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因里希·布吕宁 编辑
海因里希·布吕宁(德语:Heinrich Brüning,1885年11月26日——1970年3月30日),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30年至1932年期间的德国总理,同时他也是魏玛共和国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理。布吕宁是德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使用的紧急状态法令和针对纳粹党模棱两可的政策导致了魏玛共和国的灭亡。1934年离开德国,先后在哈佛大学(1937~1952)和科隆大学任教。
中文名:海因里希·布吕宁
外文名:Heinrich Brüning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85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70年3月30日
职业:政治家
出生地:明斯特
小时候的海因里希·布吕宁
从军时的海因里希·布吕宁
时代周刊上的海因里希·布吕宁
1934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布吕宁逃出德国。1937-1952年,他在哈佛大学教授政治学;之后他返回德国,任教于科隆大学。
布吕宁对经济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置若罔闻,因为这时的他决意利用这一经济颓势来取得外交上的胜利。布吕宁认为,德国经济的糟糕状态是“强盗和掠夺者的凡尔赛和约”造成的,只有把共和国从“战争赔款的重负”中解救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振兴德国的经济。受这一思想的支配,他专注于外交事务,而逐渐将国内的经济政策置于从属地位。德国虽然准时交纳战争赔款,但仍想方设法让战胜国相信其无力继续信守偿付赔款的义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布吕宁需要一个灾难深重、民不聊生的德国。来换取战胜国对德国处境的体谅,一劳永逸地解决战争赔款问题。另外,布吕宁利用经济形势恶化导致法西斯势力和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这一因素力图使外国相信,“现在最好向德国作出让步,而不是等待民社党人或共产党人夺取国家政权”。
老年的海因里希·布吕宁
布吕宁这种听任经济局势恶化的作法使各战胜国政府深为不安。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认为,德国的财政和经济崩溃将对美国的整个经济形势产生长期的灾难性后果。基于这一判断,胡佛于6月20日不顾法国的反对签发了“延期偿付令”。
布吕宁抓住这一时机,恳求制定“杨格计划”的专家委员会再次赴德重新研究德国的赔款问题。该委员于12月底建议采取“极端解决法”,即完全取消德国的战争赔款和战胜国之间的各种债务,并将这一方案提交战胜国政府首脑讨论”。
由于种种原因,这次会议直到1932年6月16日才在洛桑举行。由于德国代表的四处游说和威胁恫吓,赔款问题专家委员会在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决定让德国缴付最后一笔30亿马克的赔款,其它赔款则一笔勾消。但是由于纷至沓来的一系列政治事件,这笔象征性的赔款最后也不了了之,没有予以偿付。
布吕宁的墓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