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第二任妻子

翁帆翁帆

翁帆,1976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州,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第二任妻子。翁帆于1994年本科入读于汕头大学英语语言文化专业。1995年8月,汕头大学举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大会,被挑选作为杨振宁和杜致礼的接待向导。2002年—2004年7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2月,与杨振宁取得联系,逐渐熟悉。2005年1月,两人在北京举行婚礼。翁帆曾发表有《英国乔治时代建筑师索恩作品中体现的“个性说”探》《“初始原则”与约翰·索恩的建筑创作》《索恩式穹顶的形成,发展及影响之探讨》等多篇学术论文,与杨振宁共同著有《曙光集》《晨曦集》等图书,丈夫杨振宁曾称翁帆“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翁帆

出生地:广东潮州

出生日期:1976年7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学位:博士

丈夫:杨振宁

学历:研究生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经历

1976年7月,翁帆出生于广东潮州 ,初中、高中就读于潮州市金山中学。1994年,本科入读于汕头大学英语语言文化专业,在校学习成绩较好 。

初识杨振宁

1995年8月,汕头大学举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大会,作为英文系大一新生的翁帆被挑选作为杨振宁和太太杜致礼的接待向导,夫妇俩对她印象很好,杨振宁后来回忆道:“致礼和我立刻就喜欢翁帆,她漂亮、活泼、体贴,而且没有心机,英文说得极好”,离开汕头后,杨振宁夫妇和翁帆偶有联络 。大学毕业后,翁帆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不久,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翁帆在深圳工作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职员在香港办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 。2002年—2004年7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

1995年,翁帆被安排接待参加学术会议的杨振宁夫妇1995年,翁帆被安排接待参加学术会议的杨振宁夫妇

逐渐熟络

2004年2月,翁帆寄了一封信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给杨振宁,信随即转到在香港的杨振宁,之后几个月时间,两人密切联络,逐渐熟悉。3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时,翁帆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杨振宁的翻译思想》,后来,翁帆又将论文题目换成另外一位翻译家———许渊冲 。同年,杨振宁邀请翁帆到香港中文大学,见面后翁帆发现面前的杨振宁跟自己初次见面时没有区别。这次见面让杨振宁对翁帆难以忘怀,空闲就会拨打翁帆电话,而翁帆渐渐习惯了接听杨振宁电话。5月,两人一起去石澳游玩,很自然地拉起手,日后两人时常保持联系,也变得越来越默契 。

举行婚礼

2004年10月,“十一”黄金周期间,两人前往广西北海旅行。从北海回到北京几天后,杨振宁通过电话向翁帆求婚 。11月5日,两人在北京订婚,82岁的杨振宁宣布迎娶28岁的翁帆 。12月24日,翁帆与杨振宁在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 。2005年1月,两人在北京举行婚礼 。

2005年2月摄于广州2005年2月摄于广州

同伴同游

2005年1月22日,随杨振宁出席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举办的新春团拜联谊会,这是夫妇俩首次公开露面,会议现场两人神态亲密,联谊会期间很少交谈,每次都是杨振宁首先和翁帆说话,翁帆则把头靠过去仔细倾听还不时地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4月,与杨振宁和其弟弟杨振汉、杨振平等爬黄山,一路上翁帆几乎是被杨振宁拉着走的 。同年圣诞节,与杨振宁现身海南,在三亚开始蜜月旅行 。

2006年3月,与杨振宁去到美国,居住在杨振宁原来纽约石溪家中,另与杨振宁在美国的家人见面。6月,由美国回到香港 。2008年5月,随杨振宁访问汕头大学 ,杨振宁做学术演讲,并说:“我想不到有这么多人来到我的讲座,但是我想有一半的同学不是来听我演讲,而是来看看翁帆的”,立刻引来全场笑声 。

2009年8月,与杨振宁一同观看“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 。9月,随杨振宁共同出席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在重庆大学设立的“查济民、刘璧如奖学金”成立仪式 。11月,随杨振宁出席在中山大学举行的“芙兰”物理节暨粤港大学生科技文化交流活动 。

