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十一月革命 编辑
德国十一月革命,通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类似,德国革命并非由一个政党领导,而类似于苏维埃工人团体的夺权。然而此类事件使得左派分子更分裂,如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共和政府曾利用右翼的自由军团来镇压同为左翼的斯巴达克团。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于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纵然如此,仍有不少上产或中产的分子支持帝制。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社会民主党跃升成为领导德国的政党,与激进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共同执政。不过,独立社民党认为,社民党想保持资本主义在德国的现状,便在12月脱离联合政府。其后,1919年1月,斯巴达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1月15日,斯巴达克团两位领导人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惨遭杀害。4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形成革命高潮,5月苏维埃共和国遭社会民主党政府血腥镇压。德国革命促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德国共产党的失败左翼力量的真空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名称:德国十一月革命
发生时间:1918年10月29日 至 1919年8月11日
地点:德国
参战方:德意志帝国(1918);魏玛共和国(1918—1919);斯巴达克团,德国共产党,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结果:魏玛共和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德意志帝国 100,000人
参战方兵力:魏玛共和国 250,000人斯巴达克同盟等 约1,000,000人
伤亡情况:德意志帝国 魏玛共和国 伤亡50,000人斯巴达克同盟等 伤亡250,000人,其余被捕
主要指挥官:威廉二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
别名:十一月革命
为了防止革命爆发,1918年9月30日德国皇帝宣布实行国会制政府,答应在普鲁士改革三级选举制。10月4日成立了议会制民主政府,自由派巴登亲王马克斯被任命为帝国首相,并邀请社会民主党的谢德曼参加政府。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革命的爆发。
1918年秋季,西线的德军开始崩溃,战争的失败使德国国内矛盾激化。同时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基尔港水兵
1918—1919年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广大革命群众参加的德国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德国工人阶级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
1918年10月底,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作战,遭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之被捕。11月3日,基尔舰队的水兵为了反对同英国舰队出海作战的命令,并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
1918年11月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揭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汉堡、不来梅、莱比锡、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柏林革命党人
1918年12月,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由于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以及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政权重新落入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里,这个集团的领导人F·艾伯特和P·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使11月革命遭到了失败。
谢德曼
1919年1月4日,政府罢免了左派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埃喜荷恩的柏林警察总监职务,导致了1月5日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要求推翻艾伯特政府,起义遭镇压。1月15日,德共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1月1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2月6日,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通过魏玛宪法,建立魏玛共和国。艾伯特任总统、谢德曼任总理。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集结军队于5月1日攻入慕尼黑。至此,十一月革命结束。
德国十一月革命
爆发原因
从爆发原因上看,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爆发绝非偶然,这是由俄国的国情及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却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比西欧国家落后。它保存有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国家经济长期依赖于外国资本,外债惊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经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卡尔·李卜克内西在柏林发表演讲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基尔港水兵拒不执行自杀命令而进行反抗斗争,进而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反抗斗争。它的发生与一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战前德意志帝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比较发达的国家,但经济和政治上都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贵族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德国是一战的祸首,战争激化了德国国内的固有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1918年11月,柏林几十万工人发动了起义,迫使威廉二世退位,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的封建统治,揭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序幕。
都与一战有直接的联系,但德国革命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革命性质
就革命性质而言,俄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德国十一月革命则是一次民主革命,但在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工人阶级。
从结果上看
从结果上看,都推翻了本国的反动统治,完成其历史使命。但德国革命也由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演变成为一场民主革命,只有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完整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
革命的影响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影响是区域性的。推翻了德国国内的君主专制制度,诞生和锻炼了德国共产党,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完成了部分民主革命任务,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它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成为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
十一月革命的纪念碑
革命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了魏玛共和国(Weimar),制定了魏玛宪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