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编辑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1948年秋,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我国兴建较早、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园内安葬着马本斋、周建屏、常德善、包森、周文彬等历次革命历史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8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安放着650多位烈士和老红军的骨灰,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和柯棣华大夫均安葬于此。陵园占地21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物有:烈士纪念碑、影视厅、迎宾厅、烈士纪念馆、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华北局纪念亭、白求恩墓、柯棣华墓、烈士墓区和颇具规模的铜像群以及董振堂、赵博生纪念亭等。2020年2月,为了致敬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持有医师证、护士证的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游览。
中文名: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外文名:North China Military Martyrs Cemetery
地理位置: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年 6:00-22:0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占地面积:210000 m²
著名景点: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
所属国家:中国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
官方电话:0311-87027585
抗战时期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选址建园
1948年秋,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视察时,提议利用当时的"胜利公园"旧址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随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决定修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0年3月正式动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陵园的建立题词。
1953年6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竣工。
1954年8月1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原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国家内务部)、中共中央华北局、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华北军区及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党政机关代表参加了大会。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华北人民对曾经战斗和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先辈深切的缅怀之情。
园区建筑为轴对称布局,南北呼应,东西对称,层次分明。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陵园大门、综合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著名烈士铜像区、烈士墓区、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东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迎宾厅、柯棣华塑像及陵墓、烈士纪念馆、董振堂纪念碑亭。西侧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是影视厅、白求恩塑像及陵墓、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亭、戎冠秀铜像、赵博生纪念碑亭。
综合广场
综合广场处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轴线上。广场按照打造国内顶尖音乐喷泉广场的目标规划设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建筑与文化的和谐,历史与现实的传承。综合广场共由南向北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印记。植物以梅花为主体。在瞻仰庄严肃穆的纪念卧碑后,花岗岩门牌两侧梅花傲然开放,寓意着风雨送春归的意境。
第二部分:瞻仰。植物以枫树为主体。拾级而上,是雕塑广场。台阶象征着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崎岖坎坷。两侧鲜活的烈士雕像两两相对,加上中心的革命浮雕,形成中心鼎的象征。彰显了先烈们的革命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高贵品质。
综合广场
革命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于1997年建成,2009年进行重新改建。纪念碑碑高25.19米,全部由汉白玉石砌成。纪念碑的正面是毛泽东亲笔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纪念碑背面是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为烈士陵园撰写的碑文。碑身下部的碑基四周汉白玉浮雕分别是全民皆兵,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和柯棣华,每块浮雕两侧各有一个花环。基座平台是两层,围栏采用汉白玉石材。 纪念碑两侧,建有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两个大型写实雕塑。雕塑在暗红色花岗岩石料上,整体长7.5米,宽3.2米,高9.1米,底座材质为水泥浇筑,外挂灰色花岗岩。
纪念碑西侧雕塑,表现抗日战争题材,雕塑由四名奋勇杀敌的八路军战士组成。一名战士右手高举大刀挺立中央,向敌人怒吼着。两侧各拥立着一名紧握钢枪的战士,还有一名战士身背大刀,手握长枪紧随于后。这座雕塑象征着八路军将士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烈士纪念碑
著名烈士铜像区
烈士铜像区位于纪念碑北侧华北战争纪念馆前,由大型铜铸雕像、著名烈士半身铜像和戎冠秀大型铜雕组成。
三组大型铜铸雕像,是由我国著名的雕塑家张松鹤、温庭宽和著名画家蒋兆和等设计塑造。 1952年7月建成。中央的主群雕由3名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塑人物高举"八一"军旗,目视前方,象征着我军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像座两侧是"参军"、"支前"两幅汉白玉浮雕,与像座前的180平方米的倒映池水相辉映。东侧一组是由两名手握钢枪的八路军战士组成,象征着八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西侧一组由两名警戒埋雷的男女民兵组成,象征着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著名烈士半身铜像,于1998年落成,位于主群雕前两排松柏间,董振堂、赵博生、周建屏、李力、常德善、王远音、李永安、王先臣、周文彬、马本斋等十位著名烈士半身铜像,巍然矗立,庄严肃穆。 著名拥军模范"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大型铜雕,2007年8月落成,矗立在园区的西部。
八一
广场东

