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 编辑

英籍美裔小说家

亨利·詹姆斯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英籍美裔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等。1843年4月15日,生于纽约市。幼年主要是在纽约州的奥本尼和纽约市长大的。1860—1862年期间,住在罗得岛的纽波特。后到波士顿,写文学评论,游记和短篇小说。1875年,他决定去欧洲定居。最初他住在巴黎,并结识了屠格涅夫,福楼拜、莫泊桑和左拉。次年,移居英国。1876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罗德里克·赫德森》。在他的早期创作阶段,写了《一个美国人》、《贵妇人的画像》、《黛西·密勒》、《华盛顿广场》以及《艾斯朋遗稿》,并周游了美国、法国和意大利。1889年开始,试图跻身戏剧创作,但没有成功,只上演了他写的两个剧本《一个美国人》和《未成熟的少年时代》。19世纪90年代,出版了《悲惨的诗人》《梅西所知道的》《波音顿的珍藏晶》《螺丝在拧紧》等。1904年—1905年,对美国作了一次访问,访问后写了《美国所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英国公民,并被授予最高文职勋章。1916年2月28日去世。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亨利·詹姆斯

外文名:Henry James

国籍:英国

出生地:美国纽约

出生日期:1843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1916年2月28日

职业:小说家

代表作品:一个美国人、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使节、金碗

人物经历

编辑

亨利·詹姆斯16岁时照片

1843年4月15日,生于纽约市一个富裕人家。詹姆斯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度过了童年,12岁时跟父母去了欧洲,在日内瓦和波恩等地上中学。

1862年至1864年,入哈佛大学念法律时,认识了豪威尔斯,两人成了终身好友。期间,开始在《大西洋月刊》《国家》《北美评论》等报刊上发表小说和评论。

1864年,第一个短篇小说《伊罗的悲剧》问世,但未获得较大反响。1869年,独自去欧洲各国游历,决定暂住英国。期间,陆续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大西洋的轮廓》(1875)和旅游小说集《罗德里克·赫德森》(1875)。

1875年—1876年,在巴黎待了近两年,认识了法国作家福楼拜、莫泊桑、左拉,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和美国诗人史蒂文斯等,并为《纽约论坛》写了许多文学通讯。

1876年底,访问伦敦,因感到那里是他的精神故乡,于是定居在伦敦。187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美国人》。1879年,《黛西·米勒》问世,受到好评,奠定了国际声誉;同年,推出了小说《欧洲人》,影响进一步扩大。

1881年,《贵妇人的画像》发表,增强了他的小说家地位。1886年,发表《波士顿人》《卡萨玛西玛公主》。1890年,发表《悲惨的缪斯》。1884年,《小说的艺术》出版,该作品集汇集了他在多部长篇小说的“序”中,自己对一些文学创作问题的看法。

20世纪初,创作迈入巅峰时期,接连推出三部长篇小说《鸽翼》(1902)、《专使》(1903)和《金碗》(1904)。晚年,他还写了三部自传:《童年及其他》(1913)、《作为儿子和兄弟》(1914)和《中年》(1917)。

1911年,哈佛大学授予詹姆斯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表彰他在小说创作的理论和实践上的突出贡献。191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15年,他对美国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采取中立态度强烈不满,愤然宣布加入英国籍。1916年初,英国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职勋章;同年2月28日,在伦敦病逝。

个人生活

编辑
亨利·詹姆斯出生在美国纽约华盛顿广场旁边的一个书香门第。哥哥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其父老亨利是哲学方面的作家,家中常常出入一些美国文化界名流,如哲学家爱默生、散文家梭罗等。这让年幼的詹姆斯从小就对文学、艺术、哲学浸润很深。詹姆斯的父亲是一位国际文化推崇者,将了解欧洲文化当做子女教育的重要部分。于是詹姆斯从幼年起就开始了欧洲的漫游之旅,足迹遍及日内瓦、伦敦、巴黎、罗马等地。对詹姆斯而言,历史悠久而又文化底蕴深厚的欧洲大陆就像是人类理想的文化形态,而短暂的美国文化与之相比则显得单薄而天真。詹姆斯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冲突中不断探索。

亨利·詹姆斯终身未婚,与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是好友。

主要作品

编辑

中文名

英文名

年份

体裁

《时刻戒备》

Watch and Ward

1871

《罗德里克·赫德森》

Roderick Hudson

1875

《大西洋的轮廓》

Transatlantic Sketches

1875

游记

《美国人》

The American

1877

《黛西·米勒》

Daisy Miller

1878

中篇小说

《欧洲人》

The Europeans

1878

《华盛顿广场》

Washington Square

1880

《一位女士的画像》

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法国掠影》

A Little Tour in France

1884

游记

《波士顿人》

The Bostonians

1886

《卡萨玛西玛公主》

The Princess Casamassima

1886

《阿斯彭文稿》

The Aspern Papers

1888

中篇小说

《悲惨的缪斯》

The Tragic Muse

1890

《盖伊·汤姆威尔》

Guy Domville

1895

剧本

《被凌辱的伯顿》

The Spoils of Poynton

1897

《梅茜所知道的》

What Maisie Knew

1897

《螺丝在拧紧》

The Turn of the Screw

1898

中篇小说

《在笼中》

In the Cage

1898

《尴尬年月》

The Awkward Age

1899

《圣泉》

The Sacred Fount

1901

《鸽翼》

The Wings of the Dove

1902

《使节》(或译:《奉使记》)

