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劳恩霍夫协会 编辑
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总部位于德国,协会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Joseph von Fraunhofer)的名字命名,是面向应用程序研究的世界领先组织。它专注于与未来相关的关键技术,并利用工商业成果,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作为创新发展和科学卓越的指南和发起者。弗劳恩霍夫协会通过启发性的思想和可持续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来促进科学和商业发展,并帮助塑造我们的社会和未来。该组织成立于1949年,在德国设有75个研究所和研究机构。
中文名: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外文名: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德文)Fraunhofer-Gesellschaft(德文)Fraunhofer Society(英文)
简称:弗劳恩霍夫协会
属性:公益非营利科研组织
所属国家:德国
成立时间:1949年3月26日
现任领导:莱蒙·纽格鲍尔教授(主席)
研究所数:74个
2016技术发明数达6762件,已申请专利为608项。不同于马克普朗克研究协会,弗劳恩霍夫协会致力于面向工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塑造技术,设计新产品,改善卫生,通信,安全,节能,环保等生产方式和技术。
经费模式
弗劳恩霍夫协会致力于开展国际合作,在美国设有研究中心,在亚洲若干国家设有代表处,通过这些机构协会,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业务与合作,展现未来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研发项目的委托部门
1952年,德国联邦经济部宣布FhG为德国校外三大研究组织之一(与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并列)。关于德国夫琅禾费学会是否应利用自身的设施对应用研究予以支持的问题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议。
1954年起,该协会成立了第一个研究所。至1956年,它与德国国防部合作建设研究设施。在1959年,FhG由9所研究机构组成,雇员135名,预算为360万德国马克。
弗劳恩霍夫协会
至1969年,FhG拥有19个研究所和超过1200名雇员。预算为3300万德国马克。与此同时,“夫琅禾费协会发展促进委员会”为FhG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规划。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种融资模式,使协会与自身的商业成就紧密相连。这一模式便是后来著名的“夫琅禾费模式”。 该模式于1973年通过了联邦内阁和联邦与州委员会的批准。同年,FhG的执行委员会及其中央行政机构迁入慕尼黑Leonrodstraße 54号。 FhG的中小企业研究咨询促进计划设立,并在日后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
1977年,FhG的部分行政所有权归属德国国防与 。
弗劳恩霍夫协会
1987年,夫琅禾费集成电路研究所开始开发一种音频压缩算法,成为了后来ISO-MPEG Audio Layer-3标准(ISO/IEC 11172-3和ISO/IEC 13818-3)即MP3。
至1988年,国防科研只占FhG全部支出的10%左右。
至1989年,FhG拥有近6400名雇员,37所研究所,总预算7亿马克。
1991年,德国统一,FhG面临将众多前东德研究机构作为分支机构与现有研究所合并的挑战。
1993年,FhG总预算超过1亿德国马克。
2000年,在FhG的使命声明中,将FhG定位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国家和国际化的积极的应用研究机构赞助组织。
2000与2001年间,德国数学和数据处理协会GMD(Gesellschaft für Mathematik und Datenverarbeitung)下属的各研究所和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德国联邦教研部的倡议下与FhG合并。
2002年,原本隶属莱布尼茨联合会(WGL)的海因里希赫兹研究所柏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划归FhG。该合并使FhG的预算首次超过10亿欧元。
2003年,FhG总部迁至慕尼黑。 FhG制定了严格具体的使命声明,声明总结了协会的基本目标,协会“文化”所需的“价值与指导原则”也得以确立。声明中,协会承诺将增加女性员工的机会,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并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2004年,原夫琅禾费集成电路研究所下属“夫琅禾费电子媒体技术工作组”取得独立研究所地位,成为了夫琅禾费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IDMT。这种新的盟友和课题组,能够帮助FhG在现有的权限下提高自身的市场运作就绪水平。
2011年,时任协会主席汉斯·约克·布凌格教授(Hans·Joerg Bullinger)与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强领域合作。
缩写 | 地点(德语) | 德语 | 英文 | 中文 |
IEG | Bochum | Energieinfrastrukturen und Geothermie | Energy Infrastructures and Geothermal Systems | 能源基础设施和地热系统研究所 |
IBP | Stuttgart | Bauphysik | Building Physics | 建筑物理研究所 |
IWKS | Hanau | Wertstoffkreisläufe und Ressourcenstrategie IWKS | Materials Recycling and Resource Strategies IWKS | 材料循环利用与资源战略研究所 |
IVI | Dresden | Verkehrs- und Infrastruktursysteme | Transport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Systems | 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研究所 |
IME | Aachen | Molekularbiologie und Angewandte Oekologie – Bereich Molekularbiologie | Molecular Bi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 Division Molecular Biology | 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生态研究所 |
IESE | Kaiserslautern | Experimentelles Software Engineering | Experimental Software Engineering | 实验软件工程研究所 |
IVV | Freising | Verfahrenstechnik und Verpackung | Process Engineering and Packaging | 加工与包装技术研究所 |
