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编辑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简称F1),是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举办的最高等级的年度系列场地赛车比赛,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首次比赛于1950年英国银石赛道举行。
中文名: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外文名: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
举办地点:全球
赛事类型:赛车比赛
主办机构: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
别名:国际汽车联合会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一级方程式赛车
简称:F1
联赛制度:单一年度联赛制度
赛车类别:单座赛车
首届开幕:1950年
车手数量:20 名
车队数量:10 队
制造商数量:10 队
引擎供应商:法拉利、本田、梅赛德斯、雷诺、红牛-福特
轮胎供应商:倍耐力
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巴黎到里昂)到 1900年间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1950年国际汽联第一次举办了世界锦标赛(First FIA Drivers’ World Championship),并一直举办到今天。这段时间,是F1稳步发展的阶段。
索伯车队
法拉利车队

红牛车队

红牛二队

雷诺车队

莲花车队

迈凯轮车队

梅赛德斯GP车队

印度力量车队

威廉姆斯车队

维珍车队
F1比赛的时间不是跨年度的,使用的是单一年度联赛制度,积累全年积分来决定车手和车队的成绩,以便产生冠军。在F1大赛举办过的所有比赛中(1950年至2010年),其中举办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洲,最少的是大洋洲只有11次。每年规划有16至17站的比赛
法拉利车队
英语全称:Scuderia Ferrari HP
首次参赛:1950年
车队领队:弗雷德里克·瓦塞尔
技术总监:Enrico Cardile / Enrico Gualtieri
车队冠军:16
杆位次数:249
单圈最快:261
动力单元:法拉利
参赛车型:Scuderia Ferrari SF-24
车手:夏尔·勒克莱尔、卡洛斯·塞恩斯
法拉利
甲骨文红牛车队
英语全称:Oracle Red Bull Racing
首次参赛:1997年
车队领队:克里斯蒂安·霍纳
技术总监:Pierre Waché
车队冠军:6
杆位次数:100
单圈最快:97
动力单元:本田
参赛车型:RB20
车手:马克斯·维斯塔潘、塞尔吉奥·佩雷兹
甲骨文红牛车队
迈凯伦车队
英语全称:McLaren F1 Team
首次参赛:1966年
车队领队:安德里亚·斯特拉
技术总监:Peter Prodromou / Neil Houldey
车队冠军:8
杆位次数:157
单圈最快:165
动力单元:梅赛德斯
参赛车型:MCL38
车手:奥斯卡·皮亚斯特里、兰多·诺里斯
迈凯伦
Alpine车队
英语全称:BWT Alpine F1 Team
首次参赛:1986年
车队领队:Bruno Famin
技术总监:Joe Burnell / David Wheater / Ciaron Pilbeam
车队冠军:2
杆位次数:20
单圈最快:15
动力单元:雷诺
参赛车型:A524
车手:皮埃尔·加斯利、埃斯特班·奥康
Alpine车队
红牛二队
英语全称:Visa Cash App RB Formula One Team
首次参赛:1985年
车队领队:Laurent Mekies
技术总监:Jody Egginton
车队冠军:0
杆位次数:1
单圈最快:3
动力单元:本田
参赛车型:VCARB 01
车手:角田裕毅、丹尼尔·里卡多
红牛二队
Kick 索伯车队
英语全称:Stake F1 Team Kick Sauber
首次参赛:1993年
车队领队:Alessandro Alunni Bravi
技术总监:James Key
车队冠军:0
杆位次数:1
单圈最快:7
动力单元:法拉利
参赛车型:C44
车手:瓦尔特利·博塔斯 、周冠宇
Kick 索伯车队
哈斯车队
英语全称:MoneyGram Haas F1 Team
首次参赛:2016年
车队领队:Ayao Komatsu
技术总监:Andrea De Zordo
车队冠军:0
杆位次数:1
单圈最快:2
动力单元:法拉利
参赛车型:VF-24
车手:凯文·马格努森、尼科·霍肯博格
哈斯车队
威廉姆斯车队
英语全称:Williams Racing
首次参赛:1978年
车队领队:James Vowles
技术总监:Pat Fry
