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鸭式教育 编辑
填鸭式教育是指灌输式教育,是由前苏联教育家伊·安·凯洛夫发明的。填鸭是指在鸭子生长的一定时期,通过按时把做成长条的饲料从鸭嘴填进去,减少鸭子的运动量,使鸭子快速增加重量。填鸭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文章纯靠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填鸭式教育漫画(一)
填鸭式教育漫画(二)
填鸭式教育漫画(三)
至于填鸭式教育之利,仅限于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的知识。
填鸭式教育极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功能。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也减少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消磨孩子的个性和独立人格。 扭曲学生的心理,也扭曲家长的心理——学生在考试重压下得不到任何途径的心理宣泄,家长在一考定终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压迫下,渴望子女成才的希望越发狂热;应试教育所突出的分数至上,让学生本应享有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退居其次,甚至在课程表中毫无立足之地、毫无踪迹可寻。事实上,教育远非考试那么简单。 然而,只要有考试就会有应试教育。因为学习的功利化,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潜意识里,无助于考试学习加分的知识都不是好知识,而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是因为填鸭填出来的,而在于他们能够在填鸭的教育方式下,努力保持自己的思想。
有些人在此种教育下取得成功,原因很多:
1、有些人属于比较有悟性、好奇心强且肯用心钻研,对于问题会一直追究下去,结果又成功得到结果,从而在此教育下因主动探索而成功,这正是填鸭式缺少或没触及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将对问题的兴趣转成为对知识根由的兴趣。这样的人之所以少,主要是高中教育并没有能激发好奇心的东西。
2、有些则可能是好胜心强。这种在一些好学生中非常常见,他们不是对知识感兴趣,而是对名次的前后和别人的目光感兴趣。这种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失去继续追求上述目标的环境而失挫。比如那位屡次考上北大又退学的学生,他学习的目的很浅,就是为了一种状元身份,对以后的工作目标没兴趣,提不上劲,但对考大学却乐此不疲。
所以,好的教育,就是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看到这些知识的光明前途或者对这些知识的好奇,而产生动力。前途与好奇应该都具备,才是好的教育。再加上一点好胜心,就很完美了。三者都不可少。
3.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及公平,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填鸭式”漫画
这是下定义,告诉我们它们是什么样的特征,是概念,是叫我们辨识的方法。
1、数据和数据结构: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结构是数据的在计算机中的表达和组织,不关心数据元素的具体内容。结构这一词就是抽象出本质形式。(参见“代数结构”、“拓扑结构”,抽象出结构是数学上很常见的思想)
2、数据类型: 强调了一个值的集合的操作集。
3、抽象数据类型:强调了一个数学模型的操作集。也就是指出操作的用途,而不去具体实现它。方便我们不拘泥于具体实现而在抽象层面研究问题。意义:ADT层面研究问题才叫计算机科学家嘛,不然只能叫码农。
从接触到具体认识再到抽象提炼,就是学习新事物的方法。遵守这个过程,我们才从不熟悉到熟悉,跟着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绪走。这样才对知识掌握了来龙去脉,而不是机械填鸭最终留下很多知识体系里的“坑”。
讲清楚这样一个过程,提高学生启发式假设、批判式思维、批判式讨论,具有创新意识和潜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国际竞争的能力。才能摆脱填鸭式教育,走向启发式教育。
应试教育漫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