广场西

周文彬

周建屏

赵博生

协同作战

王远音

王先臣

戎冠秀雕塑

马本斋

李永安

李力

董振堂

冲锋陷阵

常德善
烈士墓区
烈士墓坐落在陵园的北部,以中轴线为界,分为西东两个烈士墓区。墓区安葬着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老红军、原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老红军、原冀中军区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等,历次革命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6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
烈士墓区
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
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
柯棣华塑像及陵墓
柯棣华塑像及陵墓
烈士纪念馆
烈士纪念馆
董振堂烈士纪念碑亭
著名河北籍红军将领董振堂烈士纪念碑于1954年8月建成,纪念碑亭于1977年建成。
1937年1月12 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同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弹尽粮绝,于20日壮烈牺牲。
董振堂牺牲后,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等多位领导亲自参加。1946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将董振堂家乡新河县命名为“振堂县”以资纪念。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甘肃高台县和华北烈士陵园分别建有董振堂纪念碑。朱德、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了挽词。
董振堂烈士纪念碑亭
白求恩塑像及陵墓
白求恩塑像及陵墓
白求恩墓位于烈士纪念碑正西方。墓体为方形,墓顶为弧形,坐西向东,汉白玉石碑上刻着“白求恩大夫之墓”七个镏金大字。墓前广场中央高大的花岗岩石座上,矗立着白求恩的汉白玉全身塑像,像高3米,石座正面用中文和英文镌刻着白求恩的的姓名和生卒年。这个墓位景观不仅成为了学习纪念白求恩的重要场所,而且成为中加人民友好的象征,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观众瞻仰拜谒。
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
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
赵博生烈士纪念碑亭
赵博生牺牲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进行为期三天的悼念活动,毛泽东、朱德等都题词以示纪念,并将宁都县改名为博生县,在瑞金叶坪广场建立"博生堡"以志纪念。
2009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十一部委,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赵博生入选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赵博生烈士纪念碑亭
《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内展区并列3个大厅,中间为序厅,西侧为"白求恩事迹陈列厅",东侧为"印度援华医疗队事迹陈列厅"。
白求恩事迹陈列厅(西侧)
白求恩事迹陈列厅
第二空间是陈列的重点部分,表现了白求恩在晋察冀前线救死扶伤和对工作楕益求精,与晋察冀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伟大壮举。在陈列形式上,版面通栏背景的运用也是本馆的一个特点,宏大的富有地域特征的背景与陈列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节奏有韵律的布置图片和文物,作到情录交融,录观"白求恩逝世时的房厘"的运用,更是烘托了陈列的艺术氛围,提高了陈列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白求恩事迹陈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索医学、追求真理。反映了他自幼喜爱医学,为追求医术,踏遍西欧六国。由于精心钻研、勤于实践,成为胸外科专家、医学博士。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后,率医疗队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部分,万里来华、援助抗日。反映了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拒绝了国民党的优越条件,携带大量医疗器械和药品到达延安。受到毛主席的亲切召见。并主动要求到抗日最前线去。
第三部分,奔赴前线、抢救伤员。反映了他到达晋察冀后,深入前线,抢救伤员,创办模范医院。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并谢绝特殊照顾的崇髙品质。
第四部分,转战冀中、救死扶伤。反映了他率医疗队一起在冀中巡诊,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众多生命,创造了战场救护治愈率最高的纪录。
第五部分,鞠躬尽瘁、精神永存。反映了他创办卫生学校,并亲自编写教材。以及为抢救伤员,受到致命感染病逝后,人们的悼念活动。
白求恩使用过的物品
医疗队事迹陈列厅(东侧)
"印度援华医疗队事迹陈列厅“作为与白求恩事迹陈列相对应的陈列,保持了与其相同的艺术风格。
医疗队事迹陈列厅
印度援华医疗队事迹陈列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远涉重洋,援华抗日。表现了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写信给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希望国大党能够为八路军提 供医疗物资,并派遣有经验的战地医生援华抗日。印度国大党第五十 二次会议决定为中国派遣医疗队。
第二部分,历尽艰险,到达延安。表现了医疗队经过长途跋涉, 克服了种种困难,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受到了边区军民的热 烈欢迎。医疗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中。
