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星 编辑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符号:♄),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阳的距离排在太阳系第六位。古代中国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亦称之为镇星(常写作填星)。土星的英文名称Saturn来自于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萨图恩。
土星是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少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覆着。最外层的大气层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虽然有时会有长时间存在的特征出现。土星的风速高达1800千米/时,风速明显比木星快。土星的行星磁场强度介于地球和更强的木星之间。土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系统,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残骸以及尘土。2023年确认的土星的卫星有145颗 。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统中最大和太阳系中第二大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三,比行星中的水星还要大,并且土卫六是太阳系仅有的拥有明显大气层的卫星。土星自转一周等于10小时33分38秒,大约是地球的半天时长。
中文名:土星
外文名:Saturn
别名:镇星、填星、瑞星
分类:行星、气态行星、类木行星
发现者:伽利略
质量:5.6834✕1026 kg
平均密度:0.687 g/cm³
直径:116464 km(赤道半径60268千米,极半径54364千米)
表面温度:-139 ℃(134K,1巴压力大气)
逃逸速度:35.49 km/s
反照率:0.342(球面,0.499 几何)
视星等:-0.3 等
绝对星等:11.5 等
自转周期:10小时33分38秒
距地距离:1500000000 km
半长轴:9.5826 天文单位
离心率:0.0565
公转周期:29.4571 年
平近点角:317.020 度
轨道倾角:2.485 度
升交点经度:113.665 度
近日点:9.0412 天文单位
远日点:10.1238 天文单位
自转倾角:26.73 度
卫星数:145颗
公转
土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超过了14.37亿千米(9.58天文单位),轨道上运行的平均速度是9.69 千米/秒, 所以土星上的一年(即土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相当于10759个地球日(或是29.457地球年)。 土星的椭圆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的倾角为2.48°, 因为离心率为0.056,因此土星与太阳在近日点和远日点(行星在轨道路径上与太阳最近和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大约为1.62亿千米。
卡西尼号于2013年7月拍摄的土星日食,地球是土星左下方小点
自转
土星可见的特征(如六边型风暴)的自转速率根据所在纬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各个的区域的自转周期如下:“系统I”的周期是10小时14分00秒,包含的是赤道区域,从南赤道带的北缘延伸至北赤道带的南缘;其他的纬度都属于周期为10小时39分24秒的“系统II”;基于旅行者号飞越土星时发现的无线电波,“系统III”的周期为10小时39分22.4秒;因为与系统II非常接近,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替代系统II。
然而,精确的内部周期仍然未能确定。卡西尼号在2004年接近土星时,发现无线电的周期又有可察觉的增加,达到10小时45分45秒(±36秒)。造成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但这种变化被认为是由于无线电的来源在土星内部不同的纬度上运动而改变了自转周期,而不是出自土星本身自转周期上的变化。
而后,在2007年,无线电发射被发现没有跟随着行星一起旋转,而可能是由等离子体圆盘的对流造成的,它也与除了行星的自转之外的其他因素有关。有报道指出,这种测量到的自转周期的变化也许是由土星卫星土卫二上的喷泉活动造成的。由这种活动而散布进入土星轨道的水蒸气被电离,从而影响了土星的磁场,使得磁场的旋转速度相对于土星的自转被稍稍降低。还没有方法可以直接测定土星核心的自转速率。