车队冠军:9
杆位次数:128
单圈最快:133
动力单元:梅赛德斯
参赛车型:FW46
车手:洛根·萨金特、亚历山大·阿尔本
威廉姆斯车队
阿斯顿马丁车队
英文:Aston Martin Aramco F1 Team
首次参赛:2018年
车队领队:Mike Krack
技术总监:Dan Fallows
动力单元:梅赛德斯
参赛车型:AMR24
车队冠军:0
杆位次数:1
单圈最快:2
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兰斯·斯托尔
阿斯顿马丁车队
阶梯式鼻翼
禁止原因
阶梯式鼻翼首次出现在F1赛场上是在上个赛季中,车队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确保底盘的高度能够达到标准,一方面又降低了鼻翼的高度,减少赛车的空气阻力。但是这样做的最大恶果就是带来了“F1历史上最丑的赛车”,受到了车迷和媒体的广泛批评。国际汽联在2012年就谋划在2012赛季中禁止使用阶梯式鼻翼,但是最终没有能够实现。
规则目的
国际汽联2013年试图通过新的规则“隐藏”这项难看的设计——他们允许车队在车身的表面和前鼻翼之间可安装一块板,来遮掩阶梯式鼻翼。但是这并没有得到F1车队的一致认同,很多车队认为这块板根本达不到预想的结果,最终2013年阶梯式鼻翼在围场之内依然是大行其道。
官方声明
但是这项设计在2014年将“寿终正寝”,今日世界汽车运动理事会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会议上做出了在2014赛季中全面禁止阶梯式鼻翼的决定。国际汽联随后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这样表示道:“对于F1赛车的检查将确认一点,那就是在前翼后面的底盘上不允许有任何阶梯式的设计。这项技术规则的改变同时还将确保一点,那就是鼻翼的高度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安全方面的理由,这是我们一直致力的目标。”
涡轮增压技术
关于一级方程式涡轮增压的争议。众所周知,F1方程式禁止使用涡轮增压技术(1977被引进,1988年全面禁止),原因
马力过大。涡轮增压技术(尾气排放做功—带动空气压缩器—压缩空气进入燃烧室,效率有些可高达60%增幅)的出现,使整个比赛变得更具有竞争性和观赏性,但是过大的马力/功率输出使用驾驶员更容易疲劳从而车祸频发。
发动机寿命下降过快。在F1方程式的比赛场上发动机寿命经常是冲过终点线就爆缸,涡轮增压技术会直接降低发动机寿命(燃烧室因为吸入增压空气使汽油燃烧的更充分,但是过大的燃烧爆炸力会剥夺发动机气缸寿命),赛场上一辆F1赛车引擎发生故障很容易就引发连环车祸。
历史:1977年F1一级方程式赛车涡轮增压的引用原因
涡轮增压技术有效的改变了关于大车队和小车队之间的技术差距。当时的一些小车队在发动机引擎功率技术方面无法与大车队比肩,但是涡轮增压技术有效的改变了这一现象。当时一些小车队因为自然吸气引擎功率不能与大车队的自然吸气引擎媲美,于是便引进了此项技术。
涡轮增压技术简单,价格便宜,运行稳定。涡轮增压技术更多的被应用在高速跑车/赛车/轿车的原因是因为涡轮增压的效率与尾气排放的稳定性成正比(F1比赛场地非常平坦,发动机一般都能处在高速运转状态,尾气排放稳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吉普车不引用这项技术的原因(路况相对糟糕的路面上,尾气因为发动机做功不够平缓很容易产生变化,从而减低效率)。
组织措施
1.恢复季中测试
车队被允许进行4轮季中测试。
2.最多使用5个动力单元
每位车手整个赛季只能使用5个动力单元(旧规则为8个),使用任何额外的完整动力单元将导致车手必须从维修区开始比赛;任何更换超出允许的5个动力单元之外的单一部件,例如涡轮增压器、电机发电组或能量储存器,将被罚10个发车位。车手必须连续6场比赛使用同一个变速箱,多于5场比赛。
3.车手扣分制度正式实施
每位车手就如同我们普通驾驶员一样,在每个人的F1驾照上有都12个积分,如果车手累积扣分超过12分,将被禁赛一场。扣分将记在车手驾照上,为期12个月。车手由于违反规则所扣除的分数从1分到3分,具体将根据违规情节的严重性而定,与此同时,新规则严格要求车手在离开赛道获得优势之后立即将位置交还给对手,从而避免类似于摩纳哥大奖赛上费尔南多-阿隆索直到安全车带领下才把位置让给塞尔吉奥-佩雷兹的争议再次出现。
4.维修区限速重新修订
旧规定中,维修区限速为自由练习阶段60公里/小时、排位赛和正赛100公里/小时(墨尔本、摩纳哥和新加坡整个赛事期间60公里/小时),新规则将维修区限速统一调整为整个赛事期间80公里/小时(墨尔本、摩纳哥和新加坡维持赛事期间60公里/小时不变)。该调整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大部分比赛中的事故都是由于限速太高而引起,此外车手在比赛前几乎没有机会练习在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进站。
5.节约资源
