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六事件 编辑

日本历史事件

二·二六事件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又称“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1936年2月26日,数位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分别前往东京各地展开刺杀,并取得相当成果(其中有两名前日本首相遇害身亡),还一度占领了东京市中心。然而叛军并未成功杀害时任日本首相冈田启介和占领皇居,他们也并未成功争取到高级将领的支持,加上天皇对于本次政变行动的愤怒等因素,进而导致叛军无法实现政权的替换,最终于2月29日缴械投降。有别于先前数次类似的青年军官刺杀政府要员的从轻发落判例,二二六事件中的主谋起事者多被判处重刑。在历经一系列的非公开审判后,共有19名叛军领导人物被处以死刑,另有40人被判处监禁。日本陆军中的“皇道派”势力就此衰落,日本国内曾一度流行以刺杀方式达到政治诉求的活动也就此终止,军方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也大增。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二·二六事件

发生时间:1936年2月26日

事件结果:杀死两名前日本首相和教育总监

事件影响: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逐步发展壮大

地点:日本东京

历史背景

编辑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农村,许多农民除了夏季紧张的耕耘土地外,冬季则须进城作工,即使如此,一年所得除去租税,往往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生活。有些农民,特别是长野县信浓川一带的山区农民,不得不全家人背井离乡随政府组织的开拓团到我国东北的鸡西、勃利、桦南、依兰地区垦地谋生。在城市,有劳动力的青年男女进厂作工,尽管十分勤劳,所得微薄之工资,仍难以养家糊口。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日本的向外侵略,日本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却愈益贫困化。

与日本劳苦大众相反,一些日本社会上层人物及其政党,却不时地相互攻击,争权夺利,把广大民众之疾苦置于脑后;日本各财团势力以其产业、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残酷地剥削劳动群众,而且极力影响着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总之,此时的日本存在着资本主义贫者越贫、富者更富两极分化和资本垄断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面对着日本社会的各种病态,因而也就产生了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各种主张。其中以军队的激进分子的主张最为突出,酝酿的时间也最长。

政变起因

编辑

二·二六后临时作为戒严司令部的军人会馆二·二六后临时作为戒严司令部的军人会馆

自从1934年以后,由于统制派的主张得到日本陆军大多数中上级军官的支持,他们在与皇道派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1931年12月荒木贞夫就任陆军大臣后,皇道派的青年军官曾期待他实施“革新”,荒木也成为这些人的后台。正是由于这样的人缘,才得以阻止青年军官卷入血盟团事件和五·一五事件;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这些军官有恃无恐、言行动辄越轨的后果。

1934年1月,荒木贞夫辞职,由林铣十郎大将接任陆军大臣。他得到宇垣派和南次郎派的支持,把统制派中坚人物永田铁山提升为军务局长和少将,这是仅次于陆军大臣和次长的实权职位。至此,统制派取代皇道派,确立了对陆军的绝对支配权。

在制订日本全国“统制化”的计划时,需要军事以外的政治、经济支持,因此统制派幕僚曾向官僚、财界和学者求援,逐渐同政界和财界的上层建立了紧密接触。永田铁山就是这个接触网的中心人物。可以说,他就是统制派的核心。

控制了军部以后,为保持军队上下一贯的统制、争取合法掌握政权,统制派不断寻找机会打击皇道派。1934年8月,混入皇道派内部的统制派间谍佐藤胜郎向宪兵队告发了皇道派军官的政变阴谋,致使皇道派成员村中孝次、矶部浅一、片冈太郎等人被捕。虽然此后陆军军法会议以“证据不足”为由未起诉这些人,但陆军省还是以“在士官学校散发怪异文书 ”为由免去村中和矶部的职务。皇道派对此极为不满,认为这是统制派一手制造的阴谋。

统制派打击皇道派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

1935年7月,陆军大臣林铣十郎借人事调整之机,将一批皇道派军官转入预备役,或调离枢要部门、转任战地军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调动就是免去了皇道派头面人物真崎甚三郎的陆军教育总监职务。罢免真崎得到了昭和天皇的暗中支持,他长期以来一直不满真崎对少壮军官的危险影响,曾在私下表示“我一直希望他提出辞职,但他不干”、“连常识都没有”。

真崎下台后,皇道派与统制派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皇道派少壮军官把矛头指向了永田铁山。

占据了永田町一带的士兵占据了永田町一带的士兵

1935年7月19日,驻扎在福山县的皇道派军官相泽三郎中佐来到东京陆军省,要求永田辞职,遭到拒绝。当他返回福山后,接到了调往台湾的调令,被激怒了的相泽遂决定刺杀永田。

1935年8月12日,他再次返回东京,身佩军刀,直接闯进了永田铁山的办公室。当时,永田正在同东京的秘密警察头子会谈,见相泽杀气腾腾地闯进来,厉声喝道:“干什么的?”相泽并不答话,而是直接抽出军刀,向永田劈去。永田敏捷地避过了这一刀,跳起来向门口跑去,但是曾担任过剑道教官、精通剑术的相泽并没有给他逃生的机会,猛冲上去,一刀砍在永田的背上。当永田挣扎着去开门时,相泽又挥刀从背上直刺过去,贯穿前胸,将其钉在门板上,结果了永田的性命。大概是觉得永田的死相很难看,相泽摘下自己的军帽,盖在他的脸上,准备下楼再去买顶帽子,直到这时才被闻讯赶来的宪兵抓住,此次事件被称为“相泽事件”。刀劈永田铁山的事件令天皇极度震惊。当侍从长本庄繁向他禀报这一事件时,裕仁当即表示:“这样的事件竟在陆军中发生,真是非常遗憾。请进行调查,并把详情向我报告。”在为永田举行的隆重葬礼上,裕仁还令宫内省送去鲜花。

政变经过

编辑

政变策划

冈田启介与松尾传藏冈田启介与松尾传藏

永田事件之后,统制派幕僚军官为了打击皇道派的嚣张气焰,于1935年12月趁陆军人事定期调整之际,把第1师团长、铁杆皇道派成员柳川平助调任台湾驻屯军司令官,接着又命令驻守东京长达30年之久的第1师团调往满洲。第1师团是皇道派的大本营,这一决定无异火上浇油,一下子激怒了皇道派的少壮军官,促使他们加快了“异动”的步伐。

1936年1月,冈田启介内阁因政友会提出不信任案而倒台,日本政局出现动荡。同时,第1师团军法会议开始公审相泽中佐。皇道派少壮军官错误分析了形势,认为公众舆论对公审持批评态度,趁此局势动荡之际,政变“有九成胜利的把握”。此外,第1师团将在3月开赴满洲,因此政变必须在2月底之前发动。

黄河上有几块挺立在河中、顽固阻挡潮流前进的顽石。从这个意思去理解的话,陆军也不愧是真正的‘中流砥柱’啊!”

下一篇 广田弘毅

上一篇 日本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