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型关大捷 编辑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名称:平型关大捷
发生时间:1937年9月25日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
参战方:中国、日本
结果:八路军获胜
伤亡情况:八路军伤亡600余人(一说400余人);日军被歼灭1000余人
主要指挥官:林彪、聂荣臻、板垣征四郎
全局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为速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之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战前背景
平型关大捷(油画)
中国军队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时任115师师长的林彪
343旅:旅长陈光、 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政训处主任唐亮
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副主任吴法宪
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
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
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参谋长兰国清
688团:团长陈锦秀、副团长田守尧
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注:八路军115师兵力12000人。
日本军队
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
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
第9旅团:旅团长国崎登
部署计划
战前115师干部动员会
勘察阵地
战前115师首长侦察阵地
兵力部署
1937年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在给林彪的指示中,指出:敌于昨夜以来,忽奇袭国民党军平型关阵地,现正激战中,第115师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但须控制一部于灵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左侧。
平型关之歼灭战图
发兵冉庄
115师官兵开赴平型关前线
战斗前,115师的部队在冉庄集结。24日傍晚,林彪和聂荣臻下达了各旅、团出击的命令:第343旅于24时出发进入白崖台一线埋伏阵地,第344旅随后跟进。午夜24时,部队按时开进。为了隐蔽,各部选择了难走的崎岖小路。当时大雨如注,狂风不止,加上天黑路滑,行动十分困难。全团上下衣服被淋得透湿不说,几乎都成了“泥人”。深秋,山区的夜晚已是很冷,指战员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紧随暴雨接踵而至的是罕见的山洪又突然暴发,奔腾的洪水,拦住了八路军官兵前进的道路,此时战士们只能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或者拽着马尾巴从齐腰甚至齐胸深的急流中趟过,向预定的埋伏阵地急行,到9月25日清晨经过一夜的风雨行军,115师按照预定时间赶到了伏击阵地并迅速构筑工事实施伪装,一夜风雨过后,加之山洪寒冷透骨,官兵们浑身上下全被洪水泡成了“黄泥汤”,冻得干部战士两腿麻木。 同日,独立团到达灵丘与涞源之间的腰站,并打了一个遭遇战。
25日拂晓前,第685、第686和第687团全部进入预伏阵地。队伍在公路南的山沟里隐蔽下来,天还是阴沉沉的,冷风飕飕,又不许生火,战士们只好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在山沟里等待作战命令。 同时,以第344旅一部隐蔽进入了东河南镇以北的一个高地,师指挥所则设在沟东南便于观察指挥的山头上。此刻第115师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腰站阻击战
腰站(驿马岭)阻击战遗址
腰站位于涞源以西大约二十公里处,是涞(源)灵(丘)公路上一个小村,在山谷之中,四面是光秃秃的高山。从腰站沿公路东去就是驿马岭,翻过驿马岭,就是河北地境。驿马岭山上有一隘口,涞灵公路即从该隘口穿过。要从涞源向平型关进发和增援,驿马岭上的隘口是必经之地。
24日清晨,杨成武即率独立团以急行军速度向腰站前进,于中午抵达阵地,一口气未喘匀,前哨阵地已与灵丘方向开来的日军先头小股部队接触,双方展开交火,独立团小有斩获。
战斗打响
又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独立团1营兵分三路:1连负责正面阻击,2连从右翼袭取隘口,3连迂回至南面更高些的山峰,用火力压制隘口上的日军。
曾保堂,时任115师独立团1营营长,担负阻击援敌任务。其时,驻涞源的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其中的1个联队正向灵丘方向移动,其先头部队已占领驿马岭隘口,一部向腰站方向搜索前进。(当日军一部)接近腰站阵地时,负责在此阻击的曾保堂举起驳壳枪,打响了平型关战斗的第一枪。瞬时,机枪、步枪、手榴弹响成一片。 战士喊着“冲啊’‘、“杀”“杀’”和鬼子开始了白刃战。一个战士倒下去,又一个战士冲上去。激烈的战斗中,独立团1营教导员张文松(身先士卒,击敌侧背,不幸中弹牺牲)、1连连长张德仁(在捅杀数名鬼子后身负重伤,以最后之力抱住一名鬼子滚下山崖)、2连1排“麻排长”先后壮烈牺牲。1营1连和3连减员过半,有的班排全部阵亡,牺牲人员的遗体上,不少是身中数弹。在独立团将士的全力阻击下,日军在腰站(驿马岭地区)留下了300多具尸体。
25日下午4时,接到师部发来打援任务胜利完成的电报后,独立团预备队和1营1个连又立刻插向敌人侧后方投入战斗,鬼子夺路逃向涞源城,独立团乘胜追击了50多里,光复了涞源 。据中共历史网《平型关战斗中的“三羊(杨)开泰”》一文写道:面对八路军之勇猛顽强,日军为之胆寒,一时裹足不前,只是作消极防守,直至平型关战斗胜利,始终未能越雷池一步。
乔沟伏击战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大捷要图等图