进一步减少风洞测试和CFD(计算流体力学)工作时间以便降低成本;可能允许两支车队共同使用一个风洞。
6.安全措施
要求所有围绕赛车工作的车队人员在比赛中进站期间被要求戴上头盔。
7.动力单元冻结
任何(引擎)制造商在2014-2020年认证期不允许认证超过一个以上的动力单元。已经认证的动力单元在安装、可靠性和节约开支的原因下能够继续被调整。
技术措施
1.发动机
由原来自然吸气的2.4升V8发动机改变为1.6升V6涡轮增压发动机。不得不说,这是此次F1规则改变最大的一项,自1988年涡轮增压技术被禁止应用在F1赛事后,F1就一直只能采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此次规则的修改,是因为世界能源渐渐枯萎,涡轮增压技术在此时就凸显出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了。
2.混合动力系统
新的能量回收系统ERS将会代替旧的KERS系统。KERS系统将能量汇集到后轴上每圈只能持续6.67秒,而ERS系统可以持续33.3秒,存储的能量会成十倍地增加,并且转换输出更大的功率。最高升压值将从60千瓦加大到120千瓦。而这些能量无需像此前那样只留出一部分传导到后轴上,而是可以利用吸入的空气压缩到涡轮机上形成废气喷射流。
3.油耗
由于新赛车得到混合动力的支持,以及要采用更小型、更省油的1.6升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因此其油耗也会有所降低。新F1规则中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燃油目标。每场比赛还是仅提供可供跑100公里的燃油。因此,发动机必须将燃油效率提升大约30%。
4.冷却方式
为使涡轮发动机吸入的空气达到一个较低的温度,赛车必须安装一个所谓的中间冷却器(Intercooler)。这种空气冷却器得有一个差不多跟整个侧箱一样大的尺寸。而加大了的混合动力元件也必须加以冷却。相反,缩小了的发动机本身则不会再散发出这么多的热量。尽管如此,车身可能还是会稍稍扩大一些。
5.空气动力学性能
下部的尾翼部件(Beamwing)被禁止使用,前翼从1.80米宽减少到了1.65米宽,车辆的前端距离地面由55公分下降到18.5公分。
6.排气装置
旧V8发动机配置的还是两个排气管,新的V6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管必须通到车身中部尾翼下方,并且向上弯曲呈5度角。
7.安全保护
旧碰撞试验改为静态负荷推离试验和挤压试验。为了保证侧面碰撞结构在倾斜角度的撞击中始终起到保护作用,侧面碰撞保护结构将成为(赛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项标准程序,并被统一安装在赛车上。并且为了保证驾驶舱两侧边缘、车手头部位置足够坚硬,静态负荷试验时产生的偏斜值从20毫米减小到5毫米。
8.轮胎
轮胎直径会保持不变,倍耐力后轮胎宽度增加2公分。
9.变速箱
由一款新的八速手动变速箱代替原来七速手动变速箱。并且规定最高转速从18000转/分下降到15000转/分。
F1每年的电视转播权收入,高达5亿美元左右。伯尼从1995年开始掌握,他表示未来电视转播依旧是“骨干”,但希望新的APP能帮助增加收入。
尚不清楚新APP的具体内容形式,初步预计会结合免费和收费的内容。前法拉利领队多梅尼卡利2014年3月31日在一次马德里的会上曾表示,F1,与那些没有兴趣看完90分钟比赛的人群没有任何对接。新APP预计最早能在6月上线。
2021年1月12日,2021年世界一级方程式(F1)赛车墨尔本站的比赛将被推迟至11月举行,巴林站将成为F1新赛季的“揭幕战”。 墨尔本所在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州政府也表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早些时候,维多利亚州再次出现本地传播病例并发展为聚集性感染。6月5日,据F1世界锦标赛官方消息,因疫情限制,原定于在新加坡举行的F1赛事被取消。这是新加坡连续第二年因疫情停办该赛事。 9月30日,F1官方宣布:卡塔尔罗塞尔国际赛车场2021年年11月19-21日举办首届F1卡塔尔大奖赛。
2022年2月25日,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官网发布声明,称其正关注着乌克兰的事态发展,并希望迅速和平地解决目前的局势,“周四晚上,F1、国际汽联和各车队讨论了这项运动的立场,包括所有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在内,结论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举办俄罗斯大奖赛。”
2022年3月10日,F1宣布联想成为即将到来的2022赛季的官方合作伙伴。 3月31日,F1官方宣布,2023赛季拉斯维加斯夜赛正式加入F1。 9月29日,中国电信国脉文化正式宣布将与F1合作,从本周末的新加坡大奖赛开始,中国电信专业公司国脉文化将以4K超高清的技术手段播出F1所有赛事。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电信多屏终端观看到赛季末六站所有练习赛、排位赛和正赛的全程直播。
