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同粒子 编辑
全同粒子(identical particles)是指具有完全相同内禀属性的粒子。 自然界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粒子,如电子、 质子 、中子、光子、π介子 等。它们可以是基本粒子,也可以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复合粒子(如α粒子)。以电子为例,不管其来源如何,根据实验测定 ,每个电子的静止质量均为me=9.109534(±47)×10-31 Kg ,电荷为-e ,自旋为ħ/2。每一种粒子各自具有特定的内禀属性,包括 静质量、电荷、自旋、磁矩、寿命等。量子力学中把属于同一类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内禀属性的粒子称为全同粒子。
中文名:全同粒子
外文名:identical particles
特征:具有完全相同的内禀属性的粒子
领域:物理
学科:量子力学
性质:粒子
全同粒子
全同粒子组成的多体系的哈密顿量,对于任何两个粒子交换是对称(不变)的。实验表明,全同粒子体系状态的交换对称性,取决于粒子的自旋。量子力学中这种全同性导致全同多粒子体系波函数对于粒子交换的对称性 。对于自旋是ħ整数倍(包含0)的粒子,如π介子(自旋为0)和光子(自旋为ħ),波函数对于任何两个全同粒子交换是对称的(不改变正负号),称为玻色子。对于自旋是ħ的半奇数倍的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自旋为ħ/2),波函数对于任何两个全同粒子交换是反对称的(改变正负号),称为费米子。
粒子全同性不应认为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可观测量。全同费米子体系必须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它是理解化学元素周期律(原子中的电子壳结构)的关键。量子力学出现后,在全同性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原理。泡利原理是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全同玻色子体系则允许任意多个粒子处于同一量子态,在适当条件下则可能出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
一个由若干个全同粒子组成的物理体系,其运动状态的全部性质原则上应该可以由外部的“观测者”(例如其他基本粒子)通过同这个体系的相互作用而一一查明。假如交换体系中任意两个粒子(第i个和第j个)的运动状况,因为实行交换的粒子是全同的,外界“观测者”的观测结果显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所以必须认为粒子i和j实行交换后体系仍处于同一运动状态。这个观点以及下面说的波函数具有交换对称性或反对称性通常称为全同性原理。如以Ψ表示交换前描述体系状态的波函数。pijΨ 表示交换后体系的波函数,Ψ和pijΨ 既然描述同一状态,它们最多相差一个常数因子。由于接连交换两次波函数必须还原,这个常数因子只能是±1。当pijΨ=+Ψ,就称体系状态为交换对称的;当pijΨ=-Ψ,则称为交换反对称的。
实验表明,全同粒子体系状态的交换对称性,取决于粒子的自旋,凡是自旋等于h-整数倍(0,h-,2h-,…)的全同粒子系,波函数是交换对称的,并遵守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法则。这类粒子称为玻色子。凡自旋等于h-的半整数倍(h-/2,3h-/2,…)的全同粒子系,波函数是交换反对称的,并遵守费密-狄拉克统计法则,这类粒子称为费密子。光子(自旋为h-),α粒子π介子(自旋为0)则是玻色子;电子、质子、中子(自旋为h-/2)则是费密子。对于全同费密子体系,体系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同时处于相同的单粒子态。即每一个单粒子态最多只能容纳一个粒子。这个结论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玻色子体系不受泡利原理的限制,而且,由于粒子总是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玻色子有向基态能级凝聚的倾向,这是产生低温超导和超流现象的基本原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