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电子发射 编辑
当物体吸收了光辐射后,物体内也可能产生能量较大的电子,其中一部分将运动到达物体表面,并克服表面势垒而逸出,成为发射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或光电子发射。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所形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光电子发射现象是赫兹于1887年在做电磁振荡的研究时首先发现的,但赫兹没有做进一步的探讨。在随后的十多年中,光电子发射的实验规律被逐渐确立。到1905年,爱因斯坦证明了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光辐射的频率成线性关系,并提出了定量的理论解释。以后的大量工作,使光电子发射的理论不断深入,实用的光电阴极和它的应用也迅速发展。
目录
中文名:光电子发射
外文名:Photoelectron emission
又称:外光电效应
发现人:赫兹
发现时间:1887年
发展深入:爱因斯坦定律的证明
另一方面,在一些并不利用光电效应的电子器件中,有时也会发生人们所不希望的光电子发射现象。如电子高速打到电子管阳极上,会产生X射线,这些X射线照到别的电极上,就会引起这些电极发射光电子,形成所谓的本底电流或噪声电流。这种现象对静电计管、电离计管等器件的性能提高形成严重的限制。因此,研究光电子发射现象对于电子器件来说具有普遍的重要性。
1.斯托列托夫定律
斯托列托夫定律为:当入射光的频率或频谱成分不变时,阴极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目或饱和光电流If与入射光的强度Φ成正比
2.爱因斯坦定律
爱因斯坦定律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max只与入射光的频率v成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