2009年,杨振宁与翁帆在香港沙田2009年,杨振宁与翁帆在香港沙田

2010年9月,杨振宁从英国回到北京,9月13日,突发呕吐并发高烧,有几小时是半昏迷状态,这样的情况给翁帆吓坏了 。

2011年,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攻读博士学位 。2012年4月,随杨振宁出席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建校20周年活动 ;9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出席杨振宁90岁生日“科普讲座” 。

2013年5月,应邀出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的杨振宁与翁帆游览贵州龙宫 。2014年1月,与杨振宁在香港参加“邵逸夫先生追思会” 。2017年9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庆祝杨振宁95岁诞辰 。2019年8月,与杨振宁出席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百年芳华——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展” 。

2017年9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庆祝杨振宁95岁诞辰2017年9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庆祝杨振宁95岁诞辰

人物作品

编辑

出版图书

出版时间

图书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图书图鉴

2021年9月

《晨曦集》(增订版)

杨振宁、翁帆

商务印书馆

2018年

《晨曦集》

杨振宁、翁帆

商务印书馆

2018年

《塞利奥论建筑》

著:塞巴斯蒂亚诺·塞利奥,译:青锋、杨澍、翁帆、张晓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曙光集》

杨振宁、翁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发表文章

发表时间

文章名称

发表刊物

2021年

杨振宁的雪泥鸿爪

《科学文化评论》

2019年

英国乔治时代建筑师索恩作品中体现的“个性说”探

《建筑师》

2019年

“初始原则”与约翰·索恩的建筑创作

《世界建筑》

2019年

索恩式穹顶的形成,发展及影响之探讨

《建筑史》

2017年4月19日

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

《中华读书报》

2008年

《曙光集》编后言

《科学文化评论》

翻译歌曲

时间

歌曲名称

原作者

翻译者

2021年

《地球妈妈》

词:徐荣凯,曲:万里

杨振宁、翁帆

2010年

《重逢》

词:徐荣凯,曲:捞仔

杨振宁、翁帆

相关作品

  • 访谈节目

    时间

    节目名称

    嘉宾

    2015年6月

    北京卫视《杨澜访谈录》

    杨振宁、翁帆

  • 社会活动

    编辑

    商务会谈

    2009年12月20日,翁帆与杨振宁在潮州与时任广东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举行会谈,会见后,骆文智向翁帆夫妇赠送潮州特色潮绣“金牡丹”,后又共同参观潮州市传统工艺精品馆、潮州文化艺术中心和潮州博物馆 。

    社会公益

  • 慈善捐赠

    时间

    捐赠金额/物品

    接收单位

    备注

    2016年8月

    熊秉明雕塑作品:《笔架》骆驼》《马》

    中国美术馆

    与杨振宁共同捐助

    -

    200万美元

    清华大学

    与杨振宁共同捐助

  •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背景

    翁帆出生在一个家境优渥的小康之家,父亲翁云光通晓国学,爱好古典音乐和古诗词 ,曾是潮州中国旅行社负责人,已退休,翁帆母亲的名字是石玉钿 。翁帆姊妹共三人,她排行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看书是三姐妹的最大爱好 。

    婚姻生活

  • 第一次婚姻

    翁帆大学毕业后,先是在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一个月后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在深圳工作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职员在香港办理结婚手续,因两地分居,双方无奈办理了离婚,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 。

  • 第二次婚姻

    翁帆的第二任丈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两人相识于1995年8月的汕头大学 。2004年11月,两人在北京订婚 ,12月,在汕头领取结婚证 。2005年1月,在北京举行婚礼 。

    翁帆与杨振宁结婚照翁帆与杨振宁结婚照

  • 人物轶事

    编辑

    关于孩子

    对于要孩子,似乎并不在翁帆与杨振宁的计划中,杨振宁曾说:翁帆应该和我一样,都长时间考虑过,但我们从来没有就此展开讨论,准确来说,这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我想我们不宜要孩子,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事 。

