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编辑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也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当地时间2022年10月7日,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宣布,托马斯·M·考夫林(Thomas M. Coughlin)成为该组织2023年候任主席。
中文名: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外文名: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简称:IEEE
属性: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
社团地址:美国纽约
成立日期:1963年
会员人数:43万多名(截至2019年6月)
2023年7月13日,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现已通过 802.11bb 并将其添加为基于光的无线通信标准。
2021年11月24日,IEEE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了2022 IEEE新晋Fellow名单,311名科学家当选。其中,华人学者有83人(占总人数的26.6%左右),中国大陆地区当选人数28人,其中包括清华大学3人,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2人,电子科技大学1人等。
姓名 | 组织 | 入选原因 |
艾渤 | 北京交通大学 | 因对高速铁路中的信道建模和无线通信做出的贡献。 |
毕天姝 | 华北电力大学 | 因对同步相量技术和继电保护应用做出的贡献。 |
车文荃 | 华南理工大学 | 因对微波无源元件的平面传输线结构做出的贡献。 |
陈红胜 | 浙江大学 | 对电磁超材料和隐身技术做出的贡献。 |
程翔 | 北京大学 | 对汽车无线通信信道建模和应用研究做出的贡献。 |
戴凌龙 | 清华大学 | 对大规模 MIMO的贡献。 |
冯俊兰 | 中国移动研究院 | 在语音对话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平台和网络智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韩军伟 | 西北工业大学 | 因对视觉显著性检测和图像理解的贡献。 |
黄琦 | 成都理工大学 | 在智能电能系统信息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金建勋 | 天津大学 | 开发可操作的高温超导功率器件。 |
李智军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对可穿戴机器人和生物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贡献。 |
李克秋 | 天津大学 | 对资源高效和面向 QoS 的云计算的贡献。 |
山世光 | 中科院计算所 | 对视觉信号处理和识别的贡献。 |
申恒涛 | 电子科技大学 | 对多媒体内容理解和检索的贡献。 |
田永鸿 | 北京大学 | 对基于知识的可视化数据分析的贡献。 |
王井东 | 百度 | 对视觉内容理解和检索的贡献。 |
王海峰 | 百度 | 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贡献和领先地位。 |
汪玉 | 清华大学 | 对领域专用加速器设计做出的贡献。 |
谢幸 |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对空间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的贡献。 |
严如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为旋转电机的缺陷 / 故障检测和诊断做出贡献。 |
杨铮 | 清华大学 | 对无线定位和传感的贡献。 |
杨光红 | 东北大学 | 对动态系统容错控制的贡献。 |
阳春华 | 中南大学 | 在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控制和优化方面的贡献。 |
姚良忠 | 武汉大学 | 在支持大型风电场集成的 HVDC 电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禹继国 | 齐鲁工业大学 | 为云计算和社会环境中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做出的贡献。 |
章秀银 | 华南理工大学 | 对滤波天线设计做出的贡献。 |
郑冶枫 | 腾讯 | 对机器学习与医疗图像的贡献。 |
钟章队 | 北京交通大学 | 为铁路移动通信的理论、技术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
李颉 | 上海交通大学 |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