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蒙·普恩加莱 编辑
雷蒙·普恩加莱(法语:Raymond Poincaré;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又译雷蒙·彭加勒,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理和外交部长(1912年1月21日—1913年1月21日在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兼安道尔大公(1913年2月18日—1920年2月18日在位),并于1922年1月15日—1924年6月1日、1926年7月23日—1929年7月26日再度担任法国总理。
中文名:雷蒙·普恩加莱
外文名:Raymond Poincaré
别名:雷蒙·彭加勒
国籍:法国
出生日期:1860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1934年10月15日
毕业院校:巴黎大学
主要成就:先后当选法国总理和总统、带领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出生地:巴勒迪克
信仰:天主教
年轻时的普恩加莱
早年生涯
普恩加莱出生在法国默兹省的巴勒杜克城,童年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一场社会危机也在悄悄酝酿。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正野心勃勃的向外扩张,而领国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统一大业。终于在普恩加莱10岁那年,普法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普恩加莱的家乡沦为战场,遭到惨重的破坏,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兰西饱受屈辱,少年的普恩加莱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深深的感受到这种悲壮的民族情感,这就不难理解当普恩加莱站在法国政治舞台上,他为什么极力鼓吹战争,倡导复仇。
完成初等教育后,他先到工艺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到巴黎大学攻读法律。1882年,22岁的普恩加莱取得律师资格,开始从事律师职业,同时,普恩加莱也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他的思想属于温和派。几年之后小有名气,1887年他被默兹省选为议员,影响进一步扩大,1893年,33岁的普恩加莱成为内阁成员,被任命为教育部长,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最年轻的部长。随着影响不断扩大,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重要,1895年被任命为财政部长。部长卸任后,他在议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895年至1898年他一直任众议院副议长兼预算委员会主席。1903年他进入参议院。到1913年他当选为总统为止,他一直是参议员,而且1916年他再次出任财政部长。
复仇总理
普恩加莱
普恩加莱上台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密切相连。20世纪最初10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已经形成,国际关系不断恶化,法德间为了复仇,为了争夺殖民地矛盾加剧,法国社会中右翼民族主义势力不断上升,为温和派上台准备了条件,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则直接促使普恩加莱上台。法德关于摩洛哥之争由来已久,1911年摩洛哥发生起义,法国派兵占领了摩洛哥首都,德国的军舰驶入摩洛哥的港口,法德之战一触即发。在英国的干涉下,两方勉强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同时法国吧法属刚果的一块不大的地方割让给德国。当时的约瑟夫·卡约政府接受了这个协议,但遭到以普恩加莱和克雷孟梭为首的复仇主义者的猛烈抨击,凯约政府下台,1912年,普恩加莱首次组阁,身兼总理和外长二任。
普恩加莱上台标志着右翼民族主义势力占据了优势,他上台以后,首先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以巩固盟国。8月普恩加莱出访俄罗斯帝国,同沙皇、俄国总理、外交大臣等举行了会谈,签订了军事专约。11月,英法也签订了海军专约,对英法两国的海军力量进行了统一部署,专约规定英国海军重点保护大西洋包括法国西海岸,而法国海军着重布防地中海,并保护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在普恩加莱的斡旋之下,协约国进一步巩固。在国内,为了打击激进派和左翼力量,普恩加莱促使议会通过新的选举法,也招致了克雷孟梭的攻击。
战时总统
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和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合影
这样普恩加莱一步步把法国推向战争,普恩加莱的堂兄亨利·庞加莱曾称他为“战争的普恩加莱”,这一绰号后来被大家接受并广为流传。他不惜一切代价,动员各方面力量,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为了使全国各政治派别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普恩加莱实行”神圣同盟政策”,在他的政府中,包含了各种政治力量,例如原先的社会主义者维维安尼和白里安先后组阁,亚历山大·米勒兰出任陆军部长,茹尔·盖得和桑姆巴也加入内阁。这对于团结各个阶层起到一定作用。为了鼓舞士气,他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亲自视察前线,进行总动员。他也极力扩大总统对政府的影响,使之在内政外交上的处理上有更大的权利。外交方面,普恩加莱一方面积极巩固与英俄两国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由力图把更多的国家拉到协约国方面作战,为达目的,他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普恩加莱一贯认为,俄国统治土耳其和在地中海拥有强大势力为法国利益所不容,但在一战 中需要俄国做出重大牺牲时,法国就答应俄国重占领博斯普鲁斯海峡,法国也将分到叙利亚等地区。在他的主张之下,罗马尼亚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法国在为协约国提供资金和贷款方面非常慷慨,而这些国家也为法国提供了大量帮助。
一战进行两年之后,到1916年交战各国经济普遍出现恶化趋势,国内人们反战情绪高涨,法国也不例外,出现主和和主战两派,1917年3月白里安内阁倒台,再加上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法国军队中叶出现反战活动,普恩加莱惊呼“75个来攻打我们的德国师的危险要远比我们军队士气的瓦解来的少些!”。国内紧张局势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使法国在大战中的处境越来越困难,普恩加莱被迫同意让强硬的主战派乔治·克列孟梭出山。克雷孟梭是激进派领袖,普恩加莱的政敌,而且以个人性格上来讲,克雷孟梭专横武断,一向不肯受制于人,因而克雷孟梭上台,普恩加莱的影响力就大大削弱了。但普恩加莱并不甘心,积极寻战机会攻击克雷孟梭,1918年10月他致函克雷孟梭,反对过早接受德国的停战要求,但克雷孟梭置之不理,两人关系非常紧张。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在开幕式上普恩加莱发表演说,痛斥德意志帝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表现了法国统治集团对德国的仇恨和野心。克雷孟梭是法国代表团团长,他在和会上提出许多苛刻的要求,而普恩加莱还攻击他对英国让步太大。1920年2月,普恩加莱任德国赔款委员会主席,因意见与其他协约国成员相差太大,于5月份辞职。
赔款危机
普恩加莱油画
内政成绩
鲁尔危机使普恩加莱政府威信扫地,左翼联盟在1924年的竞选中获胜。左翼联盟执政时期,在外交上有一定进展,在内政上却毫无起色。1926年7月,在工业巨头的支持下,普恩加莱第三次组阁,一直到1929年因病退出政界,历时三年,他采取了系列稳定经济的措施,主要是裁剪国家机构的人员,增加税收,为大资本家提供优惠政策等,1926年至1929年,国家预算未出现赤字。1928年,他还大胆的将法郎贬值,使法郎成为一种稳定的货币。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政府陆续发放失业救助金,伤残补助金及养老金等多项福利。在内政方面,他取得了不小的政绩,而在外交方面,他的影响力大不如昔,主要是白里安在推行对德和解政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