25日清晨7时,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伏击战打响。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叉路口时,早已埋伏好的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同时开火,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的火力倾泻而下,突然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的毫无戒备的敌人人仰车翻,一片混乱,趁此时机八路军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战斗打响后,除了686团居高临下占据一定的地利优势外,685团和687团的战斗都是在开阔的河谷地带展开的。 担任占领关沟至老爷庙一线南侧高地,截击敌先头部队,即“拦头”歼敌任务的第685团,最激烈的白刃格斗在二、三营的阵地上展开。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同志,外号叫“猛子”。战斗打响前,就鼓动部队说:靠我们近战夜战的光荣传统,用手榴弹刺刀和鬼子干,让他们死也不能死囫囵了。发起冲锋后,曾贤生率先向敌人突击,二十分钟内,全连用手榴弹炸毁了二十多辆汽车。在白刃格斗中,曾贤生一个人刺死十几个鬼子。曾贤生身上到处是伤是血,当一群鬼子向他逼近时,英雄连长曾贤生同志拉响了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曾贤生的壮烈行为鼓舞着身边的战友们。五连指导员身负重伤,依然指挥部队;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指挥。打到最后,全连只剩三十多位战友,却仍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三营的九连和十连,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依然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哪怕只有几秒钟的空隙,战士们也能飞速地拣起石块将鬼子的脑壳砸碎。战斗到最后,两个连队眼睛都打红了,尽管伤亡过半,可是战斗情绪却依然旺盛得很 。当敌人的退路即被截断以后,便是拼命地冲杀,企图抢占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平型关伏击战
争夺老爷庙
与敌争夺老爷庙的遗址
李天佑跑回团指挥所,立即令右侧的3营冲下公路,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经此耽搁,日军已经占领了老爷庙。但日军不懂山地战术,除以一小股兵力抢占了老爷庙外,大部分敌人始终挤在公路上挨打。
八路军某部机枪阵地
当时与敌争夺老爷庙的制高点
9月25日15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围上来,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发起攻击,而独立团则顽强阻击涞源援敌。至此,日军坂垣第5师团第21旅1个大队和后勤人员1000余人成了瓮中之鳖。 在乔沟的这场伏击战中,中共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胜利。
当686团完全控制了兴庄至老爷庙之间的山沟以后,又马上按师首长战前的指示,向西面的东泡池方向发起进攻,经过反复冲杀,将敌2000人包围在东泡池一带,但因东跑池防线的正面防守未按预定计划向东出击,致使东泡池一带的日军向北侧团城口方向逃窜。 据时任国民党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第二五一旅旅长高建白在《晋绥抗战.在团城口抗战的第十七军》中写道:这时,八路军已在关外东泡池蔡家峪一带阻击敌应援部队,给敌以巨大打击,取得辉煌胜利,给我部以莫大鼓舞,官兵为之振奋,不料晋绥军十六个团一直没有出击。
伤亡情况
日军伤亡情况
八路军凯旋归来
平型关战斗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聂荣臻元帅在《峥嵘岁月:首战平型关》中讲到:平型关战斗,我军歼敌1000余人。 杨成武将军在《为了平型关的胜利》中也写到:(9月25日)下午4时,林彪、聂荣臻发来电报:师主力歼灭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你们独立团已胜利完成了打援任务。
中方伤亡情况
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日军电台
解放军报《平型关:出师抗日第一捷》一文写到: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战斗,乔沟伏击战结束,115师也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代价,200多位战士长眠在晋北这块热土上。 高凤山所撰《说不尽的平型关》一文说:“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是用600余名指战员伤亡的代价取得的”。 新华网《平型关大捷:战斗精神应永远铭记》一文,也提到:“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也伤亡600多人”。
而毛泽东在《平型关战役战果》一文中,则提到“我军伤亡四百余人,内有副团长、副营长二三名”。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也认为:“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以自身伤亡4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辑重联队和第21旅团各一部共1000余人。”
其他战果
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战役中,除了击毙日军精锐第5师第21旅1000余人,还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中共首胜
就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晋绥抗战》一书写道:第二战区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进出平型关外,遮断日军后方供应联络线。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与了平型关战役,以运动战给敌以重创,首开全国抗战斩获的光荣记录。 平型关大捷胜利后,毛泽东马上给予肯定,9月26日兴奋地致电朱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蒋介石也先后两次致电祝贺嘉勉。数日内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百余封,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及英国、法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
猛子战群敌
在杨得志六八五团的阵地上,战斗开始后,人称‘猛子’的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行进在最前面的十余辆汽车,然后率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曾贤生先后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在身疲力尽之时,被五六名敌人团团包围,曾贤生毅然拉响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喋血老爷庙
