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罗·孟禄 编辑
保罗·孟禄(Paul Monroe 1869-1947),美国著名教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曾于1913-1937年间10余次来中国调查教育、讲学和从事文化交流活动。1921年9月,由实际教育调查社聘请,孟禄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教育调查与讲学。他还长期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参与领导该会工作。孟禄来中国对于改进中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动"六·三·三"学制颁行,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文名:保罗·孟禄
外文名:Paul Monroe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869年
逝世日期:1947年
毕业院校:印第安纳大学
职业:教育家,教育史学家
出生地:印第安纳州北麦迪逊市
孟禄与郑晓沧
孟禄重视教育,是因为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他在一次谈话中说道:"假如中国有三四百的科学专家,就比较中国有三四百万军队还要强些。"
作者在论述原始教育时,明确提出,由于原始人的意识尚处于初步发展的状态,因此,原始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无意识的模仿活动,是最早的人类教育形态,文明社会的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虽然在其主观上,孟禄并没有明确地把无意识模仿的观点作为一种教育起源理论,但由于他认为原始教育以最简单的形式体现了一切教育的基本特性,因而事实上涉及到了教育的起源问题。
关于古代东方教育
在论述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教育时,孟禄指出,东方国家的教育与其政治一样,与民族的文化习俗具有密切的联系,其目的就在于维持社会的传统。由于这个原因,古代东方教育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它并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而是静止不变的,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中,都不曾发生明显的变化。显然,孟禄关于古代东方教育的见解受到了黑格尔等人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欧洲中心论的倾向。
关于西方教育史的分期
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孟禄明确提出了西方教育历史发展的分期。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教育的古代阶段,在此之后,则进入长达千年的中古(中世纪)阶段。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其近代阶段。
教育思想的产生与作用
《教育史教科书》虽然兼及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但主要探讨的是教育思想的发展。在分析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时,孟禄更主要地是从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文化环境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在他看来,教育思想主要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哲学、文化、政治等方面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并随着文化、观念的变化而变迁。与此相联系的是,孟禄认为,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教育思想比教育实践更为重要,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的基础,教育实践则是以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的。由于这个原因,教育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教育思想所提供的动力。
希腊教育的地位与影响
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孟禄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讨古代希腊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希腊教育的变化、教育思想的演进以及希腊教育基本特征等问题的研究,孟禄认为,希腊教育为西方教育的全部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希腊人的自由教育理想、对教育目的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与实践,为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西方教育的历史发展是希腊教育理想的延伸、拓展、实践和丰富。