在2007年9月的报告中,根据各种测量结果(包括卡西尼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和先驱者11号的报告)综合而得的对土星自转的最后估计值是10小时32分35秒。 根据卡西尼号探测器收集的数据,2019年估计10小时33分38秒。
比较土星和地球大小的合成图像
内部构造
土星被称为气态行星,但它并不完全是气态的。这颗行星主要包括氢气,在密度为0.01g/cm3以上时氢气变成了非理想液体。此密度被达到在包含99.9%土星质量的半径。从行星内部直到的核心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全都是稳步上升,使在行星的更深层导致氢气转变成金属。
虽然只有少量的直接资料,但标准的行星模型表明,土星的内部结构仍被认为与木星相似,即有一个被氢和氦包围着的较小核心。岩石核心的构成与地球相似但密度更高,估计核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9–22倍。 在核心之外,有更厚的液态金属氢层,然后是数层的液态氢和氦层,在最外层是厚达1000千米的大气层, 也存在着各种型态冰的踪迹。
土星内部结构示意图,淡红色区域为金属氢
土星有非常热的内部,核心的温度高达11700°C,并且辐射至太空中的能量是它接受来自太阳的能量的2.5倍。大部分能量是由缓慢的重力压缩(克赫历程)产生,但这还不能充分解释土星的热能制造过程。额外的热能可能由另一种机制产生:在土星内部深处,液态氦的液滴如雨般穿过较轻的氢,在此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摩擦而产生热。
大气组成
土星外围的大气层包括96.3%的氢和3.25%的氦,可以侦测到的气体还有氨、乙炔、乙烷、磷化氢和甲烷。上层的云由氨的冰晶组成,较低层的云则由硫化氢铵(NH₄HS)或水组成。相对于太阳所含有的丰富的氦,土星大气层中氦的丰盈度明显高很多。对于比氦重的元素的含量,如今所知不甚精确;但如果假设与太阳系形成时的原始丰盈度是相当的,则可估算出这些元素的总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9-31倍,而且大部分都存在于土星的核心区域。
云层
环绕土星的甲烷云带,土卫四在图片右侧光环下方
2011年的一场风暴席卷土星全球
极地风暴
土星南极的眼壁云
土星北极的六边形旋涡
磁层
土星北极的极光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土星两极双极光现象
温度
土星云层的组成随深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变化。云层上层由氨冰组成,温度在100-160K之间,压力在0.5-2巴之间。云层中层为水冰云,从压力约为2.5巴开始,向下延伸至9.5巴,温度在185至270K之间。在这一层中还包含着一条硫化氢铵冰带,位于压力范围3-6巴,温度为190-235K。云层下层压力为10至20巴,温度为270至330K,包含了一个氨水溶液液滴的区域。
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土星与土星环
土星环位于土星的赤道面上。在空间探测前,从地面观测得知土星环有五个,其中包括三个主环(A环、B环、C环)和两个暗环(D环、E环)。B环宽又亮,它的内侧是C环,外侧是A环。A、B两环之间为宽约4800千米的卡西尼缝,是天文学家卡西尼在1675年发现的,产生环缝的原因是因为光环中有卫星运行,卫星的引力造成的。B环的内半径91500千米,外半径116500千米,宽度25000千米,可以并排安放两个地球。A环的内半径121500千米,外半径137000千米,宽度15500千米。C环很暗,它从B环的内边缘一直延伸到离土星表面只有12000千米处,宽度约19000千米。1969年在C环内侧发现了更暗的D环,它几乎触及土星表面。在A环外侧还有一个E环,由非常稀疏的物质碎片构成,延伸在五六个土星半径以外。1979年9月先驱者11号探测到两个新环——F环和G环。F环很窄,宽度不到800千米,离土星中心的距离为2.33个土星半径,正好在A环的外侧。G环离土星很远,展布在离土星中心大约10~15个土星半径间的广阔地带。先驱者11号还测定了A环、B环、C环和卡西尼缝的位置、宽度,其结果同地面观测相差不大。先驱者11号的紫外辉光观测发现,在土星的可见环周围有巨大的氢云,环本身是氢云的源。
土星外层B环和A环的伪彩色紫外图像