2023年7月5日,f1官方公布2024赛季赛历。赛历显示,中国大奖赛于2024年4月19至21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
2024年1月9日,F1中国大奖赛开票。
届次 |
车手 |
国籍 |
车队 |
---|---|---|---|
1950 |
朱塞佩·法里纳(Giuseppe Farina) |
意大利 |
阿尔法 罗密欧 |
1951 |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
阿根廷 |
阿尔法 罗密欧 |
1952 |
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 |
意大利 |
法拉利 |
1953 |
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 |
意大利 |
法拉利 |
1954 |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
阿根廷 |
梅塞德斯/玛莎拉蒂 |
1955 |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
阿根廷 |
梅塞德斯 |
1956 |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
阿根廷 |
蓝旗亚/法拉利 |
1957 |
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
阿根廷 |
玛莎拉蒂 |
1958 |
迈克·霍索恩(Mike Hawthorn) |
英国 |
法拉利 |
1959 |
杰克·布拉汉姆(Jack Brabham) |
澳大利亚 |
库迫 |
1960 |
杰克·布拉汉姆(Jack Brabham) |
澳大利亚 |
库迫 |
1961 |
菲尔·希尔(Phil Hill) |
美国 |
法拉利 |
1962 |
格拉汉姆·希尔(Graham Hill) |
英国 |
BRM |
1963 |
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
英国 |
莲花 |
1964 |
约翰·苏尔特斯(John Surtees) |
英国 |
法拉利 |
1965 |
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
英国 |
莲花 |
1966 |
杰克·布拉汉姆(Jack Brabham) |
澳大利亚 |
布拉汉姆 |
1967 |
丹尼·赫尔姆(Denny Hulme) |
新西兰 |
布拉汉姆 |
1968 |
格拉汉姆·希尔(Graham Hill) |
英国 |
莲花 |
1969 |
杰基·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 |
英国 |
马特拉 |
1970 |
乔臣·林特(Jochen Rindt) |
奥地利 |
莲花 |
1971 |
杰基·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 |
英国 |
特里尔 |
1972 |
埃默森·费迪帕尔蒂(Emerson Fittipaldi) |
巴西 |
莲花 |
1973 |
杰基·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 |
英国 |
特里尔 |
1974 |
埃默森·费迪帕尔蒂(Emerson Fittipaldi) |
巴西 |
迈凯轮 |
1975 |
尼基·劳达(Niki Lauda) |
奥地利 |
法拉利 |
1976 |
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 |
英国 |
迈凯轮 |
1977 |
尼基·劳达(Niki Lauda) |
奥地利 |
法拉利 |
1978 |
马里奥·安得雷蒂(Mario Andretti) |
美国 |
莲花 |
1979 |
乔迪·斯科特(Jody Scheckter) |
南非 |
法拉利 |
1980 |
阿兰·琼斯(Alan Jones) |
澳大利亚 |
威廉姆斯 |
1981 |
尼尔森·皮奎特(Nelson Piquet) |
巴西 |
布拉汉姆 |
1982 |
科科·罗斯伯格(Keke Rosberg) |
芬兰 |
威廉姆斯 |
1983 |
尼尔森·皮奎特(Nelson Piquet) |
巴西 |
布拉汉姆 |
1984 |
尼基·劳达(Niki Lauda) |
奥地利 |
迈凯轮 |
1985 |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
法国 |
迈凯轮 |
1986 |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
