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风白 编辑
李风白(1903年4月6日—1984年4月8日),原名李泽鑫,湖南芷江人。我国近现代杰出画家、翻译家。1903年出生于一个旧官吏家庭。早年在湖南长沙读小学,受教于何叔衡,毛泽东。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1924年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929年被林风眠邀请回国,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任西画系教授和主任。1933年再次去法国,继续研究美术。1946年在法国经孟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党的领导下发起与参加华侨中的各种和平组织。1950年调往世界工联和1951年调往布拉格世界和平理事会从事翻译工作,1954年陪同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做随身翻译。此后一直在外文图书出版社任组长、翻译室主任等职,从事法文翻译工作。他和夫人戴妮丝亲密合作,互相支持,并翻译了毛泽东选集四卷法文版,为国家对外宣传作出重要贡献。1984年4月8日去世,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终年81岁。
中文名:李风白
别名:李泽鑫
国籍:中国
籍贯:湖南芷江
出生日期:1903年4月6日
逝世日期:1984年4月8日
毕业院校: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翻译家
主要成就:日内瓦会议翻译
出生地:湖南省芷江县
妻子:戴妮丝
李风白
李风白4岁时便随父来到南京。1916年,李高泳为了一家人的安全着想,把家迁到长沙楚怡小学附近。李风白也在这所小学就读。萧子升担任李风白的班主任。在此期间,萧子升常请毛泽东给他的学生讲课。李风白有幸聆听毛泽东的教诲。萧子升去北京任职后,何叔衡成为李风白的第二任班主任。此时,毛泽东、蔡畅、李维汉、何叔衡等人经常在楚怡小学或何叔衡家里议事。李风白非常羡慕他们议事时总是谈笑风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918年11月5日,毛泽东到北京听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著名演说,深受鼓舞。从北京回到长沙后,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创办了《湘江评论》。创刊号刊登了署名“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湘江评论》印刷出版后,李风白与一名同学从毛泽东手中拿了30余份沿街叫卖,一个铜钱一份。他还叫来五六个好同学帮忙售卖,成为毛泽东的专属“报童”。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组织一大批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徐特立为湖南青年学生树立了榜样,带头赴法国勤工俭学。萧子升、肖三、李维汉等人纷纷响应号召,赴法国留学。李风白也萌发了跟随老师们一起去法国的念头。李风白的想法得到毛泽东、何叔衡的鼓励与支持。于是,李风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远在北京的父亲。李高泳原本希望李风白在长沙读完最好的中学,再报考清华大学,然后到美国留学。但李高泳听了李风白的想法后没有刻意地阻拦。李风白的母亲是非常赞成和支持李风白去法国的。母亲对李风白说:“好在你父亲终究要把你送到国外留学的,现在去也好,又与自己先生们一起同行,又有先生照顾,我们当父母的也放心些。”
1920年8月,李风白怀着既激动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长沙,离开了母亲与妹妹,随肖三先生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他先在巴黎西边一个小城市的德乐中学补习了两年法语,然后又回到法国巴黎,为生活四处寻找工作。说来真巧,李风白在巴黎找工作时,碰到了肖三和徐特立先生。李风白便与徐特立先生住在一起,徐特立劝李风白日后报考土木工程专业,还每晚帮助他补习数学与几何知识。补习一段时间后,李风白因数学与几何基础不牢,报考土木工程难度很大。肖三便劝说李风白学习他喜欢的美术专业。李风白经过两年边工作边学习的准备,终于考取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李风白与好友合影照
1933年8月8日,李风白再次回到了阔别4年的法国巴黎,继续深造。虽然人在国外,但他无时不刻不在关注祖国的命运。想到祖国还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大好河山支离破碎的情景,李风白心怀悲愤。他创作的《逃荒》、《饥饿》、《无题》等作品,以朴实感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中国穷苦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同时,李风白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组建艺术学术团体。他将巴黎艺术界志同道合的中国留学生和爱国人士团结起来,一起编辑出版宣传抗日救国画报,激起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的爱国热情。李风白带头写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发表在他们编辑出版的画报上,文章语言犀利,措词严厉,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地残害百姓的可耻罪行。他与好友周轻鼎、曾竹韶等人经常主办画展,主办作品拍卖会,将作品卖得的钱全部寄回国内,用于抗战之需。李风白把在法国办画展、主办作品拍卖会得到的钱寄往国内时,还附上情真意切的书信。在信中,他鼓励国内的同胞们,大家要团结一心,采取各种形式共同抗击日寇。李风白还多次写信给自己的父母,劝自己父母坚决不买日货、不用日货。李风白从回信中得知父亲早已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无论担任警察长还是县长,他都会保持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坚决不买日货、不用日货。
李风白受到了父亲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在国外抗日的决心。他经常邀约周轻鼎、曾竹韶、马霁玉等人在自己的住所开会,制定艺术学术会章程。他们的艺术学术会的宗旨:一是宣传抗日救国,二是艺术为人民。他们宣誓:创作作品其内容必须以“宣传抗日救国,艺术为人民”为宗旨。他们与在巴黎的艺术界人士成立了一个以团结华人华侨反蒋抗日为宗旨的组织“大道社”。“大道社”组织的宣言是:“反独裁”、“反对蒋介石坚持内战”,“主张抗日救国”。宣言称: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对内和平,团结抗日”的主张。李风白等人还编印了社刊,刊名为“大道”。与当时巴黎的中共组织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是秘密联系,不对外公开。“大道社”的联络人员是王海镜,而巴黎中共组织的联络人是何绍绪。
李风白组织中国留学生与华侨开展抗日斗争的活动在法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与华侨进一步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与本质,激起了中国留学生的抗日激情与斗志。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后,国内的抗日斗士也受到极大鼓舞。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巴黎,“大道社”的全体人员感到非常兴奋。
抗日战争胜利后,鉴于李风白在巴黎开展抗日救国工作成绩突出,党组织有意培养李风白加入中国共产党。李风白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后,由吴新谋和孟雨作李风白的入党介绍人。后来,邓发特意找到李风白,他代表党组找李风白谈话并进行了全面考察,决定吸收李风白为中共预备党员,一年以后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不久,中共党组织巴黎支部决定由袁宝华、孟雨、吴新谋、李风白联络巴黎工、商、学各界侨胞,成立了“旅法华侨和平促进会”。
1947年,李风白随刘宁一访问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李风白的主要任务是做翻译工作。
1950年,他随肖三去布拉格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1953年10月,经周恩来总理安排,李风白携法国妻子戴妮丝与岳母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被安排在外文出版社工作。1954年8月,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点名要李风白作为随行人员。周恩来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出国不能没有李风白同志啊!风白同志的法文功底很深我是知道的。李风白一回国就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法文翻译工作,他是一个法国通啊,我们非常需要这位法国通啊!”
在李风白的翻译作品中,有《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等国家领导人著作的法文版,这些翻译作品为新中国的翻译工作和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李风白因此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接见,周恩来对他的翻译工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