卡西尼号拍摄的太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土星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于2009年10月8日发现土星周围存在一个“隐形”的巨大光环,这个光环可以容纳10亿个地球。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称,该光环平面与土星主光环面成27度倾角,该光环内侧距离土星约595万千米,宽度约1190万千米它的直径相当于300倍土星的直径。可容纳大约10亿个地球。光环由冰和尘埃微粒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此之大,即使你站在光环上也看不清楚,另外土星照射到的太阳光线很少,光环反射出的可见光更少,令它难以被发现组成光环的尘埃温度很低,仅有-193℃,但却散发出热辐射。NASA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正是捕捉到这些热辐射,才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光环。土卫九的轨道穿越该光环。科学家们认为,光环内的冰和尘埃来自于土卫六与彗星的碰撞。光环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关于土卫八的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天文学家卡西尼1671年首次发现土卫八,称这个星球一面黑一面白,就像太极符号一样。新发现的光环旋转轨道与土卫八相反。科学家们推测,光环内的尘埃飞溅到土卫八表面上,形成了黑色区域。“长久以来,航天学者一直认为土卫九与土卫八表面之上的黑色物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新发现的光环为此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新光环的发现者之一、马里兰大学专家道格拉斯·汉密尔顿说。
土星环与主要冰卫星位置(从土卫一到土卫五)的示意图
土星有为数众多的卫星。精确的数量尚不能确定,所有在环上的大冰块理论上来说都是卫星,而且要区分出是环上的大颗粒还是小卫星是很困难的。到2009年已经确认的卫星有62颗,到2019年已经确认的卫星有82颗,到2023年已经确认的卫星有145颗 ,其中53颗已经有了正式的名称, 29颗仍然未被命名。还另外3颗卫星可能是环上尘埃的聚集体而未能确认。此外,有证据表明,土星环中有数十至数百个直径为40-500米的小卫星, 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卫星。从理论上来说,所有在环上的大冰块都是卫星,但要区分出是环上的大冰块还是小卫星是很困难的。许多卫星都非常的小,34颗的直径小于10千米,另外13颗的直径小于50千米,只有7颗有足够的质量能够以自身的重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
土卫一上的赫歇尔陨石坑,很像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死星
土星主要卫星的大小对比图
1980年,当旅行者号探测器飞过土星时,在原有的九颗卫星(土卫一到土卫九)基础上,又发现了八颗新的卫星。但是很难说土星究竟有多少卫星。一些组成土星光环的较大的粒子实际上也许就是小卫星。土星在太阳系中拥有的卫星最多。跟木星卫星不一样,土星卫星不能简单地以成分和密度归类划分。“旅行者号”所发现的卫星显示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土卫八伊阿珀托斯
土卫七海伯利安
土卫四狄俄涅
土卫三忒提斯
土卫二恩克拉多斯
土卫一美马斯
天文学家从旅行者号探测器发回的资料发现,除土卫六外,土星的其他卫星都比较小,在寒冷的表面上都有陨击的疤痕,像破碎了的蛋壳。土卫一表面上有一个直径达128千米的赫歇尔陨石坑;土卫二有着荒凉的平原、陨石坑和断皱的山脊,它的不同区域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土卫三上有一个又深又宽,长约800千米的裂谷;土卫四表面有稀疏而明亮的条纹,它们都环绕着陨石坑。
2019年10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宣布,研究人员在土星周围新发现20颗卫星。这20颗新发现的土星卫星每颗直径仅约5千米,其中17颗是逆行卫星,即绕土星运转方向与土星自转方向相反;另3颗为顺行卫星。它们都属于距土星较远的外层卫星,其中一颗逆行卫星是迄今已知距土星最远的卫星。依照轨道倾角的不同,土星的外层卫星被划分为诺尔斯群、高卢群和因纽特群。新发现的卫星中,有两颗顺行卫星被归入因纽特群,研究人员认为这两颗卫星与该群其他成员一样,都是由一颗大卫星在遥远的过去分裂而成。17颗逆行卫星被划入诺尔斯群,它们可能也曾同属于一颗更大的卫星。还有一颗顺行卫星轨道倾角与高卢群卫星相似,但其轨道半径比包括高卢群成员在内的其他顺行卫星都大得多。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直径(km) | 质量(万亿吨) | 半长径(km) | 发现者 | 发现年 |
---|---|---|---|---|---|---|
土卫十八 | Pan | 34×31×20 | 4.95 | 133584 | Mark R. Showalter | 1990 |
土卫十五 | Atlas | 41x35x19 | 6.6 | 137670 | R. Terrile | 1980 |
土卫十六 | Prometheus | 136x79x59 | 159.5 | 139380 | S. Collins & others | 1980 |
