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关怀 编辑
坚持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固然是指人的总和,但体现人文关怀,更应向弱者和弱势群体倾斜。
中文名:社会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升: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其次,和谐是一种社会规范。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念,同时,又是目标和手段,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按照和谐目标和规范,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当前重点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当前特别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再次,和谐是一种思维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曲调构成优美的旋律,不同的色彩形成艳丽的图画,管弦琴瑟必然要此起彼伏,万紫千红自然会争奇斗艳。“和而不同”,和谐并不排斥矛盾,和谐社会也不可能是一团和气,你谦我让,一言堂、清一色,没有任何利益差别的“理想国”。和谐社会重在构建,我国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感受公平公正
“口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多少年来背负着不公平的“身份赋”;农村失去土地而又别无长技的农民、城里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在财大气粗的业主手下工作的卑微的员工——这些身处险境困境中的人们,都比一般人更需要社会的救济和关爱。如果辛苦打工的农民到头来却拿不到应得的报酬,有的人仅仅因为贫困就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救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就可能产生被主流社会遗弃之感。这种形态不是和谐社会应有的特征,在社会阶层间的过度分化与对立的基础上,也不可能矗立起和谐社会的大厦。
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