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院 编辑

主要为博士生提供相关学科领域的博士水平的学习、培训与教育的学术机构

博士生院,是类似于研究生院,但仅限于博士水平的机构。博士生院主要为博士生提供相关学科领域的博士水平的学习、培训与教育。博士生院的概念最早于2000年在法国出现。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博士生教育已走在世界前列,但目前博士生的培养与教育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现行研究生院管理体制除政策性与方向性引导外,缺乏对博士生教育的宏观指导,更无法把控博士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中国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应逐步建立博士生院,进而搭建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博士生院三级管理体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博士生院

出现时间:2000年在法国

简介

编辑
博士生院的建立要以全球竞争为方向,以国家需求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依据,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打造个性化、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使中国高校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博士生院三级管理体制。

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称,到2025年,中国将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了在科技创新体制与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承担更大的使命与职责,也为了让博士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人才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阶段,中国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应该逐步建立博士生院。

发展历史

编辑
博士生院的概念最早于2000年在法国出现,其类似于研究生院,但仅限于博士水平。博士生院主要为博士生提供相关学科领域的博士水平的学习、培训与教育。有一些大学有自己独立的博士生院,也有两三所大学共享一所博士生院。

国外状况

在欧美体系的高校,攻读硕士学位者少,攻读博士学位者大都直接从本科生中选拔。但现行的博士生院在录取时,一般会需要申请者拥有硕士学位,还要求高分,未来的学习与培养既以研究为导向,又以学科为重点。

近年来,博士生院开始在欧洲,特别是英国高校中流行。以英国爱丁堡大学为例。该校的博士生院成立于2020年1月,旨在为全校博士生和导师提供服务与帮助。该院的任务是促进博士生的合作与发展,助推博士生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协调并支持校内博士生与导师间的互动与交流,主导博士生教育在国内外的倡议与问题讨论等。

目前,在英国高校中设立博士生院的有巴斯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艾克斯特大学等。这些高校在博士生院的介绍中,大都强调提供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与培训,为世界培养严谨的研究人员,为他们未来从事无论是学术还是非学术的职业做好准备。

国内需求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博士生教育已走在世界前列,但目前博士生的培养与教育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特别是在招生制度从“考核制”转变为“申请—考核制”的过程中,一些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现行研究生院管理体制除政策性与方向性引导外,缺乏对博士生教育的宏观指导,更无法把控博士生的个性化培养。

因此,中国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应逐步建立博士生院,进而搭建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博士生院三级管理体制。

国家需求与现实需要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逐步建立博士生院,是基于中国博士生教育发展中的国家需求。

近10年来,中国博士生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10年来中国培养博士生60余万名。理工农医类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12年的1944个增至2575个。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曾表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

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而言,博士生院的建立将有助于满足构建一流大学体系的需要,必将在高级人才与卓越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同时,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逐步建立博士生院,也是中国博士生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需要。

首先,博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研究生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至2017年,中国博士生招生年均增幅约为3.2%。2017年后,博士招生规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较2017年增长13.9%,2019年增幅为10.1%。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当年全国共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

其次,博士生毕业率连年下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曾在全国两会上表示,2012年时,我国博士生就有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当前这个比例可能更高。

再次,交叉学科日益兴起。近两年,中国有200多个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了700多个交叉学科点,很多都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当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新版目录即将印发实施,其后必然诞生一批新博士学位授权点。可以说,这一发展规模未来要落在实处,高校独立的学术与管理机构必须对此进行指导与管理。

制度延展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逐步建立博士生院,是对博士生教育的一种完善,也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一种延展。

目前,高校针对博士生的教育与管理都由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院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教学管理,负责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学习规划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对导师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三是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责单位,负责学位点建设等。

然而,随着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将硕、博教育放在一起,已经让研究生院感到力不从心。以我国几所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的在校生人数为例。据北京大学2020年公布的数据,本科生人数为16372、硕士生17277、博士生12464。清华大学2022年公布其本科生16363人、硕士生21587人、博士生19375人。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公布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7460人、全日制硕士生14670人、全日制博士生11031人。

上述高校如此超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生教育,放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方,都分别可以建成两所独立大学。因此,目前的研究生院体制,无论从机构设置的工作人员规模上,还是从其使命与功能上,抑或其工作的覆盖面及其承担的责任上,都勉为其难,更不要说在博士生教育与个性化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了。

依照《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截至2020年,国内实施“申请—考核”制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不仅如此,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将是大势所趋。

如此一来,招生过程主要依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自主选拔。因此,未来要有更符合这一趋势的制度机构进行管理。

因此,从制度角度看,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设立博士生院,将是重视博士生教育、加强对博士生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管理、完善我国博士生教育制度的重要举措。而且,目前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工作,未来(部分)调整到博士生院,更加符合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

社会影响

编辑
中国高校博士生院的建立,将在国家战略需求结构、科技创新体制,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特有的使命与职责。

学术界公认,博士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其使命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与创新人才,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博士生教育承担着重要责任。博士生院应为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世界一流的标准与支持。

目前,博士生教育中的众多问题也亟待博士生院加以解决。比如,博士生人才培养距离知识传承、体系创新的要求有差距,与国家需求、创新能力的要求不匹配;学术博士与专业博士的人才培养单一化与趋同化现象严重,博士生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看似自成体系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实训体系、过程管理、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更多因袭了本科与硕士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造成学习环节的重复设置,研究性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效率低下。

下一篇 法国国王

上一篇 理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