土卫十七 | Pandora | 104x81x64 | 137.1 | 141720 | S. Collins & others | 1980 |
土卫十一 | Epimetheus | 130x114x106 | 526.6 | 151422 | Fountain & Larson | 1977 |
土卫十 | Janus | 203x185x153 | 1897.5 | 151472 | 多尔菲斯 | 1966 |
土卫一 | Mimas | 396.4 | 37493 | 185404 | 1789 | |
土卫二 | Enceladus | 504.2 | 108022 | 237950 | 威廉·赫歇尔 | 1789 |
土卫三 | Tethys | 1062.2 | 617449 | 294619 |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 1684 |
土卫十三 | Telesto | 33x24x20 | ≈ 9.41 | 294619 | B. Smith 等 | 1980 |
土卫十四 | Calypso | 30x23x14 | ≈ 6.3 | 294619 | Pascu 等 | 1980 |
土卫四 | Dione | 1122.8 | 1095452 | 377396 |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 1684 |
土卫十二 | Helene | 43x38x26 | ≈ 24.5 | 377396 | P. Laques, J. Lecacheux | 1980 |
土卫五 | Rhea | 1527.6 | 2306518 | 527108 |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 1672 |
土卫六 | Titan | 5149.46 | 134520000 | 1221930 |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 1655 |
土卫七 | Hyperion | 360x266x205 | 5619.9 | 1481000 | 威廉·邦德、威廉·拉塞尔 | 1848 |
土卫八 | Iapetus | 1468.6 | 1805635 | 3560820 |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 1671 |
土卫二十四 | Kiviuq | ≈ 17 | ≈ 2.79 | 113650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二十二 | Ijiraq | ≈ 13 | ≈ 1.18 | 113423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九 | Phoebe | 219x217x204 | 8292.0 | 12911700 | 威廉·亨利·皮克林 | 1899 |
土卫二十 | Paaliaq | ≈ 25 | ≈ 7.25 | 150650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二十七 | Skathi | ≈ 8 | 0.35 | 156900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二十六 | Albiorix | 28.6 | ≈ 22.3 | 16432000 | M. Holman, T.B. Spahr | 2000 |
土卫二十八 | Erriapus | ≈ 10 | ≈ 0.68 | 17520000 | J.J. Kavelaars, B. Gladman | 2000 |
土卫二十九 | Siarnaq | 39.3 | ≈ 43.5 | 179370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二十一 | Tarvos | ≈ 15 | ≈ 2.3 | 18562800 | J.J. Kavelaars, B. Gladman | 2000 |
土卫二十五 | Mundilfari | ≈ 7 | ≈ 0.23 | 185900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二十三 | Suttungr | ≈ 7 | ≈ 0.23 | 196302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三十 | Thrymr | ≈ 8 | ≈ 0.23 | 207165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土卫十九 | Ymir | ≈ 19 | ≈ 3.97 | 23639600 | B. Gladman, J.J. Kavelaars | 2000 |
古代观测
在史前时代就已经知道土星的存在,在古代,它是除了地球之外已知的五颗行星中最远的一颗,并且有与其特性相符的各式各样的神话。在古罗马神话中它是农神,从这颗行星所采用的名字,它是农业和收获的神祇。罗马人认为他与希腊神克洛诺斯,希腊人认为最外层的行星是神圣的克洛诺斯,而罗马人也承袭这个传统。
