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储程序控制 编辑
存储程序控制即为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存储原理),在运行时,控制器按地址顺序取出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指令(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然后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功能,遇到转移指令时,则转移到转移地址,再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程序控制)。
20世纪30年代中期, 冯·诺依曼大胆的提出,抛弃十进制,采用二进制作为数字计算机的数制基础。同时,他还说预先编制计算程序,然后由计算机来按照人们事前制定的计算顺序来执行数值计算工作。冯·诺依曼和同事们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现代计算机雏形,并确定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冯·诺依曼的这一设计思想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冯·诺依曼成功将其理论运用在计算机的设计之中,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是吸收了冯·诺依曼设计思想的剑桥大学于1949年研制的EDSAC,由于他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贡献,因此冯·诺依曼又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又称冯·诺依曼原理。
一般情况下按存放地址号的顺序,由小到大依次执行,当遇到条件转移指令时,才改变执行的顺序。每执行一条指令,都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把指令从内存中送往译码器,称为取指;第二步,译码器把指令分解成操作码和操作数,产生相应的各种控制信号送往各电器部件;第三步,执行相应的操作。这一过程是由电子路线来控制,从而实现自动连续的工作。在运行时,控制器按地址顺序取出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指令(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然后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功能,遇到转移指令时,则转移到转移地址,再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
存储程序控制的要点是:数字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
根据存储程序控制结构构成的计算机,必须具有如下功能:
1、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
2、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
3、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
4、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
5、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
为了完成上述的功能,计算机必须具备五大基本组成部件,包括:
1、 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
2、 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
3、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
4、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
5、 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