IEG | Cottbus | Energieinfrastrukturen und Geothermie | Energy Infrastructures and Geothermal Systems | 能源基础设施和地热系统研究所 |
IBP | Holzkirchen | Bauphysik | Building Physics | 建筑物理研究所 |
FIT | Sankt Augustin | Angewandte Informationstechnik |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应用信息技术研究所 |
ISE | Freiburg | Solare Energiesysteme | Solar Energy Systems | 太阳能研究所 |
ISST | Dortmund | Software- und Systemtechnik | Softwar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 软件和系统技术研究所 |
WKI | Braunschweig | Holzforschung, Wilhelm-Klauditz-Institut | Wood Research, Wilhelm-Klauditz-Institut | 木材研究所 威廉-克劳蒂茨研究所 |
IKS | München | Kognitive Systeme | Cognitive Systems | 通讯技术系统研究组 |
ITEM | Hannover | Toxikologie und Experimentelle Medizin | Toxicology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 毒理学和实验医学研究所 |
IEE | Kassel | Energiewirtschaft und Energiesystemtechnik | Energy Economics and Energy System Technology | 能源经济和能源系统研究所 |
IWU | Chemnitz | Werkzeugmaschinen und Umformtechnik | Machine Tools and Forming Technology | 模具和成型技术研究所 |
FEP | Dresden | Organische Elektronik, Elektronenstrahl- und Plasmatechnik | Organic Electronics, Electron Beam and Plasma Technology | 电子射线和等离子技术研究所 |
IAPT | Hamburg | Additive Produktionstechnologien IAPT |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APT | 添材生产技术研中心 |
IPT | Aachen | Produktionstechnologie | Production Technology | 制造技术研究所 |
IMS | Duisburg | Mikroelektronische Schaltungen und Systeme | 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and Systems | 微电子电路和系统研究所 |
IPM | Freiburg | Physikalische Messtechnik | Phys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物理测量技术研究所 |
IST | Braunschweig | Schicht- und Oberflächentechnik |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hin Films | 层和表面技术研究所 |
IWM | Freiburg | Werkstoffmechanik |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材料力学研究所 |
IWKS | Alzenau | Wertstoffkreisläufe und Ressourcenstrategie IWKS | Materials Recycling and Resource Strategies IWKS | 材料循环利用与资源战略研究所 |
IAO | Stuttgart | Arbeitswirtschaft und Organisation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劳动经济和组织研究所 |
SIT | Darmstadt | Sichere Informationstechnologie | Sec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安全信息技术研究所 |
EMI | Freiburg | Kurzzeitdynamik, Ernst-Mach-Institut | High-Speed Dynamics, Ernst-Mach-Institut | 瞬时动态研究所 |
INT | Euskirchen | Naturwissenschaftlich-Technische Trendanalysen | Technological Trend Analysis | 自然科学技术趋势分析研究所 |
IMW | Leipzig | Internationales Management und Wissensökonomie |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Economy | 国际管理和知识经济研究所 |
IGD | Darmstadt | Graphische Datenverarbeitung | Computer Graphics Research | 图像数据处理研究所 |
IOF | Jena | Angewandte Optik und Feinmechanik | Applied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 应用光学和精密机械研究所 |
FOKUS | Berlin | Offene Kommunikationssysteme | Op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开放通讯系统研究所 |
IOSB | Karlsruhe | Optronik, Systemtechnik und Bildauswertung | Optronics, System Technologies and Image Exploitation | 光电、系统技术及图像处理研究所 |
IPMS | Dresden | Photonische Mikrosysteme | Photonic Microsystems | 光电微系统研究所 |
IBMT | Sulzbach | Biomedizinische Technik |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 |
ISI | Karlsruhe | System- und Innovationsforschung | System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 系统和创新研究所 |
ITWM | Kaiserslautern | Techno- und Wirtschaftsmathematik | Industrial Mathematics | 技术数学与经济数学研究所 |
IPA | Stuttgart | Produktionstechnik und Automatisierung |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 生产技术和自动化研究所 |
