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会议 编辑

北美殖民地大陆会议、合众国大陆会议

大陆会议大陆会议

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是1774年至1781年英属北美殖民地(十三州)以及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机构和临时政府,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代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国务院职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作用,一共举办了两届。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陆会议

外文名:Continental Congress

存在时期:1774年至1781年

类别:立法机构、临时政府

共举:两届

第一届大陆会议

编辑

会议背景

1603-1733年,英国陆续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至阿帕拉契亚山脉之间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的居民是来自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移民。这些移民的大多数是下层劳动群众,且多为新教徒。由于早期的移民多数来自英国,他们不仅带来了英国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具有民主意识。这些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中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北部4个殖民地合称新英格兰(马萨诸塞、罗德岛、新罕布什尔和康涅狄格),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中部4个殖民地(宾夕法尼亚、纽约、新泽西和特拉华)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有“面包殖民地”之称。半封建的租佃制在这里大量存在。南部5个殖民地(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盛行种植园奴隶制,从非洲输入了大量的黑人奴隶。种植园奴隶制实质上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的孪生物。英属北美三类殖民地的经济各有特点,其共同之处是它们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有较高程度的发展。这就为正在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的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英国设立贸易局,派驻北美总督及官员统治和管理北美殖民地。按照英国控制的程度,其北美殖民地可分成三类:第一类由英王派的总督直接统治,是王家殖民地;第二类由殖民地业主任命总督再经英王批准,为业主殖民地。第三类由殖民地有产者选出总督再由英王批准,称自治殖民地。

与欧洲和西属拉美殖民地相比,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政治结构中逐渐成长起了较多的民主因素:(1)拥有一个比较民主化的议会;(2)经济生活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民主;(3)不存在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4)盛行地方自治。这些民主因素削弱了英国在北美统治的基础,为北美独立战争铺平了道路。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属北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许多居民都有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愿望。他们一般都不固守其原来民族的习俗,彼此之间自由通婚和融洽聚居,逐渐融为一体。各殖民地之间商品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驿站通邮,报纸传递已成常事。人们共同使用英语。在13个没有隶属关系的殖民地之间,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滋生出了许多共同的心态与常识。这种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和遭受英国殖民压迫、剥削的处境,使得北美殖民地内部的民族凝聚力日益加强。一个新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这是后来殖民地人民追求独立的根基。

英国一直把北美殖民地作为其商品市场、原料供应地和税收的来之一。为此,它颁布多项条例对殖民地的工业实行严格限制,不允许殖民地形成与宗主国竞争的能力。经过七年战争,英国排除了在北美的主要对手法国后,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1763年,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3个殖民地的人向阿帕拉契亚山以西移民和开垦土地。1765年它颁布《印花税法案》;1767年颁布《唐森条例》,还增派了军队。1770年,英军制造了“波士顿惨案”。

《唐森德条例》规定之一是殖民地必须缴纳特别税以供养殖民地英军开支。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压榨与政治统治,激起当地人民强烈反抗。

弗吉尼亚议会在杰斐逊领导下呼吁各殖民地联合起来共同斗争,建议召开由各殖民地代表参加的会议,共同“商讨各殖民地的不幸的现状”。

英军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在以反印花税为中心的群众运动中,涌现出“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一些革命团体。“波士顿惨案”发生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进一步高涨。1773年,“通讯委员会”成立,它在各殖民地间互通情况,协调抗英斗争,表现出了一种联合的趋势。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后,英国于1774年3月颁布五项强制性法令。殖民地人民将这些法令称为“不可容忍法案”,不少地方开始组建民兵。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英斗争进入高潮。

他们纷纷举行抗议集会、罢工、罢市,并针锋相对地训练民兵、筹备军火,准备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武装斗争。

会议起源

北美的独立运动有两个原因:新英格兰商人要求对外贸易的自由,和以弗吉尼亚为首的南方种植园主对西部的土地要求。

大陆会议召开大陆会议召开

最初的反抗源于新英格兰商人们反对英国国会的无端加税,英国殖民当局对此处理不当,最后不得不驻军波士顿。到了1774年,驻军达十一个团。这时幕后指挥波士顿人民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塞缪尔·亚当斯,觉得单靠波士顿和马萨诸塞的力量已无法应付了,有必要召开北美所有殖民地参加的会议来讨论当前的局势。

弗吉尼亚自治领的英国总督,反对民选议会,解散了弗吉尼亚议会。被解散的弗吉尼亚议会在威廉斯堡开会。 第一个通讯委员会于1773年3月4日在弗吉尼亚成立。戴布尼·卡尔、帕特里克·亨利、理查德·亨利·李、弗朗西斯·莱特富特·李和托马斯·杰斐逊在罗利酒馆会面,讨论弗吉尼亚和其他殖民地涌入的其他新闻的影响。 5月27日,通过了召开有十三个殖民地参加的会议的决议。

