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赫主义 编辑
马赫主义(Machism),亦名“经验批判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哲学流派。以其创始人E.马赫而得名。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指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作业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中文名:马赫主义
外文名:Machism
别名:经验批判主义
流行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创始人:马赫
经验批判主义建立了一种超越传统哲学的唯物唯心对立的中立的哲学。他们主张取消现象范围以外的存在和本质问题,科学和人类认识所及的世界就是经验世界,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他们抛弃建立一种将各门具体科学联系起来的、无所不包的综合的哲学体系的企图,同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一样,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
当时的一些哲学家乘物理学危机而根本否认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根本否认自然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根本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以至于根本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把这一切都看做人的主观感觉、意见和符号,并由此攻击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认识论。波格丹诺夫主张用马赫主义认识论代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赫自己也说:“我对康德的关系是特别的,我深为感激地承认他的批判的唯心主义是我的一切批判思想的出发点。但是,我不可能固守他的唯心主义,我很快又接近于贝克莱的见解。”后来,“我达到了近似于休谟的观点……,我都不得不认为,贝克莱和休谟是远比康德更为彻底的思想家。”马赫自己公开承认他的哲学走的是从孔德退到贝克莱、休谟的路线。与老实证主义者不同,康德还承认经验以外的世界存在,只是不可认识而已,马赫则彻底否定了经验以外还有其它本质的东西存在,这样就把哲学彻底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赫是博学的自然科学家,卓越的科学史家,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哲学教授。他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观察、理解自然界,在光学、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都有许多重大贡献,较早地系统地批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为相对论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准备。马赫的学术生涯是从物理学开始,经过科学史,然后到达哲学。他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各门科学统一的基础。他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力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批判概论》(1883)、《感觉的分析》(1885)、《我的自然科学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和同时代人对它的态度》(1901)、《认识和谬误》(1905)等。
第一,批判马赫主义的哲学前提,提出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和哲学的原则;
第二,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第三,批判马赫主义主观真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论;
第四,批判马赫主义实践观,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第五,对物理学革命成果进行哲学总结,提出物质的哲学定义。
李醒民,关于物理学危机问题的沉思——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某些观点的再认识,江汉论坛,1985;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