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望二十三世 编辑
意大利籍教皇圣若望二十三世(Saint John XXIII,1881年11月25日-1963年6月3日,1958~1963年在位),原名安吉洛·朱塞佩·隆卡利(Angelo Giuseppe Roncalli)。登位时已77岁,在位不到5年,但他所开创的天主教新变化意义深远,在位时期堪称天主教会史中新时代的开端。2000年,若望二十三世因1966年加大利纳·卡皮塔尼(Caterina Capitani)修女的奇迹痊愈而获当时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列为真福品。2013年7月5日,梵蒂冈发表通告证实,虽然缺少第二次奇迹的认证,教皇方济各还是特例通过了若望二十三世的圣人列品案。
中文名:圣若望二十三世
外文名:Saint John XXIII
别名:约翰二十三世
国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881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1963年6月3日
职业:教皇
出生地:意大利
信仰:天主教
约翰二十三世
1959年的若望二十三世。
庇护十二世死于1958年10月,隆卡利经过反复12次投票当选为教皇,称若望二十三世。登位后不久宣布近百年来一直未曾举行的普世会议。按照若望设想,这次会议本应结束过去的仇恨,使天主教认清在基督教分裂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责任,从而重建统一的基督教会。约翰有长时间同东正教会交涉的经验,热衷于基督教统一事业,但是教廷人士无法接受他的开诚布公精神。
若望二十三世荣登《时代》1962年度风云人物
教皇若望二十三世之臂章
1959年6月29日,发表《在伯多禄座位》,解释真理、合一与和平的意义。1959年7月31日,发表《我们的司铎》:纪念法国亚尔斯本堂神父圣味亚奈逝世一百周年,并解释司铎生活问题。1959年9月29日,发表《念玫瑰经通谕》。1959年11月28日,发表《牧者》:纪念教皇本笃十五世《天至大通谕》四十周年,论传教事工与训练本地神职之目标。1961年5月15日,发表《慈母与导师》(Mater et Magistra),论近代社会问题,强调个人与社会团体间的合作,反对民族或阶级斗争。1961年11月11日,发表《永远的天父》:纪念圣良一世大教皇。1962年7月1日,发表《忏悔吧》:解释告罪圣礼的重要性。1963年4月11日,发表《和平通谕》(Peace in Terris)强调以和平与国家平等、合作、互信取代武备竞争。又被称为和平教皇。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约翰二十三世召开第二次大公会议(又称“第二次梵蒂冈会议”,1962-1965)。
背景:当时二十世纪中期,科技与科学普遍进步。电的发明、汽车、报纸、广播媒体、电视、飞机、无线电、原子能相继发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但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增大、各国相继摆脱殖民主义,国家主义兴起。天主教继第一次梵蒂冈会议后,虽然威权增加,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依然活在无神政府之下,与教会毫无关系。面临这种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工作道德极剧变化的时代,教会要如何适应时代。基于此,约翰于上任第三个月即提出召开第二次梵蒂冈会议的构想。
目的:将各样的的议题“提出来讨论”,使教会适应时代(Aggiornamento)改进教会教牧工作,恢复教友活力,增进教友信仰。
贡献与决议:邀请远东与非洲黑人代表出席,及基督教各宗派及代表列席旁听。发表普世主义的通谕,承认与天主教无关的教会也是基督的教会,并准备参与普世教会运动。发表宗教自由宣言,宣布个人与团体享有宗教自由。发表圣礼仪式的宪章,容许在仪式中使用本国语言。强调圣经重要性。
会议结束时间:直至1965年保禄六世(Paul XI)任内才结束。
大公主义运动为约翰教皇任内最重要的一件事工,促进与其他宗教的合一。为了建立与东正教的关系,派代表参加普世基督教会。1960年成立“促进基督合一”秘书处,主席为耶稣会的贝亚枢机主教。1961年派代表访问君士坦丁堡主教,并于同年11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世界宗教会议。为了犹太人,删除圣瞻礼六礼仪中“为固执”的犹民祈祷等字。1962年,他最后一次访问美国,肯尼迪总统也热情的款待他。1963年首次访问意大利总统。与苏联对谈,关心铁幕中的教会。
1963年6月3日逝世,享年82岁。在位时间虽然仅有四年七个月,却为普世的信徒所哀悼,以“善良的教皇若望”永留史册。
《灵修日记》:逝世后出版的作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