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斯·费歇尔 编辑
汉斯·费歇尔(Hans Fischer,1881年—1945年),德国生物化学家,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0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柏林洪堡大学埃米尔·费歇尔助手。1908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不久去该校任教。1916—1921年在因斯布鲁克大学、维也纳大学任医药化学教授。1921年回慕尼黑,任慕尼黑大学有机化学教授。
中文名:汉斯·费歇尔
外文名:Hans Fischer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81年
逝世日期:1945年
毕业院校:马尔堡大学
职业:生物化学家
主要成就:诺贝尔化学奖(1930),胆红素与血红素的合成
1906年和1908年,分别获得医学执照和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成为埃米尔,费歇尔的助手。
1916—1921年,在因斯布鲁克大学、维也纳大学任医药化学教授。
1921年,回慕尼黑,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有机化学教授。
1930年,因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结构的研究,以及血红素的合成,获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
20世纪30年代,费歇尔研究叶绿素结构问题,发表100多篇有关论文。着重论证叶绿素噗吩取代时,中心有1个镁原子。这些研究成果为最后合成叶绿素铺平道路。
汉斯·费歇尔
血红素
196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两位教授拉克和高兰做了一次示范表演:将一只小鼠完全浸没在全氟化碳溶液中,小鼠仍能活着,这是因为在这种全氟化碳溶液中,小鼠仍能得到生存所必需的氧气,所以不至于因窒息而死亡。但是这种全氟化碳溶液不能同血液混合。196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亨利·阿·斯拉维持终于在补充蛋白的情况下,使全氟化碳溶液乳化,这种乳化液就称为“复苏DA”。虽然这种乳化液能同血液混合,但是仍有使血液凝聚的危险,并有可能阻塞某些毛细血管,因此没能在临床上应用。1979年4月,在日本一家医院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亟待抢救,但是因为他具有罕见的血型,当时没有办法找到相应的血型给他输血,所以良知内藤医生只好给他注射了一定量的人造血—复苏DA。病人却因此而得救了。第一次向人体输送人造血的试验获得了成功。这说明费歇尔的这项科研成果将会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