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应钦 编辑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927年4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浙江进行反革命屠杀。1930年3 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此后任“剿共” 军队前线指挥, 积极参与第一、二、四次“ 围剿”。1933 年5月,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6月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同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参谋总长 、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1 年1月同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
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中文名:何应钦
外文名:He Yingqin
别名:何敬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0年4月2日
逝世日期:1987年10月21日
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职业:军人
出生地:贵州省兴义市
政党:中国国民党
服役军队:中国国民革命军
服役时间:1924年——1987年
军衔: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参与战役:北伐战争,芷江战役,国共内战
东洋留学
何应钦
何应钦自幼身体强健,7岁发蒙就读于泥凼私塾,勤奋好学。
1905年,考上县里兴义高等小学堂(前身为笔山书院,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1907年冬,贵阳陆军小学在全省征选学生,何与同班同学李毓华、李儒清等同到贵阳,考取该校。
1908年,被选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次年秋,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何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应选,入日本振武学校。何应钦在日本振武学校读书时,蒋介石(蒋志清)也就读于该校,比何高一级。何在学习期间。一面接受军事教育,一面开始接触到反清革命思想。当时留日学生中,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者达数百人,何也加入了这一革命组织。
1909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0年,入日本振武学堂。
被逐昆明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日本后,何与其他同盟会员回国,与蒋介石同在驻节上海的陈英士(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府任职,先后任科员、连长、营长。讨袁失败后,何再次东渡日本继续学习。结业后转入日本士官学校27期步科。
何应钦
1917年4月,何应钦与刘显世之外甥女、王文华之胞妹王文湘于在贵阳结婚。
当时黔系军阀内部,以王文华为首的“新派”与刘显世为首的“旧派”内讧中,何成了“新派”的骨干。当时贵州政局中,由于王掌握了军队,实力雄厚,何在短短的近两年时间里先后当上了贵州讲武学校校长、省会警察厅厅长、全省警务处处长、第五混成旅旅长等要职。何善抓机遇,在“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他组织了“少年贵州会”宣传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又发起召开贵州国民大会,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抵制日货,反对巴黎和会及北洋卖国政府。
1920年11月,何参与和直接指挥了“民九事变”,与王文华一起迫使刘显世交出了贵州大权。
1921年3月,王文华在上海被仇家刺杀身亡,黔军5个旅长各自为政,何旅兵弱,遂被二旅旅长谷正伦、警卫团团长孙剑锋逐出贵州,于1921年底奔赴昆明,滇军总司令顾品珍聘何为高等军事顾问。
因刘显世被逐出贵阳,对何异常寒心,在昆明嘱其子侄收买刺客用枪将何应钦胸部和腿部打伤,何随身副官救护入法国人办的医院抢救脱险,休养半年后离云南赴上海,在其内兄王伯群(王文华之兄)家中继续养伤、赋闲。
黄埔教官
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孙中山命廖仲恺、蒋介石等筹办黄埔军校,四处延揽人才。何应钦赴广州,在孙的元帅府任参议。何因与蒋介石既有“同学”、“同事”的关系,又在贵州办讲武学校颇有名气,于是被蒋看中,参与军校筹建工作。黄埔军校成立,何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
1945年12月何应钦于上海
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期,何任第1军军长,何的一部保广东根据地,大部分兵力向闽浙攻击。9月,北伐军全力在湖南初战告捷,东向长江下游5省。10月,福建都督周荫人倾巢西移,企图窜犯潮梅,何乘机率部袭击周总部驻地永定,取得全胜后挥师绕道,兵分5路,在松口攻周军主力,俘敌师长以下4000余人,蒋去电嘉勉,电汇银元2万犒劳将士,升何为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12月占福州,进闽北,控制福建全省,何任该省临时政治会议主席,又乘胜进军浙江,攻克杭州,后在南京外围迂回作战,等到2、6军去强攻南京后开入城内,抢占有利地势。
反革命政变
何应钦公馆
蒋何矛盾
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于通电反共反蒋。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和阎锡山为首的晋系与蒋有矛盾,公开逼蒋下野。何应钦此时判断失误,以为蒋树敌太多,已四面楚歌,必败无疑。于是暗中支持桂系逼宫。这样,蒋只好下野。当白崇禧在会上要蒋离职时,蒋回顾何,而何一声不吭,蒋伤心异常,拂袖而走。蒋事后说:“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这是蒋、何的第一次矛盾。
蒋下野后,由何、李、白组成军事常务委员会,对国民革命军实行集体领导。何、李击退孙传芳、唐生智等对南京的进攻。
