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应原理 编辑
对应原理,是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提出的一条从原子的经典理论过渡到量子理论的原则。对应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原子范畴内的现象与宏观范围内的现象可以各自遵循本范围内的规律,但当把微观范围内的规律延伸到经典范围时,则它所得到的数值结果应该与经典规律所得到的相一致。玻尔提出的对应原理是旧量子论的第二个基础性原理,这一原理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定态跃迁时经典力学对量子力学的形式适应性。该原理的确立,使得电子运动学与发射辐射特征之间具有了关联,并成为量子理论中分析那些涉及发射辐射精细问题(如光谱线强度、谱线极化)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概念工具,对于那些通过周期系统和条件周期系统不能获得解决的问题,对应原理导出的结果也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
中文名:对应原理
外文名:Correspondenceprinciple
提出者:玻尔
性质:从原子经典理论过渡到量子理论
提出时间:1914年
应用与发展:海森伯完成了矩阵力学
玻尔提出的对应原理是旧量子论的第二个基础性原理,这一原理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定态跃迁时经典力学对量子力学的形式适应性。该原理的确立,使得电子运动学与发射辐射特征之间具有了关联,并成为量子理论中分析那些涉及发射辐射精细问题(如光谱线强度、谱线极化)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概念工具,对于那些通过周期系统和条件周期系统不能获得解决的问题,对应原理导出的结果也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
因此,对应原理可以用极限概念加以描述,这对于透彻理解其物理思想是至关重要性的。对应原理一般可有两种表述方式:
(1)在大量子数极限情况下,量子体系的行为将渐近地趋于经典力学体系。
(2)在普朗克常数h趋于零的极限情况下,量子力学可以形式地过渡为经典力学。
在对应原理的指导下,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于1925年完成了矩阵力学。由于以往的理论知识个别地、即兴地应用对应原理,因而具有设法给出种种答案的特征,海森伯却与此不同,他想得出处理问题的首尾一贯的方法。为此,他放弃了从因果上追寻原子内电子行为这一处理问题的方法,而追求一种求解与实验事实直接对应的原子的总能量和跃迁几率的方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