法国 |
迈凯轮 |
1987 |
尼尔森·皮奎特(Nelson Piquet) |
巴西 |
威廉姆斯 |
1988 |
塞纳(Ayrton Senna) |
巴西 |
迈凯轮 |
1989 |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
法国 |
迈凯轮 |
1990 |
塞纳(Ayrton Senna) |
巴西 |
迈凯轮 |
1991 |
塞纳(Ayrton Senna) |
巴西 |
迈凯轮 |
1992 |
曼塞尔(Nigel Mansell) |
英国 |
威廉姆斯 |
1993 |
普罗斯特(Alain Prost) |
法国 |
威廉姆斯 |
1994 |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
德国 |
贝纳通 |
1995 |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
德国 |
贝纳通 |
1996 |
达蒙·希尔(Damon Hill) |
英国 |
威廉姆斯 |
1997 |
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 |
加拿大 |
威廉姆斯 |
1998 |
哈基宁(Mika Hakkinen) |
芬兰 |
迈凯轮 |
1999 |
哈基宁(Mika Hakkinen) |
芬兰 |
迈凯轮 |
2000 |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
德国 |
法拉利 |
2001 |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
德国 |
法拉利 |
2002 |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
德国 |
法拉利 |
2003 |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
德国 |
法拉利 |
2004 |
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 |
德国 |
法拉利 |
2005 |
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
西班牙 |
雷诺 |
2006 |
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
西班牙 |
雷诺 |
2007 |
莱科宁(Kimi Raikkonen) |
芬兰 |
法拉利 |
2008 |
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 |
英国 |
迈凯轮 |
2009 |
巴顿(Jenson Button) |
英国 |
布朗GP |
2010 |
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 |
德国 |
红牛-雷诺 |
2011 |
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 |
德国 |
红牛-雷诺 |
2012 |
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 |
德国 |
红牛-雷诺 |
2013 |
维特尔(Sebastian Vettel) |
德国 |
红牛-雷诺 |
2014 |
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 |
英国 |
梅赛德斯AMG |
2015 |
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 |
英国 |
梅赛德斯AMG |
2016 |
尼克·罗斯博格(Nico Rosberg) |
德国 |
梅赛德斯AMG |
2017 |
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 |
英国 |
梅赛德斯AMG |
2018 |
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 |
英国 |
梅赛德斯AMG |
2019 | 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 | 英国 | 梅赛德斯AMG |
参考资料来源: |
赛季 | 车队名称 | 引擎供应商 | 赛季分站冠军次数 | 年度积分 |
---|---|---|---|---|
1958 | 范沃尔(Vanwall) | 范沃尔(Vanwall) | 6 | 48 |
1959 | 库柏(Cooper) | 克里马克思(Climax) | 5 | 40 |
1960 | 库柏(Cooper) | 克里马克思(Climax) | 6 | 48 |
1961 | 法拉利 | 法拉利 | 5 | 40 |
1962 | BRM | BRM | 4 | 42 |