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使用的物品
第四部分,中印友谊,万古常青。表现了医疗队结束历史使命后, 继续为发展中印友谊做着不懈努力。
印度援华医疗队事迹陈列共展出历史照片79幅。医疗队使用过 的注射器、针头、镊子、酒精灯等医疗器械,柯棣华母亲送给柯棣华 的刻有"不要忘记妈妈"的银杯,柯棣华在唐县葛公村使用过的桌椅和生活用品。巴苏华的日记手稿和医疗队的护照等。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共收藏有近、现代革命文物一万两千余件,这些革命文物都是在当年与革命烈士相伴、革命烈士使用的物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表现了革命志士的生活环境,革命志士参与事件的时间与空间。它们与革命烈士共同经历了时代的风雨,凝聚着革命志士的思想文化和高尚情操,赋予了这些原本十分普通的物品以特殊含意,真实地记录了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白求恩全身汉白玉雕像
汉白玉雕像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病逝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次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在唐县军城南关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白求恩陵墓,并在墓前立白求恩全身汉白玉雕像一尊。雕刻任务由出身雕刻世家的刘庭芳担任。刘庭芳以白求恩的照片为依据,经历了十几个日夜,终于将雕像完成,并将其安放在白求恩墓前。1941年日军两次对白求恩墓进行轰炸,当地军民提前将白求恩汉白玉雕像秘密埋藏在北侧城墙下,保证了雕像的安全。1953年3月,这尊汉白玉雕像与白求恩的灵柩一起迁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柯棣华使用过的银杯
白银质地,高12厘米,腹围18.5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5厘米。现存完整。
抗日战争时期,正义的中国人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1938年9月,在印度国大党的支持和筹备下,组建印度援华医疗队并启程前往中国。柯棣华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成员之一,来中国前夕,母亲送给他一只刻有“不要忘记妈妈”字样的银杯。这只银杯一直陪伴柯棣华在中国救死扶伤,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柯棣华病逝后,这只银杯作为柯棣华的遗物几经周折又回到了柯棣华母亲的手中。1988年,柯棣华的亲人将这只珍贵的银杯赠送给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
白求恩肋骨截断器
肋骨截断器
由于当时医院里用来剪断肋骨的器械十分笨重,白求恩一直尝试设计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器械。他从修鞋匠用的一种特殊剪子收到启发,设计出了这种截断器。它的柄比剪刀头长9倍,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起来比较省力;剪刀尖采用较硬的钢材,且略钝一点;柄上安装有橡皮抓手,以增加摩擦力。该器械一经使用,立刻获得成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且被命名为"白求恩肋骨截断器"。
铡下高蠡暴动八烈士头颅的铡刀
底座为木质,铡刀为铁质,长133厘米。现存完整。
1932年8月,根据中共河北省委的指示,保(定)属特委发动著名的“高(阳)蠡(县)暴动”,建立红军游击队。8月27日,暴动开始。8月31日下午游击队被敌人驻安国的一个骑兵连包围在高阳北辛庄,激战两个多小时,支队长宋洛曙英勇牺牲,第三大队指挥蔡书林仍坚持战斗,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光荣牺牲。残暴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宋洛曙、蔡书林等八位烈士的头颅,分别悬挂在高阳城门、辛桥等地示众。高蠡暴动经过5天激战,牺牲47人,以失败告终。暴动虽然失败,却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心中,为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斗争和解放斗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白求恩从加拿大带来的药箱
铝质地,长5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现存完整。
药箱
解放张家口时苏军军官赠送给唐延杰的怀表
铁质地,直径4厘米,圆形。现存完整。
1945年,前苏联红军配合我解放军解放了张家口。一位前苏联军官为了表示中苏友谊,将此怀表赠送给了时任冀晋军区司令员的唐延杰同志。1962年,北京军区将此怀表移交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孙老常砸死日军的尖稿
铁质地,长65厘米。现存完整。
1943年,日军向河北易县发起"扫荡",强迫人民修公路。刘家沟村武委会主任孙老常经区委同意,带领民兵混入民工中,趁日军分头监工时,用尖稿砸死日军两名,夺取机枪一挺、步枪、手枪各一支,并荣获"杀敌英雄"称号。1962年,北京军区将此尖稿移交给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铁制助理医生
铁制助理医生
白求恩在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医院工作时,一次协助北美著名外科医生动手术,他负责拿着拉开刀口的牵开器。手术下来,累得筋疲力尽。他决心要改造这种原始的器械。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中,他刻苦钻研,设计了两个机械臂,可以在几秒钟内安装到任何手术台上,比任何人力都有效,并且能省下一个助手去做别的工作。白求恩为它取名为"铁制助理医生",它的问世受到医疗界广泛赞誉。