1927年11月10日,蒋由日本回上海。12月10日,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预会通过决议,敦请蒋复职。蒋复职后,于1928年2月,不与何应钦打招呼,乘何去南京,蒋直接去何的第一路军徐州总指挥部,撤消了何的本兼各职,将军队编为4个集团军,蒋自任总司令。后又经别人圆场,蒋才又委何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重新启用
1928年10 月,任训练总监,下月又被调为裁军委员会主持工作。在国民党三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旋被任命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又出任开封、郑州、武汉行营主任。他主持军队工作时,利用编遣、整军之法,忠心地为蒋兼并异己,扩充嫡系,南征北伐,马不停蹄。
1929年,任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其父何明伦去世,此时正逢蒋冯阎中原大战,何一直在前线督军,无暇回兴义奔丧,蒋深为感动,亲往设在南京的何父灵堂祭吊,并亲笔写了赞辞,使何深受感动。
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后任“剿共”军前线指挥,参与对中央苏区的一、二、四次军事“围剿”。3月10日,何当上了蒋的军政部长。6月,李宗仁攻长江,何坐镇武汉指挥,将李击退;朱德、彭德怀乘蒋桂战争之机率部攻长沙,也遭到何部镇压。
1931年2月,任南昌行营主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指挥部队对湘赣地区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进行第二次“围剿”。但红军在15天里连打5个胜仗,打垮了他的15个师。当时蒋刚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心绪颇佳,不仅未责备何,反而任其为前线总指挥,兼国民党空军司令,蒋亲自出马任第三次“围剿”红军总指挥,但最后仍惨遭失败。
1932年春,任湘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但因日军进逼华北,蒋认为何与日本关系素来较好,能调和日本人口味,于是命何去职北上,出任中央政治会议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
1933年的长城战役,日本侵略军兵临北平城下,国民党当局在华北的主要负责人黄郛、何应钦已准备放弃北平。
1935年初,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期间,曾遭到过日本人精心策划的两次暗杀。
1935年5月,梅津向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驱逐东北系及中央势力出华北”的无理要求。
1935年6月,何应钦尽管痛恨日本关东军对他策划的暗杀阴谋,但迫于日军的淫威,又顾及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日本华北驻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密签订了《何梅协定》。
此后,何遂回南京行使军政部长之权。1936年6月,“两广事件”发生,粤桂军阀以抗日为由逼蒋下台,由于何应钦等施加压力,事件平息。9月,何以军政部长身份兼广州行营主任。
193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50大寿寿辰。这时,蒋介石正积极充实军备,修筑国防工事,陈果夫想出了一个发动全国各界人土向蒋介石献机祝寿的主意。他的这个建议是向何应钦提出的,理由是:“委座生日,最好发动由各方面捐献飞机,作为寿礼,可固国防。”何应钦表示赞成。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拘捕了正在西安督师的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押后的第二天,何应钦亲率数十万大军逼近陕西潼关,扬言要“血洗长安”,营救蒋介石。 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坚决主张用武力讨伐平息事变。
1945年12月何应钦于上海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何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即被蒋召回南京,商讨抗日大计,并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在讨论南京战役计划时,何等多数将领主张用20个团左右兵力,以歼日军有生力量。但蒋未采纳,结果大败,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1938年1月,何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调离。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军七个师八万余兵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袭击北撤的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何应钦、白崇禧等提出最严重的抗议,怒斥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滇缅作战
1943年2月7日,何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偕同史迪威等飞赴印度检阅中国远征军,3月3日返抵重庆。何此行奠定了中国军队驻印训练及远涉缅甸丛林配合英美盟军作战的基础。
1944年11月20日,何担任了近14年的军政部长职务,被蒋介石的另一亲信陈诚夺去。
1944年12月25 日,何在昆明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统一负责西南各战区部队作战、指挥及训练,兼指导贵州全省党政事宜。
何在昆明训练由美国提供装备的36个陆军师,再次受蒋委托指挥中央军。昆明练兵集中了国民党中央军大部主力,是蒋的王牌。
1945年1月底,中国远征军攻克缅北重镇苗斯,与滇西的中国军队在滇缅公路会师。何于2月初飞赴该地,主持升旗仪式,后参与指挥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二次入缅作战。3月7日克腊戍,30日与英美盟军胜利会师,第二次缅甸战役胜利结束。
主持受降
序号 | 上映时间 | 作品名称 | 饰演人员 |
---|---|---|---|
1 | 2009年 | 建国大业 | 肖文阁 |
2 | 2012年 | 血战长空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