在塞缪尔·亚当斯的倡议下,马萨诸塞议会通过决议,决定召开北美各殖民地的代表大会,并由议会的通讯委员会出面通知各殖民地议会。决议在6月17日通过后,马萨诸塞的英国总督盖奇解散了议会。

会议内容

1774年9月5日到10月26日,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Colonies ),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除佐治亚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大陆会议围绕民族独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民主派主张殖民地完全与宗主国决裂并立即开始军事行动,保守派则主张与英国永久联合。在大陆会议期间,北美各地人民到处举行集会,通过决议,表明对时局的态度。

大陆会议大陆会议

1774年10月20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联盟条例》(Articles ofAssociation,又称《权利宣言》),条约的提出由此创立了“大陆会议联盟”(Continental Congress Association)。该决议旨在捍卫北美的权利,团结殖民地,直接回应英国的胁迫和不可容忍的行为。《联盟条例》由14条法律组成,其内容如下 :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

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橄榄枝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它表明,北美人民已经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这是一次美国革命的群英会。马萨诸塞的代表有塞缪尔·亚当斯,塞缪尔的堂弟美国政治学的奠基人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代表团长约翰·汉考克等人。弗吉尼亚派出了乔治·华盛顿、帕特里克·亨利、理查德·亨利·李、和代表团长佩顿·伦道夫等人。佩顿·伦道夫当选为会议主席,约翰·亚当斯在会上最活跃,是会议的灵魂人物。

会议影响

1774年9—10月,12个殖民地(佐治亚未派人)的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实现了大联合。会议通过决议,与英国断绝一切输入、输出与消费的关系(称“三断”决议案),支持抵制英货活动。第一届大陆会议成员虽有不成熟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但它作为各殖民地55名正式代表的第一次联合会议表现出了首创精神,为后来在统一旗帜下进行的独立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二届大陆会议

编辑

会议背景

第一届大陆会议之后,英王变本加厉地对殖民地采取镇压措施,引起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武装冲突(莱克星顿的枪声)。

会议内容

五人小组向大陆会议提交《独立宣言》 五人小组向大陆会议提交《独立宣言》

在人民反英武装斗争和高涨的革命情绪推动下,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与会代表66人,新代表中有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在佩顿·伦道夫被召回离职后,波士顿富商约翰·汉考克被选为会议主席。 在反英革命战争业已开始的情况下,大陆会议在性质上来说,已发展为国家政权组织,开始起着常设的中央政府的作用。会议于1775年 6月15日通过组织大陆军和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决议。

《独立宣言》《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该宣言宣称“人生而平等”,肯定人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断绝与英国的隶属关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后来费城为了纪念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在此签订宣布,把一支篮球队起名为“76人”,这就是NBA中的“费城76人队”名字的由来。

宣布独立后,大陆会议的性质由联合殖民地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Colonies)转变为合众国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10月,大陆会议开始组织一支海军。11月建立海军陆战队。12月,在大陆海军“阿尔弗雷德”号舰艇上第一次升起一面用13条横道-标志13个殖民地联合的旗帜,这是美国国旗的雏形。

1777年11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1日获各州批准,开始生效。据此成立的邦联国会(Congress Assembled )代替大陆会议,成为直到1789年3月为止的美国立法机构。

会议影响

会议通过并且发布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断绝与英国的隶属关系,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在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后尚没有一个正式中央政府期间,大陆会议起到了临时政府的作用。

美国正式成为一个邦联国家后,大陆会议改称邦联国会,在邦联宪法的基础上,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直到1789年新宪法诞生,大陆会议被主权分立的美国联邦政府所代替。

大陆会议历任主席

编辑

性质

届别

姓名 Name

任期

中文

英文

开始

结束

殖民地联合大陆会议主席(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ColoniesPresidents)

第一届大陆会议

佩顿·伦道夫

Peyton Randolph

1774年9月5日

1774年10月22日

亨利·米德尔顿

Henry Middleton

1774年10月22日

1774年10月26日

第二届大陆会议

佩顿·伦道夫

Peyton Randolph

1775年5月20日

1775年5月24日

约翰·汉考克

John Hancock

1775年5月25日

1776年7月1日

合众国大陆会议主席(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Presidents)

1776年7月2日《独立宣言》表决通过

1776年7月2日

1777年10月29日

亨利·劳伦斯

Henry Laurens

1777年11月7日

1778年12月9日

约翰·杰伊

John Jay

1778年12月10日

1779年9月28日

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Huntington

1779年9月29日

1781年2月28日

1781年3月1日《邦联条例》生效,大陆会议转为邦联国会(Congress Assembled)

下一篇 立宪会议

上一篇 塞缪尔·约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