在乔沟伏击战中,被围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前高地,居高临下向处于沟底的八路军进行反击,给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老爷庙高地,敌我双方拼杀在一起,6架敌机前来助战。三营战士不怕敌机威胁,奋勇作战,副团长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重伤。三营伤亡过半,九连最后只剩下十余人仍在坚持战斗。在六八五团、六八七团各一部的配合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血战,终于夺回了老爷庙高地,聚在该地区的400多名敌人全部被歼。
秦二楞肉搏
日军后续部队步兵和辎重车队大部进入乔沟之后,埋伏在小寨村西乔沟入口处的六八七团第三营,向沟内外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截断敌人的退路。沟口有40余名敌人冲上沟边西侧山地,向三营九连进行反击,四五名战士中弹牺牲。二排长秦二楞带领全排战士冲向敌人阵地,他连甩手榴弹炸掉敌人的一挺重机枪,然后和战士们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当他刺倒两个敌人后,被日军包围起来。已经浑身是伤的秦二楞身处险境,端着刺刀同敌人左右周旋,后面敌人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腰部。秦二楞瞪大了血红的眼睛,猛一侧身还了身后敌人一刺刀,与敌人一起倒在地上。在六八七团伏击战斗中,副团长田守尧与战士们一起向敌人冲杀,身负重伤。
排长捣敌营
担任阻援任务的杨成武独立团,驿马岭(腰站)阻击战打得很艰苦。独立团两个营阻击占据有利地形的日军约一个联队的进攻,遭到隘口两侧敌人七八挺机枪的猛烈射击,张德仁和十几名战士当即牺牲。教导员张文松和副营长袁升平指挥部队向敌机枪阵地发动进攻,张文松中弹牺牲。此时,二连一排“麻”排长带领十几名战士秘密地攀上一座悬崖,发现敌人在隘口东侧的洼地里支满了帐篷,有数百名日军正在吃干粮。“麻”排长和战士们向敌群甩出一批手榴弹,几十名敌人被炸死炸伤,敌军大乱。“麻”排长和战士们乘机跳下隘口冲进敌营和敌人拼起刺刀,终因敌众我寡,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麻”排长腹部和腿上多处负伤,仍然死战不退,结果他和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象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蒋介石评价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续范亭评价
著名爱国志士、老同盟会会员、时任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先生战后所著之文写道: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续范亭老先生的这段话,代表了当时全国人民对平型关大捷的高度评价。
朱德评价
朱德在《挺进华北抗日前线》中写道,就日军而言:一是武器较好并善于发扬火力;二是作战顽强,不肯缴枪;三是能按计划行事,退却快,援军也能很快开来。 朱德在《八路军半年来抗战的经验与教训》中讲到,就八路军而言:以劣势武器要战胜现代化的强敌,在战术上就必须善于灵巧机动地使用自己的兵力和武器,发挥自己旺盛的攻击精神,选择有力阵地与时机,抓住敌人的弱点,集中最优势的兵力与兵器,采取秘密、迅速的动作,出敌不意,突然袭击,进行肉搏,坚决消灭之,否则,即难于成功。
林彪评价
林彪在率领115师撤出平型关战场后,针对伏击敌二线部队和与敌一线增援部队交锋时的战斗,一直在沉思和总结,他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第3条写到:敌人的弹药和粮食要靠日本从后方输来,切断他们的后方线,在敌后方发展游击战是非常重要的;第5条说: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投入肉搏,使敌人的炮不好放;第7条指出:过去战斗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强是说他们的步兵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第9条强调: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第10条提到: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林彪在第12条特别提出:我们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战斗员技术与战术的教育还需大大的努力。
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所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首战告捷,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其政治意义是很大的。平型关大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忻口作战赢得了准备时间。同时,有效地钳制了日军第5师的行动,支援了平汉路友军的作战。
群众组织担架队在战场运送伤员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战略思想
据《解放军报-平型关:出师抗日第一捷》报道:“平型关大捷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战略思想。”李彪说。战后,115师师长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写道:我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这一认识符合毛泽东反复强调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思想的统一,为日后共产党领导的各支部队深入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纪念场馆
平型关战役遗址:该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平型关大捷参战主要将领10尊铜像、杨成武老将军题名的平型关大捷纪念碑等主要纪念建筑第一期,于2007年9月25日改扩建竣工。
将帅回忆
聂荣臻元帅1986年8月,赋诗一首,题为《忆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纪念场馆
杨得志上将在回忆录中深情地颂扬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是英雄关,因为她是先烈们用鲜血洗染过的!平型关是难忘的关,因为她记载着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平型关已经载入光荣的中国人民革命的史册!杨成武上将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时题词:平型关壮我民族魂。
孙毅中将2002年平型关大捷六十五周年时题词:平型关精神永存。
影视宣传
凤凰网、凤凰视频播放的爱国宣传教育文献纪录片《平型关大捷》(上、中、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