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届毕业生 编辑
应届毕业生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学生。简单地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是应届毕业生。2021年5月13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2023年3月2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在2022年破千万后再创新高。
中文名:应届毕业生
外文名:Fresh graduates
本质:学生
类别:概念
数量:1158万(2023年)
2020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874万人。
2021届高校毕业生预计909万。为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20年12月,教育部宣布推出“组合拳”。各地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今明两年空缺岗位主要招收应届毕业生,各地要扩大地方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和科研助理招录规模,2022年起,“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增至8000人 。
2021年5月13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称,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
2023年3月2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在2022年破千万后再创新高。
某高校毕业生
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也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应届毕业生指:就是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简单地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公务员,这点大家都已经清楚,在毕业前,允许先参加考试,等拿到毕业证后再审查学历。除了顺利应届毕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有其他几种情况的考生,也可按应届生资格来对待的,也就是说,他们也可以报考限应届生报考的职位。
高校应届毕业生:指在国家承认的高校就读的,在该年份内取得毕业证书的高校学生。包括成人高考应届毕业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XX年度高校应届毕业生:指XX年年份内取得毕业证书的高校学生,一般是该年拿毕业证的学生。(注意:应届毕业生与XX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区别,应届毕业生注重就业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具体根据各省情况来定)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的都可称应届毕业生。而XX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注重年份,指国家承认的高校国民教育学历XX年毕业的所有毕业生。
1.即将要毕业的,但是还没拿到毕业证,或者已经停止学习了,处于实习状态的。
2.拿到毕业证了,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
3.高校应届毕业生,指该年度毕业的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普通应届毕业生)。
4.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指经统招的高等教育当年度毕业的学生。
报到、就业:毕业生持《户口迁移证》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办理就业录用、户口关系迁移及人事代理等手续。
落户:毕业生凭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户口关系迁移通知书》到 365便民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或各镇街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非当地籍的生源需先与当地单位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后方可出具《户口关系迁移通知书》)。
备注: a、被录用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全资(控股)企业的毕业生,须凭当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录用抄告单》办理相关手续;b、若所到档案材料欠缺的毕业生,须在其档案材料齐全后办理相关手续;c、往届未办理就业手续的毕业生参照以上程序办理;d、《聘用(劳动)合同》均须经人事劳动部门鉴证。
未落实就业单位
报到:毕业生持《户口迁移证》报到。
落户:毕业生凭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户口关系迁移通知书》到 当地公安窗口或各镇街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毕业生求职现场
■学校看重当期就业率,是因为这一数据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甚至关乎一些专业的生死。
■毕业半年之后就业率大大提高,这一事实表明,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为毕业前无法找到工作焦虑,相对于接受残缺的四年大学教育而提前找工作,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再另花半年时间找工作,也许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麦可思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最佳时间是毕业前一年到半年之间。而调查同时发现,2007届毕业生毕业时已经落实工作的比例(官方数据为70%),大大低于半年后的就业率87.5%。
毕业生求职
企业拒绝应届毕业生的理由并不荒谬,但却太过绝对、片面。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应届大学毕业生也一样,虽然有不足的一面,但也有不少有利之处。
1.大学生可塑性较强
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淳朴无华,较易适应企业的需求,包括技术要求、制度要求和文化要求,这样的优势是其他求职群体所不具备的。
2.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
由于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不尽如人意,在客观上增强了其对岗位的热爱程度。有调查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应届大学生对首次就业的企业存有感激和依赖感;在运作规范的企业中,应届大学生的流失率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3.大学生的薪酬要求较低
眼高手低曾是大学生的通病,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使他们的就业观念日趋理性。前不久,上海市公安局招聘文职雇员,平均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仍吸引3万余名求职者报名,其中许多都是应届大学生。企业人事经理也反映,和大学生谈工资福利是最有弹性的。
4.大学生并非经历“空白”
许多用人单位的决策者以为,只有参加工作两年以上,才算有了经历。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大学生虽没有正式工作的经历,但却有学习知识的经历和社会实践的经历。据了解,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抽时间参加了社会实习,有的学生还根据专业进行挂职实习,这些经历都有助于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还须一提的是,有些高新技术产业,如it、通讯、生物等领域,对从业人员技术功底和技术新鲜度的要求较高,而大学生在学校能够接触最新技术,这一优势有时完全可以弥补其他的不足。
应该看到,大学生所遭遇的就业障碍,并不完全来自大学生本身,而在于社会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的决策者对其了解不够,或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笔者并非认为,大学生就不可以从事低端职业,关键在于要人尽其才。笔者觉得,无论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角度看,还是从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都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信息量不足。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大量地从网络、报刊、广播电视,职业中介、人才交流市场获取招聘信息;更难从熟人、亲戚朋友、同学等多渠道获取谋职信息。
三是,异地求职难度大。由于人往高处走,不愿回原籍的毕业生在异地人生地不熟,花费难支,时间难熬。
四是,婚姻问题。有些大学生恋人双双同时要在同一城市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难度更大。
五是,眼高手低,家长和本人甚至好高骛远。职业规划也不明确,还有些盲目攀比。
六是,急求高薪。有的没有认识到初次工作即为必须的深造与锻炼,因而不能适应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及职位等等循序渐进的规律。其结果如《中华诗词》中左河水词曰:历尽寒窗出校堂,万千期盼系儿郎。天涯应聘茫茫路,壮志经风道道伤。思女友,梦爹娘,泪融短信诉衷肠!悠悠日月临年岁,心恐无颜见故乡。因此,毕业生还应树立现实的就业观。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这是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100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