1963 | 莲花 | 克里马克思(Climax) | 7 | 54 |
1964 | 法拉利 | 法拉利 | 3 | 45 |
1965 | 莲花 | 克里马克思(Clmax) | 6 | 54 |
1966 | 布拉汉姆(Brabham) | 瑞帕克(Repco) | 4 | 42 |
1967 | 布拉汉姆(Brabham) | 瑞帕克(Repco) | 4 | 63 |
1968 | 莲花 | 福特 | 5 | 62 |
1969 | 马特拉(Matra) | 福特 | 6 | 66 |
1970 | 莲花 | 福特 | 6 | 59 |
1971 | 泰瑞尔(Tyrrell) | 福特 | 7 | 73 |
1972 | 莲花 | 福特 | 5 | 61 |
1973 | 莲花 | 福特 | 7 | 92 |
1974 | 迈凯轮 | 福特 | 4 | 73 |
1975 | 法拉利 | 法拉利 | 6 | 72.5 |
1976 | 法拉利 | 法拉利 | 6 | 83 |
1977 | 法拉利 | 法拉利 | 4 | 95 |
1978 | 莲花 | 福特 | 8 | 86 |
1979 | 法拉利 | 法拉利 | 6 | 113 |
1980 | 威廉姆斯 | 福特 | 6 | 120 |
1981 | 威廉姆斯 | 福特 | 4 | 95 |
1982 | 法拉利 | 法拉利 | 3 | 74 |
1983 | 法拉利 | 法拉利 | 4 | 89 |
1984 | 迈凯轮 | TAG-保时捷 | 12 | 143.5 |
1985 | 迈凯轮 | TAG-保时捷 | 6 | 90 |
1986 | 威廉姆斯 | 本田 | 9 | 135 |
1987 | 威廉姆斯 | 本田 | 9 | 137 |
1988 | 迈凯轮 | 本田 | 15 | 199 |
1989 | 迈凯轮 | 本田 | 10 | 141 |
1990 | 迈凯轮 | 本田 | 6 | 121 |
1991 | 迈凯轮 | 本田 | 8 | 139 |
1992 | 威廉姆斯 | 雷诺 | 10 | 164 |
1993 | 威廉姆斯 | 雷诺 | 10 | 168 |
1994 | 威廉姆斯 | 雷诺 | 7 | 118 |
1995 | 贝那通 | 雷诺 | 11 | 137 |
1996 | 威廉姆斯 | 雷诺 | 12 | 175 |
1997 | 威廉姆斯 | 雷诺 | 8 | 123 |
1998 | 迈凯轮 | 梅赛德斯-奔驰 | 9 | 156 |
1999 | 法拉利 | 法拉利 | 6 | 128 |
2000 | 法拉利 | 法拉利 | 10 | 170 |
2001 | 法拉利 | 法拉利 | 9 | 179 |
2002 | 法拉利 | 法拉利 | 15 | 221 |
2003 | 法拉利 | 法拉利 | 8 | 158 |
2004 | 法拉利 | 法拉利 | 15 | 262 |
2005 | 雷诺 | 雷诺 | 8 | 191 |
2006 | 雷诺 | 雷诺 | 8 | 206 |
2007 | 法拉利 | 法拉利 | 9 | 204 |
2008 | 法拉利 | 法拉利 | 9 | 172 |
2009 | 布朗GP | 梅赛德斯-奔驰 | 8 | 172 |
2010 | 红牛 | 雷诺 | 9 | 498 |
2011 | 红牛 | 雷诺 | 11 | 650 |
2012 | 红牛 | 雷诺 | 7 | 440 |
2013 | 红牛 | 雷诺 | 10 | 470 |
2014 | 梅赛德斯 | 梅赛德斯 | 16 | 701 |
2015 | 梅赛德斯 | 梅赛德斯 | 16 | 703 |
2016 | 梅赛德斯 | 梅赛德斯 | 19 | 765 |
2017 | 梅赛德斯 | 梅赛德斯 | 12 | 668 |
2018 | 梅赛德斯 | 梅赛德斯 | 11 | 655 |
2019 | 梅赛德斯 | 梅赛德斯 | 15 | 739 |
参考资料来源: |
赛季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20 | 刘易斯·汉密尔顿(梅赛德斯) | 瓦尔特利·博塔斯(梅赛德斯) | 马克斯·维斯塔潘(红牛) |
2021 | 马克斯·维斯塔潘(红牛) | 刘易斯·汉密尔顿(梅赛德斯) | 瓦尔特利·博塔斯(梅赛德斯) |
2022 | 马克斯·维斯塔潘(红牛) | 夏尔·勒克莱尔(法拉利) | 塞尔吉奥·佩雷兹(红牛) |
2023 | 马克斯·维斯塔潘(红牛) | 塞尔吉奥·佩雷兹(红牛) | 刘易斯·汉密尔顿(梅赛德斯) |
赛季 | 冠军 | 亚军 | 季军 |
---|---|---|---|
2020 | 梅赛德斯车队 | 红牛车队 | 迈凯伦车队 |
2021 | 梅赛德斯AMG车队 | 红牛车队 | 法拉利车队 |
2022 | 红牛车队 | 法拉利车队 | 梅赛德斯AMG车队 |
2023 | 红牛车队 | 梅赛德斯AMG车队 | 法拉利车队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
上一篇 地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