1973年10月13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时,将白求恩肋骨截断器和"铁制助理医生"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中国人民,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人民愉快地接受了这两件礼物。后来经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申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决定将这两件珍贵文物陈列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纪念馆中。
字国瑞,山东省宁津县人。1931年考入宁津县乡村师范,1932年加入中国共党,1933年因进行革命活动被开除学籍,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35年任中共宁津县东区区委副书记。1937年入伍,历任教导员、政治主任、武装县长等职。原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2月在阳信铁营洼,遭受大批伪军包围,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 | |
江西金溪人,1922年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黄埔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0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成立,任军长。后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继任军长。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共执行委员会委员。1937年8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副旅长,参加平型关战役。1937年11月率部开辟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任司令员。1938年6月病逝于河北平山。 | |
原名金成镐,朝鲜人。1914年随父来华,侨居通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文彬从潞河中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被派往辽宁抚顺煤矿做地下工作。1938年受党的派遣,周文彬到冀东参加领导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和冀东抗日大暴动。冀东抗日大暴动后,周文彬担任中共冀东地委书记兼八路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7月,中共冀东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冀东区分委,周文彬任分委委员。1943年冀东地委改为中共冀热边特委,周文彬任冀热边特委组织部部长。1944年10月16日在丰润县杨家铺战斗中壮烈牺牲。 | |
山东峄县人。曾参加西北军。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第二军团警卫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继而在警卫团升任排长、连长、团长等职。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常德善任红二军团第六师参谋长,担负阻击敌人追击、掩护主力前进的任务。1937年8月随八路军一二O师开赴晋西北,任挺进支队支队长。1938年底,率部挺进冀中,先后任冀中军区八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2年5月,指挥部队参加著名的"五一"反"扫荡"斗争。6月在肃宁县突围战斗中,身中20余弹,壮烈牺牲。被贺龙元帅赞誉为“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 | |
原名李双福,后更名李幼贤。河北省冀县烟家雾村。1930年高小毕业后到北京学徒。后赴天津投亲。九一八事变后,目睹了国难当头的现状,李力开始走向追求真理的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受中共北方局委派,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在城东一带村庄发展党员、发展党组织。同年秋在烟家雾村建立了党支部。1934年重建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党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六师学潮运动。1935年参加了直南暴动。抗日战争后,到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举办的军政干校受训,1938年任冀南一分区地委书记。1940年秋任冀南区党委委员、武装部长。1942年奉命到太行党校学习,6月,在左权县敌人扫荡中光荣牺牲。 | |
原名鸿业。山西省五台县人。在中学时期,他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驱逐反动校长的学生运动。1935年加入革命组织"社联",当选为太原市学生联合会委员,并在学校组织学生抗日救国会。1936年,太原市"社联"遭当局破坏,被通缉。同年夏赴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命到东北军做政治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与王之力等组织北平西郊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中第五总队,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调晋察冀军区冀中八分区政委,在冀中平原与日军搏战。“百团大战”期间,指挥了"任河大肃"战役,并获胜。1942年5月,日伪军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与司令员常德善率部与敌血战。同年,于肃宁县张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 | |
江西省吉安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三营教导员。1938年该师组成特务团挺进冀中,与冀中军民合编为民众抗日自卫军,任一纵队政委。同年10月,敌人纠集了3个县的日伪军500余人分3路进攻冀中军区机关,被一纵队击溃。年底,一纵队改编为冀中警备旅一团,任政委。翌年秋,在百团大战中,率部队对石德铁路束鹿至深县前磨头段破击27次,粉碎了日军11月份的通车计划。又在敌人"模范区"赵县豆腐庄歼敌300余人,缴枪200余支,受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员的表扬。1942年9月任冀中六分区司令员。1945年7月1日,在赵县大昌战斗中不幸牺牲。 | |
