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阵地战 编辑
阵地战是军队依托阵地的地形和工事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形式。包括坚固阵地攻防作战、野战阵地攻防作战、城市阵地攻防作战和海岸、海岛的阵地攻防作战等。阵地战通过防守或夺取阵地实现作战目的。其主要特点是作战线相对稳定,准备充分,各种保障比较严密。
中文名:阵地战
外文名:Positional warfare
性质:一种基本的作战形式
目的:通过防守或夺取阵地实现作战目的
相关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兵器时代,防御者常以深沟高垒形成要塞或城堡,抵御对方的进攻。进攻者则以填壕、堆山、爬梯和白刃格斗的方法进行强攻。火器出现以后,阵地防御作战开始将筑城与火力结合起来,依托筑垒要塞或野战阵地,以火力阻止敌方进攻;进攻作战则首先以火力破坏对方防御阵地,大量杀伤其有生力量,尔后利用火力效果接敌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成为主要作战形式。防御者依托由堑壕体系和筑垒地域组成的具有绵亘正面的纵深梯次的防御阵地,以绵密火力和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对方的进攻;进攻者使用大威力火炮进行火力准备,支援步兵、强击队对防御阵地进行突破,逐步向纵深发展进攻。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进行的阵地战,是随着武器装备和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力量弱小,通常乘反“围剿”的胜利有节制地以阵地进攻战,拔除敌方的据点,或消灭分散孤立防守之敌,巩固扩大苏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受技术装备条件的限制,进行了一些以消耗、钳制或阻击敌人为目的的半阵地性质的防御,以及对敌占据点和小城镇的阵地攻坚战。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作战形式是运动战,随着力量的增长、装备的改善和战争形势的发展,阵地战的地位逐步提高,到战争中后期成为重要作战形式。这个时期的阵地防御作战多是野战阵地防御,并有保障主力兵团歼敌或辅助于运动战的特点,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既直接保障主力兵团攻歼锦州之敌,又辅助于辽西地区的运动战。阵地进攻作战主要是对坚固设防的大、中城市的攻坚战,如石家庄战役、济南战役、解放天津和攻克太原等;有些阵地进攻战则是为运动战创造条件的,如1948年6月中旬进行的开封攻坚战,就是为了达成在豫东地区以运动战歼敌而进行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在全正面上建立了由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和战役、战略预备队集结地区组成的大纵深防御,阵地编成、火力和障碍物配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纵深防御体系。在阵地防御作战的同时,进行了战术和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战,发展了组织实施以坑道为骨干的宽正面大纵深阵地防御和突破敌坚固防线的阵地战理论。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阵地攻防作战更加激烈、复杂。阵地进攻将以地面进攻和空中垂直包围、信息攻击和精确打击相结合,摧毁敌方的坚固防御阵地;阵地防御也将采取多梯队、大纵深的立体部署,强调攻防结合的火力运用,使之符合打巡航导弹、打隐身飞机、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的要求,增强防御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