县也生产老青茶。据《湖北通志》记载:“同治十年,重订崇、嘉、蒲、宁、城、山六县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项。”此讲的老茶即指老青茶。可见老青茶已有百多年生产历史。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在蒲圻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以后发展为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压制成的青砖茶。

著名人物

编辑
钟人杰

钟人杰(1803—1842年),又名钟九,崇阳县白霓桥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腊月初十,会同邑人汪敦族、陈宝铭等发动抗漕赋,反清廷起义。钟自称勤王,竖都督大元帅旗,其势磅礴,震惊清廷。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二十日,起义遭清廷镇压。四月二十八日,钟等就义于北京。时称《钟九闹漕》。

钱亦石

钱亦石(1889—1938年),又名定城,字介磐,别名强行室主,笔名史庐、曙生等,咸宁马桥钱庄人。辛亥革命首义胜利,他带头剪去辫子。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组织同意,参加国民党,协助董必武筹建国民党临时党部,并负责宣传工作。同年7月在国民党湖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在国民党湖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和党务干部学校校长。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党组织派钱去日本、苏联学习。民国十九年(1930年)回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受聘为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教授。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29日逝世,终年49岁。

石瑛(1879—1943年),字蘅青,通山县燕厦乡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欧洲,学习海军专业。次年,结识孙中山。民国十年(1921年),任临时大总统秘书。同年,转为国民党员,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再赴英国,研修采矿冶金,获硕士学位。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次年,任武昌高等师范校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历任上海兵工厂厂长、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浙江省建设厅厅长、南京市市长、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病逝于重庆歌永山中央医院。他的学生将其文稿汇编成《石蘅青先生言论集》。

汪子霞

汪子霞(1900—1931年),又名汪德盛,蒲圻县枫桥汪家庄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参加革命,民国十六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历任鄂南赤色游击队指挥员、鄂南警卫营长、红军独立师师长、红2师师长、蒲圻县委委员和蒲圻中心县委军事部长等职。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因错误路线影响,遭杀害,年仅三十一岁。

王世杰

王世杰(1891—1981年),字雪艇,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人。民国十年(1921年),与石瑛受命组建国民党鄂支部,并任组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并任伦敦中国留学生同学会会长。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党政府法制局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武汉大学校长、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外交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70年,辞职引退。1981年3月,病殁于台湾荣民医院。遗嘱墓碑仅书“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

吴国珍

吴国珍(1902—1933年),号孝煌,庚陂畈王家坊人。建立起药姑山地区第一支农民赤卫队,吴国珍任队长。民国二十年(1931年),策动北港团防局团丁吴继尧、吴耀林为内应,巧取团防局长枪12支,将农民赤卫队与湘北游击队合编为游击大队,吴国珍任大队长。同年调江西红军干部学校学习后,升任红军独立第二师第八团团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升任红三师副师长,夏历八月十五日,率红三师夜袭咸宁汀泗桥时阵亡,遗体葬咸宁县飞仙洞。

钱瑛

钱瑛(1903—1973年),女,名生桂,号镜霞,咸宁马桥力稼庄人。抗战胜利后,任中共重庆局组织部长、南京局组织部长。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中南局常委、组织部长,中纪委副书记,国务院监察部、内务部部长、党组书记,党的八届中央委员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73年7月26日在北京辞世。1978年,党中央为她平反昭雪。

金波

叶金波(1906—1934年),字先雄,通山县通羊镇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农民自卫队司令。民国十六年(1927年),被选为通山县委委员和农协委员,任通山农民秋收暴动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军事指挥。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中共通山县委,叶任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叶当选通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5月,调任鄂东特委委员、军事部长。后任红军独立第3师政委、红3师政委、红17军副政委兼参谋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以“通敌”、“改组派”罪名,被秘密处死。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8月12日,咸宁市被确定为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

2019年8月28日,咸宁市入选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名单。

2019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

2019年12月7日,“2019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发布,咸宁排名第48。

2020年11月,授予“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4月,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2015年3月24日,咸宁市摘得“国家卫生城市(2015—2017)”桂冠,荣获城市卫生管理最高荣誉。

2022年2月8日,咸宁市被重新确认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

2023年9月,“咸宁市促进儿童友好及交通改善共同缔造行动”项目入选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2023年12月,摘得第六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下一篇 上海站

上一篇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