The Ambassadors

1903

《丛林猛兽》

The Beast in the Jungle

1903

中篇小说

《金碗》

The Golden Bowl

1904

《英国风情》

English Hours

1905

游记

《美国掠影》

The American Scene

1907

游记

《意大利时日》

Italian Hours

1909

游记

《过去的韶光》

The Sense of the Past

1917

未竟长篇小说

《象牙塔》

The Ivory Tower

1917

未竟长篇小说

出版图书

编辑

阿斯彭文稿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阿斯彭文稿是心理分析小说大师最才气横溢的中篇小说,

波士顿人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16-8

《波士顿人》是由詹姆斯·伊沃里执导,瓦妮莎·雷德格瑞夫、马德琳·波特、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1984年8月2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致力于女权运动的奥丽芙积极向天真美貌的维蕾娜灌输女权思想,但维蕾娜却在奥丽芙的表亲巴泽尔的追求下,对女权事业产生动摇...

黛西·米勒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20-9-1

《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黛西·米勒》是2011年9月1日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亨利·詹姆斯。

黛西米勒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11-9-1

《黛西米勒》是由(美)亨利·詹姆斯编写,在2011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是“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系列之一。《黛西米勒》包括黛西·米勒、螺丝在拧紧、真品三部分。

法兰西之旅(中英对照)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09-8

《法兰西之旅(中英对照)》是2009年8月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的书籍,作者是亨利·詹姆斯,译者马永波。

鸽翼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18-9

《鸽翼》是2018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中篇小说选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亨利詹姆斯中篇小说选》2000年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

华盛顿广场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03-12

《华盛顿广场》是2003年12月名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亨利.詹姆斯。

螺丝在拧紧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20-6

《螺丝在拧紧》是一本2020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亨利·詹姆斯。

美国景象:大师游记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05-8

《美国景象大师游记》是2005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亨利·詹姆斯。

美国人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20-9-1

《美国人》是亨利·詹姆斯写作生涯中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其第一部成功反映“国际题材”的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欧洲人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20-6

《欧洲人》是2020年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亨利·詹姆斯。

小说的艺术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10-10-1

《小说的艺术》是一本201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维·洛奇。该书是九十年代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之一。

一位女士的画像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18-10-1

《名著名译精装:一位女士的画像》是2018年10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亨利·詹姆斯 。

英国风情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01-12

作者用文字带我们到英国经历春天的复活节和阴雨的仲夏,还有难得的秋阳和新年;走过伦敦、沃里克、北德文郡……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加没有本科生参加的牛津大学毕业典礼;在雾中的泰晤士河畔漫步,在古朴的修道院和古城堡中沉思……这本书不是旅游手册,可是它能帮助所有到过和没有到过英国的人认识伦敦文化和文...

专使

作者名称 亨利·詹姆斯

作品时间2018-9

美国“现代文库”所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 海明威、博尔赫斯、格雷厄姆·格林高度赞誉 王理行历时24年全新译本 《专使》是亨利·詹姆斯三部晚期著作中的第二部,也是作者眼中他自己蕞好的作品。最初发表在《北美评论》(1903)的十二期当中,同年以整体出版。 小说讲述了来自美国的“专使”斯特雷瑟奉...

查看更多书籍

创作特点

编辑

主题思想

在他的小说中,国际主题(International Theme)是不变的主旋律,他刻画了大量旅居欧洲的美国人的形象。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描述了美国人在欧洲生活时所经历的种种遭遇,揭示了美国与欧洲的文化冲突。在他前期的作品中,小说中的美国人往往因为这种冲突而经历坎坷,最终导致死亡。但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主人公虽然仍旧会经历种种磨难,但最后却会成功地融入欧洲文化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文化注入新的美国元素。

