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斯堡尔效应 编辑
1957年,鲁道夫·穆斯堡尔在只含Ir的固体金属样本中,发现原子能够进行无反冲的γ射线共振发射及吸收。他所进行的实验是20世纪标志性的物理实验之一。此现象称为穆斯堡尔效应(其他呈现该效应的原子核也陆续被发现,如Fe),是穆斯堡尔谱学的中心原理,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冶金学和矿物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论文发布的仅仅3年之后,即1961年,穆斯堡尔就因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年仅32岁。
中文名:穆斯堡尔效应
外文名:Mössbauer effect
含义:原子核辐射的无反冲
人物:穆斯堡尔
发现时间:1957年
穆斯堡尔效应
图1
图2
其中ER是能源损失反冲,γ是能量的伽玛射线,M是质量的排放或吸收的身体,c是光速的速度。因此大规模很小,如气体的排放和吸收机构的原子,造成大量能源反冲,防止共振。(请注意,同样的方程适用于反冲能量损失在X射线,但光子能量要小得多,从而降低能量损失,这就是为什么气相共振可以看到X射线。)
而作为一个整体反冲但反冲能源是微不足道的,因为M在上述方程的质量整体晶格。然而,能源的衰变可以采取的行动(或提供)晶格振动。能源这些振动单位称为声。
穆斯堡尔
1957年底,穆斯堡尔提出实现γ射线共振吸收的关键在于消除反冲效应。如果在实验中把发射和吸收光子的原子核置于固体晶格中,那么出现反冲效应的就不再是单一的原子核,而是整个晶体。由于晶体的质量远远大于单一的原子核的质量,反冲能量就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实现穆斯堡尔效应。实验中原子核在发射或吸收光子时无反冲的概率叫做无反冲分数f,无反冲分数与光子能量、晶格的性质以及环境的温度有关。
穆斯堡尔使用191Os(锇)晶体作γ射线放射源,用191Ir(铱)晶体作吸收体,于1958年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原子核的无反冲共振吸收。为减少热运动对结果的影响,放射源和吸收源都冷却到88K。放射源安装在一个转盘上,可以相对吸收体作前后运动,用多普勒效应调节γ射线的能量。191Os经过β-衰变成为191Ir的激发态,191Ir的激发态可以发出能量为129 keV的γ射线,被吸收体吸收。实验发现,当转盘不动,即相对速度为0时共振吸收最强,并且吸收谱线的宽度很窄,每秒几厘米的速度就足以破坏共振。除了191Ir外,穆斯堡尔还观察到了187Re、177Hf、166Er等原子核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由于这些工作,穆斯堡尔被授予196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穆斯堡尔光谱仪
零声光转换,这个过程类似于密切的穆斯堡尔效应,可以看到晶格方向发色团在低温条件下。
粒子跃迁
穆斯堡尔谱的宽度非常窄,因此具有极高的能量分辨本领。例如57Fe的 14.4 keV 跃迁,穆斯堡尔谱宽度与γ射线的能量之比ΔE/E~10-13,67Zn的 93.3 keV 跃迁ΔE/E~10-15,107Ag的93 keV 跃迁ΔE/E~10-22。因此穆斯堡尔效应一经发现就在各种精密频差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引力红移
在中国,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被誉为“核子物理女皇”和中国的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在1959年穆斯堡尔效应发现之后,吴健雄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穆斯堡尔光谱法用于生物学中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为了证实轻子数在弱作用中守恒律的有效性,吴健雄等在深达2000余英尺的纯盐矿中安置了测量双β衰变仪器,证明了轻子数守恒到10-3以上。在类似问题上,也得到了解决和证明或一定程度上的澄清。
验证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图3
实验原理是基于经典力学多普勒频移结果。假设一频率为f的光波包在以太静止参考系K中传播,参考系K’相对参考系以速度v运动。则在K’参考系中波包产生频移。
在运动参考系K'中,波包垂直X轴向上运动。去掉K'参考系,在以太静止参考系K中波包的运动和观测者的运动如图3所示。波包和观测者在X轴方向有同向运动,则观测者观测到波包频率产生红移,去掉观测者,就是说在K'参考系中波包频率红移。所以经典力学多普勒频移认为从移动光源运动方向垂直方向观测移动光源产生红移。
穆斯堡尔效应
穆斯堡尔效应
穆斯堡尔效应以太漂移实验为一发射体和一吸收体放在一根长为2R的木棍两端,木棍围绕其中心运动。则吸收体观测到红球的频移变化翻倍。实验测得以太速度的上限为5×10-5 km/s,基本证实了不存在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
以太飘移实验原理质疑
上述分析中, 使用了脱离光源的波包,假定脱离光源的波包频率恒定(频率恒定的是光源,而不是波包),并用参考系替代观测者,所以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片面。要全面分析多普勒效应不能离开波源与观测者。
穆斯堡尔效应
也有人对运动光源垂直方向观测光源产生红移的理解是:当波包离开光源后在静止以太参考系中运动,那么在运动的K参考系中波包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运动方向夹角β大于90度。而观测者运动与波包运动方向正好垂直,即α等于90度。这个理解也有误区,因为波源运动方向与波包运动方向的夹角值β大于90度是以静止的以太参考系为准,而观测者运动方向与波包运动方向的夹角值α等于90度是以运动参考系为准。
对该问题的合理分析必须要在同一个参考系中。在运动参考系保持静止的观测者与光源,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中他们的运动速度与方向相同。则夹角α +β =180度。根据经典力学多普勒频移公式
从移动光源运动方向垂直方向观测移动光源不一定产生红移,所以穆斯堡尔效应以太飘移实验从原理上不合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