罗伯特·胡克在1666年绘制的土星图中,有土星与环的相互投影
使用口径1.5厘米的望远镜就能看见土星环,但直到1610年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di Vincenzo Bonaulti de Galilei)用望远镜看了才知道它的存在。他虽然起初认为是在土星两侧的卫星,直到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使用倍数更高的望远镜才看清楚并认为是环。惠更斯也发现了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不久之后,卡西尼发现了另外4颗卫星:土卫八、土卫五、土卫三和土卫四。在1675年,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发现了著名的卡西尼缝。之后一段时间都没有进一步的有意义发现,直到1789年威廉·赫歇尔(Willim Herschel)才再发现两颗卫星:土卫一和土卫二。形状不规则的土卫七和土卫六有着共振,是在1848年被威廉·拉塞尔(William Lassell)发现的。在1899年,威廉·亨利·皮克林(William Henry Pickering)发现土卫九,一颗极度不规则卫星,它没有如同更大卫星般的同步转动。土卫九是第一颗被发现的这种卫星,它以周期超过一年的逆行轨道绕着土星公转。在20世纪初期,对土卫六的研究在1944年确认它有浓厚的大气层——这是在太阳系的卫星中很独特的特征。
现代观测
2001-2029年从地球看到的土星外观模拟动态图
2001-2029年从地球看到的土星外观模拟静态图
2023年6月25日韦布望远镜拍到土星新照
先驱者11号探测
先驱者11号在1979年11月拍摄的土星照片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
土星全家福,根据旅行者1号飞船拍摄的照片合成
卡西尼号探测
卡西尼号是卡西尼—惠更斯号的一个组成部分。卡西尼—惠更斯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的一个合作项目,主要任务是对土星系进行空间探测。卡西尼号探测器以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的名字命名,其任务是环绕土星飞行,对土星及其大气、光环、卫星和磁场进行深入考察,
卡西尼号太空探测器在经过6年8个月、35亿千米的漫长太空旅行之后,已于北京时间2004年7月1日12时12分按计划顺利进入环绕土星转动的轨道,开始计划对土星大气、光环和卫星进行历时4年的科学考察(实际上持续了13年之久)。将近距离地纵览土星全貌,对土星和它众多的卫星进行全面考察。
卡西尼号从2004年1月起,就开始拍摄土星家族全面、完整的照片和电影。卡西尼号携带的照相机,比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同类照相机性能更好。在临近入轨之前,2004年6月11日,它对土卫九进行了探测,拍摄了这颗卫星极其清晰的照片。土卫九是土星距离最远的一颗卫星,半径110千米,科学家猜想它是被土星俘获的一颗小行星。“卡西尼号”在离开它2000千米处经过对它的质量和密度进行了测量,
卡西尼号拍摄到土卫二南极虎纹区域的许多间歇泉喷出水汽
2006年7月到2007年7月,卡西尼号将系统地监视和拍摄土星、土星光环、土星磁层的图像。2007年7~9月它将再次拍摄土星及其家族的电影,并在9月10日到离开土卫八约1000千米处对土卫八进行观测。土卫八半径为720千米其表面一面颜色很暗,另一面却接近白色,很为奇特。2007年10月到2008年7月,卡西尼号将逐步地进一步增大轨道与土星赤道平面的夹角,最后达到75.6度这样卡西尼号就能更好地观测土星的光环,测量远离土星赤道平面处的磁场和粒子、监视土星的两极地区和观测土星极光现象。其间,在2007年12月3日和2008年3月12日,两次接近土卫十一,分别在离开土卫十一6190千米和995千米处对这颗卫星进行观测。2017年9月15日,已经在太空工作20年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受控情况下,于土星大气层中坠毁。
卡西尼号的告别照(从左分为土卫十六、十一、二、十、一、十七)
未来探测计划
蜻蜓号多旋翼着陆器在土卫六表面的想象图
土星是密度最小的行星,拥有最多的卫星,发生过最高的风眼墙、持续时间最长的闪电暴。土星周围宽阔的环系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环系。(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3年5月10日,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宣布,土星的卫星家族再添28名“新丁”,使其卫星总数达到117颗,超越木星的95颗,一跃成为太阳系的“卫星之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土卫八
上一篇 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