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尼拉大屠杀 编辑
马尼拉大屠杀(Manila massacre),也称马尼拉大惨案,是太平洋战争末期,在马尼拉战役期间发生的持续达一个月之久的日军屠杀事件。日军撤退过程中,对马尼拉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屠杀,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建筑被毁,约12万5千名菲律宾人遭到杀戮。1941年12月,美军撤出马尼拉后,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马尼拉于1月2日被日本军队所占领。1945年2月,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在南太平洋诸岛节节败退,山下奉文大将下令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但海军部队拒绝服从,直到2月23日,美国军队重新夺回马尼拉。据知死亡的菲律宾人总数达10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3千人遇害。死亡的10万人中,哪些是日军直接屠杀的,哪些是双方交火中死亡,已难以判定,因为美军的炮火同样把街道化为灰烬。最骇人听闻的是在圣保罗大学一次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1945年2月4日至2月10日,日军在巴石河南岸肆意奸淫屠杀,烧毁了教堂和图书馆,将避难所的3千名难民烧死,2月5日勒令城中男女分开排列街上,将男子用机关枪射杀,女子肆意强奸后射杀,来不及杀害的无辜百姓则用手榴弹爆炸,尸横遍地。此役日军战死者约1万2千人、美军战死者约1千人,战伤5,565人。平民老百姓死约10万人至15万人之间。
中文名:马尼拉大屠杀
外文名:Manila massacre
别名:马尼拉大惨案
发生时间:1945年
发生地点:菲律宾马尼拉
受害人数:12万5千人
主谋:日本军队
马尼拉废墟中被杀害的儿童
马尼拉大屠杀
马尼拉大屠杀
对日军评价
从1932年的平顶山惨案到1945年的马尼拉惨案,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是以屠杀开始而以屠杀终结。奥斯维辛已经是终极的残暴,但日军在亚洲的暴行时隔65年仍然在挑战着所有人承受力的极限。整个近代史上,找不到有哪一支军队这样广泛的制造和参与对平民的大屠杀。这是一支近代史上最暴虐、最野蛮、最反人类的军队,这是一个被宗教狂热式的天皇崇拜武装起来的披着文明外衣,却活在前现代的民族。我们诅咒这支军队,我们也同样警惕产生这样一支军队的民族和文明土壤,因为屠杀是他们的常态。
1945年2月,卷土重来的麦克阿瑟率美军直逼马尼拉城下。日本第14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大将下令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但海军部队拒绝服从。在美军强攻马尼拉期间发生了持续达一个月之久的屠杀事件,直到2月23日,美国军队重新夺回马尼拉。美军缴获了一份这样的日军命令:“杀死菲律宾人时,尽量集中在一个地方,采用节省弹药和人力的方式进行,尸体的处理很麻烦,应把尸体塞进预定烧掉或炸毁的房屋里,或扔进河里。”
马尼拉大屠杀
1945年2月,在太平洋地区发起反攻的美军开始进攻马尼拉,在城内的日本军队作困兽斗,同时有计划地对当地平民进行屠杀,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在3个星期内屠杀了10万平民,使一度被称做“东方明珠”的马尼拉变成到处是死尸的废墟。为纪念当年被日军杀害的无辜平民,当地一战争幸存者组织“纪念马尼拉1945年基金会”每年2月都要在马尼拉西班牙旧城举行悼念活动。
日本包装“日菲友好”
一位菲律宾学者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菲律宾淡化日本侵略的历史有其独特的政治和经济背景。”1954年菲律宾就积极参与了美国主导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与日本在政治上同属“西方阵营”。在美国的调停下,菲律宾在1956年7月与日本签署了和平条约以及战争赔偿协定。
2006年5月,日本驻菲律宾大使山崎隆一郎特地为一名日本移民增田女士追认了“女英雄”称号。增田女士1929年随父母移民到菲律宾,1941年日本占领菲律宾以后,增田被征召为日军翻译,她营救了许多菲律宾俘虏,演绎了日本版的“辛德勒名单”。日本官方则将她的事迹包装成为日菲友好的象征。
为纪念菲律宾日本和平协定签订50周年,两国政府宣布2006年为“菲日友好年”。2006年7月份在马尼拉举行的纪念仪式上,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发表的演讲更是“可圈可点”。麻生以近乎轻描淡写的方式描述60年前的那场战争:“无论如何,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20世纪最悲惨的一幕,我的国家成为了你们的敌手。”接着,麻生话锋一转:“然而,也正是在这里,日本战后的主动受到了热忱的回应,宽恕了过去,如果不是忘记了过去的话。”
马尼拉大屠杀
斥巨资收买人心
从经济的角度看,日本不仅是菲律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投资国、旅游客源国,而且是最大的官方发展援助提供国。日本迄今向菲律宾提供了近1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在首都马尼拉地区和菲律宾各主要城市,许多机场、公路、供电等基础设施都是用日元贷款建设。在这些设施上,都特意用菲律宾语、日语标有日本援建的醒目字样。
此外,据菲律宾官方估计,2006年9月菲律宾和日本签订的《经济伙伴协定》将可为菲律宾带来50亿至60亿美元的利益。日本在这个协定中还破天荒地部分开放劳务市场,允许菲律宾医护人员前往日本工作。对于贫穷的菲律宾人来说,到国外打工是摆脱贫困的机会。
可以说,生活的困境和现实的经济利益使菲律宾人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乃至最新揭露出来的“菲版731”事件都抱有某种淡漠甚至淡忘的态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