字邵仲,河北新河人。1920年,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入冯玉祥部,历任排长、师长、警备司令等职。1931年董振堂率二十六路军与赵博生等在宁都起义,他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的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指挥作战有功,毛泽东主席亲自将红旗勋章别在董振堂胸前,并称赞他是敬业的指挥员、常胜将军。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红五军团奉命担任后卫,掩护全军安全转移。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追剿"军展开激烈血战。1935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团在遵义城东南布防阻止国民党“追剿”军的追击,确保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1937年敌人开始向红五军团所在的高台县发动攻击,形势危急。董振堂带领守城战士浴血奋战,壮烈殉职。 | |
回族,河北献县人。1921年参加奉军,后升任团长。在旧军队中他洁身自好,治军严明,立下了“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的誓言。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马本斋毅然返乡。全面抗战爆发,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6月,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所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支队司令员。1942年赴冀鲁豫地区,任三分区司令员。率领回民支队多次重创日军,从1937年至1944年,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700多人。1944年2月7日,在河南濮阳不幸病逝。 |
英烈事迹参考资料来源:
2012年11月1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命名揭牌仪式在陵园纪念碑广场隆重举行。
2017年1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4月,入选河北省先进国防教育基地。
江泽民题词
毛泽东的题词是:“为国牺牲,永垂不朽。
朱德题词是:"为人民解放事业,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刘伯承、邓小平题词是:"华北军区在抗日战争中、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人民解放、为保卫祖国、为保卫世界和平伟大事业而光荣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江泽民题词是:"学先烈精神,创中华伟业。"
1995年1月,被民政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1995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首批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9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3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称号。
2003年,被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
2004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爱国援军模范单位"称号。
2004年12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委命名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2009年11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处被民政部评为民政事业发展成就展先进单位并受到通报表彰。
2009年11月,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被河北省风景园林协会授予河北风景园林"经典园林奖"。
201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城镇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2011年1月,在中共河北省纪委、河北省监察厅、河北省文化厅举办的河北省廉政文艺作品征集评选调演活动中,报送的戏剧小品《正气歌》荣获一等奖。
2012年6月,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2012年7月,被河北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授予"工人先锋号"。
2012年8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2012年9月18日,中共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2年10月,被中共河北省省直文明委评为2010—2011年度省直文明单位。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开放时间
园区开放时间:早上6:00—晚上10:00
展馆开放时间:周一闭馆检修
5月1日至9月30日: 早上9:00—早上11:30 下午2:30—下午5:30
10月1日至4月30日:早上9:00—早上11:00 下午2:00—下午5:00
公交线路
到达烈士陵园正门(南门)的公交车有:1、78、325、326、旅游5、夜观光4等共6条线路,烈士陵园站下车。
到达烈士陵园北门的公交车有:9、314等共两条线路,新华区政府站下车。
门票信息
门票价格:园区及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