    关于再婚

    自知已是耄耋之年的杨振宁,曾公开谈到他与翁帆两人结婚之初就曾谈及翁帆的再婚问题。翁帆当时不高兴地说道“我当然不会,你怎么可以这样讲!”杨振宁则说,人生复杂,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赞成你将来再婚,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年纪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 。

    为亚运会译歌

    2010年9月30日,广州亚组委正式对外公布由徐荣凯、捞仔创作的《重逢》为第16届广州亚运会会歌,其中,英文歌词由翁帆、杨振宁共同译写,广州亚组委之前就找过专业人士翻译英文,但比较后,还是翁帆、杨振宁译写的英文《重逢》歌词更传神。亚组委正式确定,英文《重逢》的歌词采用翁帆、杨振宁所译写 。

    开车惊魂

    杨振宁85岁以后,才把开车的任务移交给翁帆。翁帆刚刚拿到驾照,杨振宁就让她直上太平山顶。那段路,陡峭而狭窄,每到转弯处都不免令人惊心肉跳。当翁帆如履薄冰、手心出汗时,杨振宁始终神情自若,给她鼓励。一次在香港最高峰大帽山,翁帆在山顶上欲刹车时错踩油门,车子前冲,距离山崖只剩两三米,险些酿成一场灾难。从此翁帆心有余悸,不敢再上大帽山,但是杨振宁却不当一回事,反而嘲笑翁帆“胆小如鼠” 。

    相濡以沫

    2015年6月,翁帆在北京卫视《杨澜访谈录》中发出感悟:回望11年的婚姻,她认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更加“人迹稀少”的路,但是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因为杨振宁给了她一个很纯净的世界,让她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中。两人共同生活的11年,杨振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影响了她,她说“潜移默化中,我觉得他是创造了我,创造了现在的我。可以说他是我生命中的带路人 。

    2015年6月,翁帆与杨振宁做客《杨澜访谈录》2015年6月,翁帆与杨振宁做客《杨澜访谈录》

    人物事件

    编辑

    忘年之恋

    2004年,28岁的翁帆与82岁的杨振宁宣布订婚,一时间,各种评论铺天盖地。两人年龄相差54岁,杨振宁甚至比翁帆的父亲还大将近20岁。在潮州,翁杨恋已经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有的对这桩婚事表示“奇怪”,有的表示“难以理解”,更多的人是理解和祝贺。翁帆的父亲翁云光表示支持翁帆的决定,她愿意照顾杨振宁的晚年生活,是件好事、喜事,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

    怀孕风波

    2009年10月,一条题“杨振宁向新闻媒体证实,翁帆小姐已经怀孕3个月了”的新闻在网络媒体中传播。消息中说“当时面对镜头,杨先生高兴之情洋溢于表,头颅骄傲高昂。而翁小姐也在旁边娇羞证实,孩子的确是杨先生的。这件事情的出现,引起的震动不亚于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现在时间过去了近3个月,经多方打听,翁帆小姐确已有3个月的身孕,并正在家中静养保胎。”

    尽管消息写得有模有样,但是细心的网友还是立刻发现很多问题。第一,新闻当中不太可能使用一张论坛图片;第二,稿件用语很不规范,正规新闻媒体记者绝对不会使用“不亚于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的说法,这些文字倒是很有论坛贴文的风采;第三,在最早发布这条新闻的网站,这篇稿件的来为综合,显然这不是可靠的新闻来源。更有网友在讨论中直接指出,这是有人翻出了2006年的旧帖。经搜索发现,在2006年2月就有类似的贴文,和当前流传新闻稿件内容基本一致 。

    人物评价

    编辑
    “杨振宁目前的健康身体,跟翁帆婚后的照顾绝对分不开,‘翁帆绝对是有功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葛墨林 评)

    “翁帆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人。”(翁帆丈夫杨振宁 评)

    下一篇 马仕俊

    上一篇 普林斯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