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曼·罗兰 编辑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出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文名:罗曼·罗兰
外文名:Romain Rolland
国籍:法国
民族:法兰西人
出生日期:1866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1944年12月30日
毕业院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职业: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出生地:法国克拉姆西镇
信仰:天主教
代表作品:《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
早年
罗曼·罗兰
创作之旅
罗曼·罗兰
一战爆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但他没有屈服。1914年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超然于纷争之上》。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结果拖到1916年的11月15日,瑞典文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罗曼·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21年
晚年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曼·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起来,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他才又见到了光明。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1945年1月2日在他的故乡克拉姆西镇举行了宗教葬礼。
剧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
从1898年至1903年,他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传记
《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3部英雄传记;
小说
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
其它
《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
贝多芬:从《英雄》到《热情》·音乐“鬼才”柏辽兹
作者名称 罗曼·罗兰
作品时间1998-4-1
《贝多芬:从《英雄》到《热情》·音乐“鬼才”柏辽兹》是1998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曼·罗兰。
恩培多克勒·斯宾诺莎的光芒
作者名称 罗曼·罗兰
作品时间2013-8
《恩培多克勒·斯宾诺莎的光芒》是201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罗曼·罗兰一生贯穿人道主义思想。前期受托尔斯泰影响较深,主张全人类抽象的“爱”、以“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文化堕落,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20世纪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两次世界大战,反对纳粹德国迫害季米特洛夫、呼吁苏联停止对知识分子的流放、乃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左翼作家的镇压等等,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罗曼·罗兰的作品也对人起到了指导作用,傅雷的少年经历及感染浪漫派文学,对他的情绪有极大影响,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在游学期间,他先后到过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但“均未能平复狂躁之情绪。”但是,傅雷的这种情绪很快就被罗曼·罗兰转移。留法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傅雷读到了罗曼·罗兰写的一本小书《贝多芬》,“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由此可见,这本小书的产生,是作家受到贝多芬精神影响的结果。罗曼·罗兰当时的状况,与此时的傅雷颇为相似,故此,傅雷便如“神光烛照”,感动得“不禁嚎啕大哭”了。
罗曼·罗兰是王元化所喜爱的作家。王元化青年时代所写的这两篇读《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文章,认识独到,见解高远,后收在1952年初版的作者文学评论集《向着真实》一书中。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确实是王元化的精神宝藏。据王元化的高足胡晓明教授介绍,直到王先生仙逝之前的那一年,还在请人读这本书。而且还在其夫人去世后,写过有关这本书最新的心得。日本学人相浦杲先生是深知王元化的,他说王先生对罗兰的认识一直没有变。这在王元化,是一种长期的人文生命的坚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
上一篇 保罗·萨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