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氘 编辑
氘是氢的同位素,又称重氢,化学符号为D或2H,常温下氘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在地球上的丰度为0.015%,它在普氢中的含量很少,且大多以重水D2O即氧化氘形式存在于海水与普通水中。氘是氢的同位素,由一个质子、一个中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由1931年美国 H.C.尤里和 F.G.布里克维德在液氢中发现氘。海水中氘的质量浓度大约为 30 mg/L。氘气在军事、热核实验和光纤制造上均有广泛的应用。
中文名:氘
外文名:deuterium
别名:重氢
化学式:D或2H
熔点:18.73 K
沸点:23.65 K
外观:无色、无味气体
相对原子质量:2.01410
丰度:在地球上丰度为0.015%
性能 | 单位 | 数值 | 性能 | 单位 | 数值 |
分子量 | 4.028 | 导热系数 | w/(m·K) | 0.1289(气体101.325kPa,0℃) | |
密度 | kg/m3 | 0.180(101.325kPa,0℃) | 1264(液体,-252.8℃) | ||
169(平衡状态,-252.8℃) | 比容 | m3/kg | 5.987(101.325kPa,21.2℃) | ||
临界温度 | ℃ | -234.8 | 熔点 | K | 18.73 |
临界压力 | kPa | 1664.8 | 沸点 | K | 23.65 |
关于天然元素的同位素问题,从1913年开始科学家就进行了研究,当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想精确测量原子量。后来人们仔细研究了某些元素的带光谱,在氧和氮中发现了稀有的同位素。尤里和他的同事们重新考虑了氢,他们用分馏液态氢的方法以浓缩稀有同位素,终于从光谱上显示出了氘。氘是核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同位素,它在核反应堆的研发工作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由于发现了氘,尤里获得了193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电解重水法
氘主要的化合物为重水(D2O),气态氘可用钠或赤热的铁分解重水,或在碳酸钠存在时电解重水获得,重水电解是制取氘的主要方法。重水电解制氘原理与电解水制氢原理完全相同,在阴极上产生氘气,在阳极上产生氧气,但其使用固体电解质-磺酸基团结合在聚四氟乙烯上,导电介质是水合氘离子(D+・D2O),而磺酸基是不移动的。
采用普通电解水装置,以氘氧化物为电解质(如:KOD、NaOD),或者采用SPE( SolidPolymer Elec-trolyte)膜电解槽电解重水,在阴极上可得到丰度为99%的氘气,再经过分离、净化可得到高纯氘产品。此法技术含量高,规模可大可小,易于控制,安全可靠。
钯膜或金属氢化物法
由于氘化物的分解压高于氢化物的分解压,同一金属对氢、氘吸收平衡压与分解平衡压不同,利用这种压差特性以及它们的活化能差别就可以进行氢、氘的分离,其适合于对含氘气体进行分离净化使用及核电站托卡马克废气的回收利用。
液氢精馏法
氘在天然氢中的含量为0.0139%~0.0156%,D2的沸点为23.5K,H2为20.38K,HD(氘化氢)的沸点为22.13K。由精馏液氢来制取氘气,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在低温精馏时首先浓缩的是HD,HD必须经催化剂转化为D2,HD、H2的平衡混合后才能继续精馏浓缩。低温精馏分离氢同位素的流程主要有4种,即四塔流程、三塔流程、二塔流程及带有侧线返回进料平衡装置的二塔流程。
杂质氮气的脱除,杂质氮气主要来源是空气在重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以及系统的污染渗透,降低氮气含量需要做好系统的密封性,同时也可利用活性炭、硅胶或分子筛等吸附剂在低温情况下吸附使氮气降低。
杂质氧气的脱除,杂质氧气主要来源于电解水分解的氧,同时也有管路系统的渗透而引入的氧,利用脱氧催化剂进行杂质氧的脱除。
杂质HD的脱除,电解重水制取的氘气中含量最大的杂质是HD,HD的去除可采用热循环吸附工艺(TCAP),该方法使用的工作介质是Pd-Al2O3,HD含量也可利用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低温吸附分离来降低。
杂质H2的脱除,氘中杂质H2的去除可采用钯膜或金属氢化物法,特别是对于重水电解所得氘气的净化非常合适。氢和氘在金属中都以原子状态存在,氢在金属中的吸附力大于氘,氢杂质优先牢固吸附在金属中形成氢化物,由此氘中氢就被除去,高纯氘流出。经过一定的时间再将氢化物进行加温、真空脱附等措施,从而获得高纯氘。
氢灯和氘灯是紫外区的常用光源,它们在180~375nm波长范围内产生连续辐射,在相同操作条件下,氘灯的发射强度比氢灯约大4倍。玻璃对这段波长范围内的辐射有强烈吸收,必须采用石英光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时配有紫外和可见两种光源。
2022年12月,研究发现,在低温环境下形成含氮分子的过程中,紫外线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获得了氘隐藏于星际空间有机物中的观测证据。
氘气瓶装气体产品在运输储存、使用时都应分类堆放,应贮存于阴凉、通风场所,温度不宜超过30 ℃,场所需配置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堆放在一起,不准靠近明火和热源,应做到勿近火、勿沾油蜡、勿暴晒、勿重抛、勿撞击,严禁在气瓶身上进行引弧或电弧,严禁野蛮装卸。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气瓶及附件破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