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北滇西战役 编辑
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名称:缅北滇西战役
发生时间:1943年10月 至 1945年3月
地点: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
参战方:中国,美国,英国,日本
结果: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伤亡情况:中国军队伤亡6.7万日军被歼灭4.9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卫立煌、黄琪翔、约瑟夫·史迪威、本多政材
盟军方面
盟军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其中中国参战部队有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等部队。战役指挥有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远征军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将军以及美军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等人。
日军方面
日军缅甸方面军下属三个军,其中本多政材的33军负责防守缅甸北部,处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其中四18师团主要对抗从中国驻印军,第56师团负责对抗云南方向的中国远征军。
战况示意图
第二军主力渡过怒江,以一部围攻平戛,以另一部配合第七十一军进攻龙陵。远征军总预备队第八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加入第七十一军对龙陵之攻击。与此同时,新编第三十八师在孟拱东北攻歼日军一部,解除遭日军攻击之英印军第三十六师一部之危,并进迫孟拱城;新编第二十二师连克孟拱外围各据点,对孟拱城形成包围。经两昼夜战斗,于25日攻克孟拱。日军残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缅北重镇密支那驻守日军两个联队。驻印军与先期到达该地近郊的中美混合突击支队对日军展开攻击,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于8月5日攻克密支那.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八莫撤退。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对腾冲发起攻击,日军据险顽抗,经苦战,于9月14日攻克腾冲,日军全部被歼。7月13日,第十一集团军再次对龙陵发动进攻,在第二十集团军的支援下,于11月6日攻克龙陵,日军大部被歼,少数向芒市撤退。尔后,第十一集团军向芒市、遮放、畹町、芒友进攻。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将所属部队分编为新编第一军(辖新编第三十八、第三十师)和新编第六军(辖新编第二十二、第十四、第五十师),经过整训补充后,于10月15日开始南进。11月14日,新编第三十八师抵达八莫附近,在新编第二十二师和空军的配合下,经过20余天的战斗,击溃日军第二师团一个加强联队,攻占八莫。新编第三十师于1945年1月15日攻克南坎,日军大部被歼,残部向腊戍撤退。
第五十师在芒卡附近接替新二十二师任务后,向南进攻,在万好击破日军一部继续向茂罗前进。英印军第三十六师一部向乔梅方向前进。攻克南坎后,新编第三十八师、新编第三十师分别向芒友、老龙方向进攻。新编第三十八师连克滇缅路(从昆明起经南坎到腊戍)沿线残余日军据点,27日攻克芒友,与远征军会师,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从雷多起经南坎到昆明的统称)。新编第三十师在新编第三十八师一部支援下,经过50余天的战斗,于3月8日攻克腊戍,续向康沙追击,27日与第五十师一部会合。第五十师另一部与英印军在乔梅会师。残余日军向景东方向溃退。至此,战役结束。
胜利原因
(一)缅甸人民及华侨和滇西人民的热情支持,争当向导、运输,修筑公路等;
(二)中国官兵具有必胜的信心、坚强的战斗意志和旺盛的士气;
(三)战略战术的主动灵活,武器装备充足;
(四)英美盟军的大力协助与配合。
战役意义
滇西抗战不仅以最早收复失地、彻底消灭日军而载入抗战史册,而且对全国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滇西反攻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军对我国的包围状态,解除了日军对中国大后方的侧背威胁,收复了大片沦陷国土,使沦陷区人民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其次,滇西反攻战全歼守敌,改变了中国三个战场腹背受敌、分兵应对危局的状况,使中国军队由三个战场减为两个战场,便于中国军队腾出兵力,挥师东移,缩短战线,为1945年全国反攻创造了条件。
最后,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大大加强了中国大反攻的实力。1943至1944年两年问,由“驼峰航线”空运到中国的援华物资只有25万吨,平均每月1万余吨,滇缅、中印公路贯通后,仅7个月就输入战略物资50万吨,平均每月7万余吨。这些战略物资装备了许多兵团。加上由滇西缅北战场东移的20万精锐之师,中国军队的作战实力大为改观,实现了质的飞跃,使中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加速了全国大反攻的到来。
时人评价
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约瑟夫·史迪威:“(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战。”
保山学院教授何光文:“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作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领导下的军队积极抗日、主动进攻的一次重大行动。其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内增民族信心,外扬民族威严。这次作战是中美英同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在同一地区首次协同作战。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对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美国《皇冠》杂志,1944年11月号: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盟国的舆论对中国军队也有了客观的认识,滇西缅北的胜利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纽约时报》:缅北滇西反攻胜利“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战区,可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之企图。
滇西缅北反攻的胜利,再一次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使全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从而重新振奋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盟国的舆论对中国军队也有了客观的认识,美国《皇冠》杂志在报道缅北反攻的评述中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滇西缅北的胜利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极大地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在印缅战区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一直以来,日本法西斯都打算推行“南进”计划,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不仅大大推迟日本的“南进”实施,缅北滇西反攻胜利则粉碎了日本与德国会师中东的迷梦。正如罗斯福总统著名谈话所说:“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在拖住日本人”,“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国对中国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有力的支持。
缅北反攻的胜利不仅揭开了盟军反攻缅甸的序幕,还和滇西 反攻胜利一起为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进而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也给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减轻了压力。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缅北滇西反攻胜利“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战区,可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之企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