风格特点

亨利·詹姆斯签名亨利·詹姆斯签名

亨利·詹姆斯把“真实”当作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解释说:“一部作品之所以可以称其为小说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真实性,即对某一事件的真实描绘,不管这一事件在道德和情趣方面有何争议,其真实性是用来衡量该作品质量的基本标准。”詹姆斯还认为“予人以真实之感是一部小说至高无上的品质”。虽然如此,詹姆斯更注重经验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他把经验看作是悬在理想世界里用最优秀的丝织成的网,用来捕捉每一样临空的东西。论及经验,詹姆斯曾经用了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他自己对经验的理解:一位英国有才华的女作家曾经刻画过一个法国青年耶稣教徒,可是她创作这个人物的经验仅仅是凭短暂的一瞥——有一次她在巴黎经过一位牧师的家门,偶尔看到里面围坐在餐桌前几位刚吃完饭的年轻耶稣教徒,她获得了一个印象,并借此创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因为她了解她所生活的法国社会中青年的特点,也了解耶稣教义,所以她能把这些概念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她得天独厚地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才能。詹姆斯认为这短暂的一瞥足以给作家构成经验,“那一瞥产生了一幅画面,它虽只持续了一刹那,但只一刹那就是经验,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给作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经验才能与创作环境或社会地位等偶然因素相比,是一种大得多的创作泉”。在詹姆斯的论述中,“窥一斑”和“见全豹”颇有深意,前者道出了小说艺术的先决条件,而后者反映了他对小说本质的看法。詹姆斯一直认为“小说就是个人对生活的印象”,“艺术就是选择,可是它是一种以典型性和全面性为主要目标的选择”。此外,詹姆斯用一个艺术类比来描述小说的真实性,即“如同图画就是现实,小说就是历史”。詹姆斯认为小说对现实的富有想象的转化发生在艺术家的思想里,他把小说定义为“个人对生活的直接印象”,突出了小说创作中作者的经验和主观性。在这个定义中,“个人”和“印象”强调主观性,而“直接”和“生活”强调了小说的真实性即小说与生活的对应性。

亨利·詹姆斯相关著作亨利·詹姆斯相关著作

詹姆斯认定的小说本质是对代表性生活印象的选择和再现。生活是小说创作的源泉,经验构成了小说的素材,这就是詹姆斯的现实主义。詹姆斯认为小说家应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想象能力,这是一种“由所见之物揣测未见之物的能力,揭示事物内在含义的能力,根据某一模式判断事物整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全面感受生活的条件,有了这一条件,你就能很好地全面地了解生活”。詹姆斯的这些理论代表了他对“真实性”的看法。他认为小说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逼真性,而这种逼真性既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又要着眼于深层意义上的真实。詹姆斯自小在美国长大,他成人后除了偶尔几次回美国探亲以外一直漂泊在欧洲,他在欧洲的亲身经历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留下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欧美社会、欧美人,为他反映社会现实的国际主题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正是这种国际场景为他提供了揭示欧美社会人物性格的平台,他自己那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创作才能得以展现。詹姆斯他有生活在欧美社会的经验,了解欧美社会,熟谙欧美人的区别。他一直想把欧洲和美国的文明进行对比,想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以具体的形象再现欧美社会的现实—即欧洲文明与美国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非常感人、非常吸引人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在他对欧美社会产生了较深的印象之后,詹姆斯把他对生活的直接印象创作成小说,也给他的很多早期作品赋予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小说人物通常都来自美国,后置身于欧洲大环境中遭遇其美国文化背景与欧洲文化观念的冲突。从《黛西·米勒》《一个美国人》到《一位女士的画像》等等,詹姆斯小说的故事经常发生在真实的地方,人物也是对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真实人物的客观描述。詹姆斯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描写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和人生,詹姆斯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实践者、改革者。

詹姆斯在早期作品《黛西·米勒》中运用第三人称视角,但仍具有明显的全知叙述和现实主义痕迹;在其中期作品《螺丝在拧紧》中采用套叠式叙事视角,运用第一人称由多个叙事主体叙述故事,使故事更加扑朔迷离;詹姆斯在后期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单一叙事视角、双重叙事视角及多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是作品更具现代性。

人物影响

编辑
亨利·詹姆斯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他的笔下,出现了仿佛是迷宫般的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20世纪初,詹姆斯接连发表《鸽翼》、《使节》和《金碗》3部长篇小说,使他的创作达到高峰。在兰登书屋(Random House)1996年评选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詹姆斯就凭借这三部小说榜上有名,且都排名靠前。这些小说大多颂扬美国资产阶级高尚的品德。詹姆斯被誉为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

2023年8月24日,编剧的穿越时空题材科幻爱情片《野兽》发布海报。

人物评价

编辑
以欧洲人的眼光来看,詹姆斯是个跨越国界的“文学大师”,但他的艺术风格与马克·吐温的文学传统背道而驰,所以他在世时,钟情于他的美国读者为数不多。马克·吐温酷爱富有乡土色彩的民众口语,詹姆斯则爱用晦涩难懂的副词和长句,堆砌比喻,对话过分雕琢,意思含糊不清。因此,他和他的作品一度受到指责,直到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出现了“第二次文艺复兴”时,作为小说家和批评家的詹姆斯才受到充分重视。他被公认为美国一位杰出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厦门大学英文系教授杨仁敬

他写戏剧不是很成功,但写小说却极为拿手,善于创造模棱俩可的情节,使读者费脑筋,但因此也可被永无休止地读下去。他的那些丰富的作品,写出来就是为了要人慢慢回味、细细分析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