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在阐述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进程时,孟禄一方面强调近代哲学、自然科学、政治理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变化,对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认为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某些领域思想观念的发展,是促进教育思想进步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孟禄则重视教育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既有其历史上的渊源,又对后代的教育理论研究发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教育家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由于这个原因,一部教育史(教育思想史)在本质上就是不同时代人们对教育现象和规律不断认识,以及这种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
保罗·孟禄在中国
1936年5月31日,各地救国会派代表在上海圆明园路青年会开会,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大会。上海知名人士李公仆、邹韬奋、章乃器、王造时、沈钧儒、沙千里、史良被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1936年11月22日半夜,国民政府上海市公安局会同两租界巡捕房,以“有鼓动工潮的嫌疑”为名将李公仆、邹韬奋、章乃器、王造时、沈钧儒、沙千里、史良一并逮捕。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七君子”事件。“中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领袖”被捕消息传到欧美,欧美学界一片哗然。1937年3月爱因斯坦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身份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国际院主任保罗·孟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杜威、耶鲁大学教授保罗姆·大卫斯等一道,联名给蒋介石、孔祥熙、冯玉祥致电,电文如下:
“中国南京蒋介石委员长、孔祥熙部长、冯玉祥将军:请接受我们对于贵国历史艰险的同情和最高的友谊精神。因为我们是中国的朋友,为了中国的统一,言论与结社的自由,我们在美国对于上海七君子之被捕,谨表示深切的关怀。”
张作霖接待孟禄
保罗·孟禄采访张作霖
谈话记录:
孟禄:满洲是中国天产最富的地方,强邻眈眈逐逐,得寸进寸,得尺进尺,历来受外患甚烈。美国人都因此知道满洲这个地方,每对此等不合公理的压迫,起无限的同情。我今天得亲身到满洲这个地方考察,觉得是非常欣幸。
张作霖:可惜近来所得华府会议消息,日本人竟要求什么满蒙特权,满洲这个地方,竟有给人送礼的趋势,真是奇怪已极。满洲只有中国人是他的主人,送礼主人会送,何牢外人。美国素来对中国交情很好,我想绝对不正当如此,也绝不会如此。
孟禄:将军须知电传消息,或为仇视中国者的新闻政策,故意宣传此种恶消息以中伤中美两国人民的感情,他便可以从中收渔人之利。我确信美国人民对中国之友谊,必能始终如一,绝不至帮助日本人来压迫中国。我敢断定,纵有别的国家赞助日本人此种无理要求,美国人亦必据理力争。
张作霖:若美国人真能那样讲交情就好了。我信美国人也不会那样助强凌弱。
孟禄:满洲天产这样富,前途发展,不可限量。惟开辟这种富源,利用厚生,非有专门人材不可。用外国人来开辟,直是开门揖盗,引狼入室。因为外国人只知自利,绝不会为中国人谋利,所以无论任用哪个外国人都是不可靠的。那么外国人才既是不可信,中国就得自己想法造就些人才,所以贵处很应当竭力注重专门教育,多造就些科学的人才,或十每年多派送几名优秀的学生到外国去留学。然后中国以自己人才,开发自己地利,满洲之将来不可限量。
张作霖:孟先生说的很对,凡是国家若想富强,哪有不注重教育与实业会能成功的呢?我们现在这几天正讨论设立东北大学的问题。并且计划派谴留洋的学生。现在救急的法子,就是凡本省自费出洋的,都由省政府酌量予以救济,不使他们失学,近代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有数千人,以本省公费断绝,流离失所,衣食不给。国家送出这些学生,到外国陷入这种穷苦的样子,成何体统,国家的颜面何存。我着实可怜这些呼救无门的学生!所以前几天我拿自己的钱,给他们汇去十万元,稍救他们目前之急。他们这些人,都是外省的,南北东西都有,我是不分畛域的对待,因为他们都是国家的人才,何必分什么你我。至于实业,我们现在正建设一个大规模纺纱厂,厂房正在建筑中,不日可开工。
张作霖:欧洲战术,近来我们也稍稍研究。不用听他们吹,两军相见,还是拼命,豁得出死去,便可以制胜。
孟禄:我听将军的教育与实业计划,非常钦佩,他日我再来满洲时,我信必能见着惊人的进步。近来欧美人土对于中国一部交通事业,很有提倡“国际共管”的,未知将军意见如何?
张作霖:凡食毛践土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人能赞成那办法的。你想想中国人还能有赞成那么办的吗?
孟禄:听谓“国际共管”,只是把外国人在中国建的铁路置于国际管理之下,免去一个人专权垄断.有害中国,如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等等。
张作霖:若是那样办,我是十分赞成,唯恐外国人不干耳。你想若不牵连全国的铁路在内,外国人能单独放弃自己的权利吗?
盂禄:据找所知,就是那样把外人建的铁路真收归国际公共管理,免一国专断自私,与中国国有铁路,并无干涉。
张作霖:若是那样,我极赞成。再进一步吧,如能把南满铁路收归国际管理,中东铁路我也宁愿牺牲,交归国际管理。倘若是不然,只把一个中东路收归国际管理,我姓张的是极端反对,无论它是什么国家怎样决定的,我张作霖是绝不听那套的。我就知道中东铁路是中国人的铁路,应当归中国人管理,我自有办法。总之我是绝不放松的…………
保罗·孟禄与中国教育人士
他还长期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参与领导该会工作。孟禄来华对於改进中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动“六.三.三”学制颁行,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是近现代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页。
2.《托马斯·普莱特与16世纪的教育复兴》(1905年)
3.《教育史教科书》(1905年)
4.《教育百科全书》(1910—1913年)
5.《简明教育史教程》(1914年)
6.《中等教育原理》(1928年),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