IGB | Stuttgart | Grenzflächen- und Bioverfahrenstechnik |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 界面技术和生物工程研究所 |
IKTS | Dresden | Keramische Technologien und Systeme | Ceramic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 陶瓷技术和系统研究所 |
IOSB | Ettlingen | Optronik, Systemtechnik und Bildauswertung | Optronics, System Technologies and Image Exploitation | 光电、系统技术及图像处理研究所 |
AISEC | München/Garching | Angewandte und Integrierte Sicherheit | Applied and Integrated Security | 应用集成安全研究组 |
MEVIS | Bremen | Digitale Medizin | Digital Medicine | 医学图像计算研究所 |
IPK | Berlin | Produktionsanlagen und Konstruktionstechnik | Production Systems and Design Technology | 生产设备和设计技术研究所 |
IAF | Freiburg | Angewandte Festkörperphysik | Applied Solid State Physics | 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 |
IMWS | Halle | Mikrostruktur von Werkstoffen und Systemen | Microstructure of Materials and Systems | 材料和系统微结构研究所 |
ISC | Würzburg | Silicatforschung | Silicate Research | 硅酸盐研究所 |
ISIT | Itzehoe | Siliziumtechnologie | Silicon Technology | 硅技术研究所 |
IZFP | Saarbrücken | Zerstörungsfreie Prüfverfahren |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无损检测研究所 |
IGP | Rostock | Großstrukturen in der Produktionstechnik | Large Structures in Production Engineering | 大型结构生产技术研究所 |
IFAM | Bremen | Fertigungstechnik und Angewandte Materialforschung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Materials | 生产技术和应用材料研究所 |
IDMT | Ilmenau | Digitale Medientechnologie |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 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 |
FHR | Wachtberg | Hochfrequenzphysik und Radartechnik | High Frequency Physics and Radar Techniques | 高频物理和雷达技术研究所 |
LBF | Darmstadt | Betriebsfestigkeit und Systemzuverlässigkeit | Structural Durability and System Reliability | 生产和系统可靠性研究所 |
IKTS | Hermsdorf | Keramische Technologien und Systeme | Ceramic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 陶瓷技术和系统研究所 |
EMFT | München | Mikrosysteme und Festkörper-Technologien | Microsystems and Solid State Technologies | 模块化固体物理研究组 |
FKIE | Wachtberg | Kommunikation,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 und Ergonomie |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Ergonomics | 通讯、信息处理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所 |
EMB | Lübeck | Marine Biotechnologie und Zelltechnik | Marine Biotechnology and Cell Technology |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组 |
IMM | Mainz | Mikrotechnik und Mikrosysteme | Microengineering and Microsystems | 微米技术与微系统研究所 |
UMSICHT | Oberhausen | Umwelt-, Sicherheits- und Energietechnik |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Energy Technology | 环境、安全和能源技术研究所 |
IML | Dortmund | Materialfluss und Logistik | Material Flow and Logistics | 物流研究所 |
IGCV | Augsburg | Gießerei-, Composite- und Verarbeitungstechnik | Casting, Composite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 铸造、复合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所 |
IWES | Bremerhaven | Windenergiesysteme | Wind Energy Systems | 风能和能源系统研究所 |
ICT | Pfinztal (Berghausen) | Chemische Technologie | Chemical Technology | 化学技术研究所 |
IISB | Erlangen | Integrierte Systeme und Bauelementetechnologie | Integrated Systems and Device Technology | 系统集成和元件研究所 |
IEM | Paderborn | Entwurfstechnik Mechatronik | Mechatronic Systems Design | 机电自动化系统研究所 |
IZI | Leipzig | Zelltherapie und Immunologie | Cell Therapy and Immunology | 细胞治疗和免疫学研究所 |
IAIS | Sankt Augustin | Intelligente Analyse- und Informationssysteme | Intelligent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 智能分析和信息系统研究所 |
