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 编辑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William Alfred Fowler,1911年8月9日-1995年3月14日),美国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文名: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
外文名:William Alfred Fowler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11年8月9日
逝世日期:1995年3月14日
毕业院校:俄亥俄州立大学
职业:天体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198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福勒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物理,1936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核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内容是关于质子与轻元素发生的核反应,这个过程对恒星内部的碳氮氧循环很重要。此后他一直到他逝世为止留在加州理工学院。他最著名的论文是1957年与玛格丽特·伯比奇、乔弗雷·伯比奇和弗雷德·霍伊尔一起写的《恒星内部的元素合成》(Synthesis of the Elements in Stars,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第29卷,第4期,547-650页)。这篇论文描写了恒星内部通过核合成的反应而形成元素的过程。福勒是在俄亥俄州利马长大的,这是一个铁路枢纽。福勒终生爱好蒸汽机车,曾搭乘最后几次通过蒸汽机车拉的火车旅游西伯利亚铁路。他60岁生日时他的同事和学生送给他一部蒸汽机车模型。
1983年福勒因其对核反应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以及对宇宙化学元素分布的解释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