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军 编辑
裁军是指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的行为。通常指把军备裁减到与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合理地相适应的限度。
中文名:裁军
外文名:disarmament
含义: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的行为
背景:自1979年该委员会的首届会议起
原因:为节省国家国防支出而裁军
裁军
1.战争结束之后的复员裁军;
2.为节省国家国防支出而裁军;
3.因与其他国家间的条约协定而裁军,以维持国际军事的均势或表达国家之间的善意。
裁军问题从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国际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些国际法著作中多有论述。有的国际法著作甚至将“裁军原则”作为国际法主要原则之一。裁军问题之所以成为现代国际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因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导致了军备竞赛。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孕育着新的军事冲突。为了避免爆发战争,各国开始重视裁军问题。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把裁军作为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工作之一。安全理事会负责拟定具体方案,提交联合国会员国,以建立军备管制制度。
1899年为“限制军备和讨论防止国际纷争的和平手段”而召开的第一次海牙会议,未能就裁减军备达成具体协议,仅声明各国有“减缩军备的希望”。
裁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间举行了一系列裁军谈判并缔结了条约,其主要内容是限制海军军备。1922年,在9国华盛顿会议期间,美、英、法、意、日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确定美、英、日、意、法按5∶5∶3∶1.75∶1.75的比例来配备各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1930年在伦敦签订的《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限制海军军备的进一步措施。依照1935年6月18日德国和英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换文》,德国同意将来德国海军军力同英联邦各成员国总的海军军力比较应为35∶100的比例。在日本通知废止1922年和1930年两条约后,1936年美、英、法间缔结《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缔约国各类军舰的排水量和武器配备做出了限制的规定。此外,1923年的《中美洲国家限制军备条约》对缔约国的兵力及作战飞机的数量作了限制,并禁止缔约国获取战舰。
《南极条约》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963年8月5日苏、美、英缔结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7年 1月27日签署的《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规定,“不在绕地球轨道放置任何携带核武器或任何其他类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实体,不在天体配置这种武器,也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在外层空间部署此种武器”。
《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1967年 2月14日拉美国家缔结了《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由联合国及其机构提出供签署的条约还有1968年7月1日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其它相关条约
1971年2月11日签署的《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1972年 4月10日签署的《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1977年5月 18日签署的《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改变环境的技术的公约》(此种技术所可能产生的现象是:地震,海啸,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的混乱,气象现象的改变,气候类型的改变,海洋潮流的改变,臭氧层状态的改变,电离层状态的改变),1981年4月10日签署的《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此外,苏美两国也签署了关于防止核战争、限制反导弹防御系统及战略进攻武器、限制地下核试验等协议。
裁军
裁军
1973年8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要求签署了《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第2附加议书》。该议定书规定,当事国承诺充分尊重拉丁美洲的非核化地位,不对该条约缔约国使用核武器或以使用核武器相威胁。中国政府还在声明中保证不在这些国家和这一地区试验、制造、生产、储存、安装或部署核武器,或使自己带有核武器的运载工具通过拉丁美洲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声明同时指出,中国政府签署该议定书并不意味着改变对该条约中肯定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一贯立场。1979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致联合国秘书长K.瓦尔德海姆的信中,就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首届会议审议《综合裁军方案》问题指出:①争取裁军的斗争应立足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的总的斗争任务,并成为该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②两个超级大国必须首先裁军。③应把核裁军和常规军备的裁减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结合起来进行。④超级大国应承诺首先削减军事开支,停止军备竞赛,把节省下来的资金转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⑤裁军和安全问题,应由世界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审议。1979年5月15日,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首届会议上提出关于《综合裁军方案》主要内容的建议。
1982年6月11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在第二届裁军特别联大声明,“如果两个超级大国率先停止试验、改进、生产核武器,并把它们的核武器裁减50%,中国政府愿意与所有核国家一起承担义务,停止发展和生产核武器并进一步裁减直至完全销毁核武器”。
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裁军100万,铁道兵1983年集体转业到地方,就是那一次之列;九十年代后期,在党的十五大上又提出裁军50万;之后,在2005年再次裁军20万,这样我国军队保持在230万。中国对结束的不扩散武器条约审议大会通过的最后文件表示欢迎,并表示,中国将继续为核裁军、防止核武器扩散以及和平利用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俄罗斯国防部长阿纳托利·爱德华多维奇·谢尔久科夫23日说,俄将在今后四五年裁军10%以上,把俄军数量从去年底的113万裁减至100万。谢尔久科夫同时宣布,俄政府将设立特别奖金,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军官。谢尔久科夫的话说:“我们打算在4至5年内,也就是2013年时,将军队裁减至100万人。”谢尔久科夫在4月的一次讲话中,称将在2016年完成裁军至100万人的目标。俄罗斯此前也曾大规模裁军。俄官方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俄罗斯军队现役人员为113万。
裁军
“(因此)我们建议加快裁军速度。”谢尔久科夫说。俄罗斯《新报》军事问题专家帕维尔·费尔根豪尔说,官方给出的现役军人人数颇为“可笑”。他指出,俄当局给出的军人数字没有包括边防巡逻队、俄内务部和紧急情况部的特种部队、预备役军人等。而这几部分人员比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军人数还多,其中仅预备役人数估计就有正规军的3至4倍。
1950年
1950年解放初期,解放军总兵力从550万整编为400万,抗美援朝开始又增加到627万人;
1951年
1951年11月明确规定,到1954年兵力控制在300万人;
1953年
1953年12月决定,军队简编为350万人;
1957年
1957年1月会议,要求三年内军队压缩到250万人;
1975年
1975年7月,决定3年内减员60万人;
1980年
1980年3月决定部队实行简编,将一部分移交地方;并转发《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
1982年
1982年9月军委决定进一步简编;
1985年
1985年5月,决定裁军100万人,到1987年结束(第一次体制编制调整);
1997年
1997年9月,裁军50万人(第二次体制编制调整);
2005年
2005年再裁军20万人。中国军队兵力保持230万人(第三次体制编制调整)。
2015年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裁军30万。裁军将分步实施,于2017年底基本完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
上一篇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