HHI | Berlin | Nachrichtentechnik, Heinrich-Hertz-Institut | Telecommunications, Heinrich-Hertz-Institut | 通讯技术研究所 |
IZM | Berlin | Zuverlässigkeit und Mikrointegration | Reliability and Microintegration | 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 |
IRB | Stuttgart | Raum und Bau | Information Center for Planning and Building | 建筑信息中心 |
IAP | Potsdam | Angewandte Polymerforschung | Applied Polymer Research | 应用聚合物研究所 |
IFF | Magdeburg | Fabrikbetrieb und -automatisierung | Factory Operation and Automation | 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SCAI | Sankt Augustin | Algorithmen und Wissenschaftliches Rechnen | Algorithm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 算法和科学计算研究所 |
IME | Schmallenberg | Molekularbiologie und Angewandte Oekologie – Bereich Angewandte Oekologie | Molecular Bi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 Division Applied Ecology | 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生态研究所 |
ENAS | Chemnitz | Elektronische Nanosysteme | Electronic Nano Systems | 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 |
IIS | Erlangen | Integrierte Schaltungen | Integrated Circuits | 集成电路研究所 |
IWS | Dresden | Werkstoff- und Strahltechnik | Material and Beam Technology | 材料和射线技术研究所 |
ILT | Aachen | Lasertechnik | Laser Technology | 激光技术研究所 |
弗劳恩霍夫协会
近15000科研人员(包含德国合作院校的教授与参与实习的学生与研究生)一年为3000多企业客户完成约10000项科研开发项目,年经费逾21亿欧元。弗劳恩霍夫(Fraunhofer)的约70%的订单来自工业界以及公共资助的研究项目。 联邦和州政府将大约30%的资金作为基本资金投入使用,因此这些机构已经可以开发出问题解决方案,这将在几年内对企业和社会至关重要。
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为企业及各方面提供科研任务,主要采取“合同科研”的方式。实践证明,这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捷径。通过“合同科研”的方式,客户享有弗劳恩霍夫协会各研究所的研发科技积累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的服务,通过研究所的多学科合作,可直接、迅速的得到为其“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其研究所组成了若干科研联合组,通过联合组内相关研究所、学科、题目的密切合作,以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对工艺技术的需求。
弗朗霍夫学会非常重视学会及各研究所的战略计划制定与评价工作。 与马普一样,弗朗霍夫学会对研究所的评价由研究所从外部聘请的学术委员会承担。但专家的构成与聘任方式上与马普不同,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各占一半,每个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人数约10人,50%的专家来自国外;专家由研究所聘请,并且一般为终生聘任。评价的程序与马普相似,包括阅读研究所状态报告与到研究所实地考察两个部分,实地考察的评价时间也是2-3天。因其应用研究的特征,其评价内容与标准与马普不同,弗朗霍夫学会对研究所的评价主要考察研究所的科技竞争力以及完成战略计划的情况,特别关注的评价指标包括研究所获得的年度总经费中外争经费是否达到70%的比例、在外争经费中从企业获得项目经费的数量以及从欧盟获得经费的数量、专利数量、客户满意度、提供的技术与成果情况以及人员状况等。出版物一般不作为考察指标。专家撰写的评价报告主要用于指导研究所的发展,同时提供给学会主席,但总部一般不将评价结果用于研究所的资源配置等方面,这与其经费来源主要为外争项目有关。弗朗霍夫学会对研究所的评价每年一次。
反观各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技术上的重合和业务上的竞争通常都是鼓励的,并且是一种良性的竞争,谁拥有更敏锐、更优秀的科研创新能力,谁就能够做得更好,获得更多企业的关注。然而,研究所之间通常更多地是选择分工合作的方式 为企业提供更强健和全面的解决方案,各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互相依存要求研究所之间更多的是协同合作,而非直接的强硬竞争。
因此,弗劳恩霍夫还经常以自身的号召力主导创新聚集区,整合局部地区关键企业、技术、高校等机构,针对某个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协同机构创新实例。
例如,2016年由协会发起的面向工业大数据的旗舰项目:工业数据空间,即是由十二个协会旗下研究所共同来承担研发任务 ,目的在于凝聚各方的研发力量解决工业4.0的数据共享的重大难题,比如位于慕尼黑的弗劳恩霍夫应用集成信息安全研究所(AISEC)负责提供工业4.0跨领域数据可信任共享和信息安全、北莱因圣奥古斯汀郡的智能分析和信息系统研究所(IAIS)则负责智能大数据分析的课题研究等。
科研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弗劳恩霍夫协会在这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模式。
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中,既有核心的资深科研人员,也有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合同制研发人员,这部分人员占到了60%的比例。正是因为弗劳恩霍夫面向企业合作的特性,常常会要求人员常驻企业内部开发项目,这种人才共享机制本质上保障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转移,而产学研的本质上就是创新科研人才的培养和转化。此外,担任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所长以及主要负责人通常都是合作高校中的全职教席教授(Lehrstuhl),这一方面保障了研究所的人才供给,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的基础科研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向客户的实践平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