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内毒素 编辑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d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中文名:细菌内毒素
外文名:Endotoxin
提出时间:1890年
聚合物: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
细菌内毒素
细菌英文叫Bacteria:为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由二分裂法繁殖。若按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唯有肽聚糖为其共同成分,但其含量的多少和肽链的性质有所不同,见上图表。
蛋白质
脂蛋白(lipoprotein) 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联结在外膜与肽聚糖层之间,类脂一端经非共价键联结到外膜的磷脂上,另一端由共价键联结到肽聚糖肽链中的二氧基庚二酸残基上,使外膜和肽聚糖层构成一个整体。
外膜
外膜(outer membrane)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结构,位于肽聚糖的外侧,其结构类似细胞膜,为磷脂双层,其中镶嵌一些特异蛋白质,穿透外膜的内外双层。外膜外层分布着脂多糖分子。外膜中间有微小孔道,容许水溶性的小分子通过,以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和交换。除此之外,外膜还能防止胰蛋白酶和溶菌酶等进入,起到保护性屏障作用。
脂多糖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由多糖O抗原、核心多糖和类脂A(lipid A)三部分组成(图1-8),位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外层。多糖O抗原是由若干个低聚糖的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有特异性。核心多糖由庚糖、半乳糖、2-酮基-3-脱氧辛酸(2-keto-3-deoxyoctonic acid, KDO)等组成。类脂A是脂化的葡萄胺二糖,通过焦磷酸酯键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具有致热作用,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
细菌内毒素即:许多病原性细菌所产生的毒素。
1956年美国人Bang发现美洲鲎血液遇革兰氏阴性菌时会产生凝胶。其后Levin和Bang又搞清楚微量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也可以引起凝胶反应,从而创立了鲎试剂检测法。由于鲎试剂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已广泛用于临床、制药工业药品检验等方面。
在美国,鲎试验被称作为“细菌内毒素试验(Bacterial Endotoxin Test)收载于1980年20版美国药典。随后英、德、意、日以及中国相继在药典中收载了这一检查法。此后鲎试验逐渐替代家兔热原试验,但由于部分药品由于自身特殊性无法通过稀释法消除干扰,因此鲎试验还无法完全取代家兔热原试验。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168个品种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并收录了2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两种方法。前者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定性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比色)法,系分别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及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来定量测定内毒素。比色法又可分为终点显(比)色法和动态比色法。该方法灵敏度、精密度高。国内如厦门鲎试剂厂早在05年即有显色基质(终点显色)鲎试剂盒上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