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威尔伯福斯 编辑
威廉·威尔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年8月24日~1833年7月29日),英国的一名议员。
中文名:威廉·威尔伯福斯
外文名:William Wilberforce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759年8月24日
逝世日期:1833年7月29日
职业:议员
主要成就:免除英国奴隶制
信仰:基督新教
朋友:小威廉·皮特
1785年,他经过了一次“重生”的经验并成为一位福音派基督徒。
1787年,他结交了托玛斯·克拉克森(Thomas Clarkson)和一群反对奴隶贸易运动的成员,包括沙普(Granville Sharp)、波图斯主教(Beilby Porteus)、莫尔(Hannah More)和米德尔顿伯爵(Lord Middleton)。
在以上各人的劝说下,威尔伯福斯承担使命,成为英格兰废除奴隶运动的领袖之一,领导国会内的废除奴隶行动,对抗英帝国的奴隶贸易,并于1807年亲自见证《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的通过(Slave Trade Act 1807)。
威尔伯福斯亦领导多种使命和运动,包括道德重整运动、成立Society for Suppression of Vice和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在威尔伯福斯的晚年,他支持完全废除奴隶的运动,并导致《废除奴隶制度法案》(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的通过,为英帝国于1833年完全废除奴隶制度铺平道路。
他孜孜不倦地为废除奴隶制度而奔走,亦在国会通过《废除奴隶制度法案》的三天后辞世。威尔伯福斯葬于西敏寺,与其密友小威廉·皮特为邻。
威廉·威尔伯福斯被形容为多病儿。他在1767-68年间进入了赫尔河畔京斯顿的文法学校。但在其父亲去世后,他被送往在伦敦圣占士(后来在温布顿,当时这两个地方是伦敦西南面的乡村)的叔婶家。其中两年,他在普特尼读书,并被他的姨母Hannah(John Thornton的姐妹,George Whitefield的支持者)的影响,倾向于福音派基督教。
他的母亲和祖父关注这些新教人士的影响、其对于福音派(当时来说,这教派是异于圣公会的)的学习,便于1771年将威廉带回赫尔,让他在附近的Pocklington School继续学业,直到1776年。威廉的学业很好,特别是英文诗歌,他亦成为一个很好的歌唱家。
威廉·威尔伯福斯之后在1776年10月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他大多时间花在与同学的社交上,对严肃的学习缺乏投入。在这环境中,他结交了年轻的威廉.皮特,他俩自此成为终生的朋友。
他后来转而追寻类似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打牌、赌博、在深夜饮酒,他亦避免过量。(尽管他之前曾经被周围的人的这种方活方式冲激过。)他曾发现一些同学的某些行为令他感到讨厌,他亦从未参与他们一些更糜烂的行为。
虽然他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态度缺乏,凭著灵活的脑筋和高度的机智,他勉强在各项考试中合格,却没有取得荣誉学位。他在1781年获颁文学学士学位、1788年获颁文学硕士学位。
然而就在这一年,一次旅行改变了威尔伯福斯的人生轨迹。为了松弛一下选战后疲惫的身心,威尔伯福斯决定到欧洲大陆旅行,他邀请了一位在剑桥非常受人尊敬的教授米尔纳同行。米尔纳教授学识渊博,他在数学、化学、天文学方面都有贡献,同时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米尔纳非常善于向年轻人传播福音,循循善诱,令人信服。威尔伯福斯很快就被这位长者所倾倒。从一开始对福音的不屑一顾,到在马车上与米尔纳一起研究圣经,这位年轻议员开始经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这次旅行给威尔伯福斯的人生观带来巨大的冲击,他开始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感到迷惘:是回到议会,继续那永无休止的“口舌之争”,为了一己的政治地位而卷入议会斗争?还是服从内心的召唤,去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布道者?
若不是老牧师约翰·牛顿,威尔伯福斯或许已经放弃自己的政治生涯。一天夜晚,威尔伯福斯来到牛顿住处,向他倾诉。牛顿年轻时曾是奴隶贩子,在母亲去世后放弃从事奴隶贸易。牛顿建议威尔伯福斯不要退出议会,通过议会为废除奴隶贸易做出贡献。这次谈话确定了威尔伯福斯一生的方向。
威廉·威尔伯福斯
由于长期的误导,整个社会明显歧视黑人,认为他们尚未开化,野蛮落后,甚至等同一般的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又何必怜悯?更重要的是,当时奴隶交易的既得利益者在议会有许多代言人,许多议员与奴隶贩子结成利益同盟。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奴隶贸易甚至成为大英帝国经济的一个基础。 事实如此严酷,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1789年,威尔伯福斯和“克拉朋联盟”的成员们第一次提出废奴法案时,所有人都把他当作一个不懂政治的唐·吉诃德。结果可想而知,议案被轻易否决了。从此,威尔伯福斯成为议会里的“常败议员”。
有一次禁止奴隶运输的法案投票,全体议员都拂袖而去,空荡荡的议会大厅只剩下他和“克拉朋联盟”的成员。但威尔伯福斯仍不断提出废奴议案,他的坚忍,来源于对一个绝对的善恶标准的信心。
正当威尔伯福斯和“克拉朋联盟”的成员们的呼吁取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时,突然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几乎让他们前功尽弃。
1793年,法国大革命进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阶段。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贵族遭到镇压,欧洲大陆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海峡另一侧的英国贵族一时人人自危,包括废奴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都被视为“洪水猛兽”。加上威尔伯福斯在法国大革命前获得法国“荣誉公民”的称号,支持贩奴的人士便趁机造谣,指责威尔伯福斯同情法国大革命,是英国社会的“不定时炸弹”。社会气氛的逆转使支持废奴的人数开始大为减少,废奴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重挫。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806年。这一年,托利党政府下台。换上了以支持废止奴隶交易的威廉·温德姆·格伦维尔为首的辉格党政府。威尔伯福斯抓住这个机会,改变斗争策略,利用格伦维尔在上议院的影响力,先行推动《废奴贸易法案》在上议院通过。
1807年2月23日,同一法案又在下议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并成为法律。当宣布法案通过时,全体议员起立向威尔伯福斯和“克拉朋联盟”的成员鼓掌表示敬意,而威尔伯福斯则跪在议院一角,流泪祷告。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终于看到了成功的一天。而威尔伯福斯则从30岁的青年人熬成了两鬓苍苍几近“知天命”之人。
对于威尔伯福斯来说,法案的通过绝对不是全部,仅仅是一个开始。他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罪恶的奴隶制度,使每一位奴隶都有机会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威尔伯福斯随后致信他的好友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请求两国共同搜捕海上奴隶船只。
1809年,美国在英美双边会议中宣布,在星条旗下禁止奴隶贸易。
1815年,“克拉朋联盟”推动英国在维也纳和会上,促使欧洲各国同意禁止奴隶贸易。
1833年7月25日,英国政府宣布采用赎买的方式,由政府出资2000万英镑给奴隶主,以每位奴隶25英镑的价格,给所有英国本土及殖民地的奴隶自由。这时,距离威尔伯福斯第一次提出废奴法案,已经过去整整44年了。4天后,威尔伯福斯含笑离开人世。一位学者后来评价道:“威尔伯福斯等英国废奴主义者追求的平等的目的是平等得像弟兄。”“少一个奴隶,多一个弟兄”,这既是威尔伯福斯的动力,也是他的终极追求。
威尔伯福斯纪念邮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