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 编辑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年间,成书于汉安帝建光元年。北宋雍熙三年(986年)进行校勘并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内容上共十五卷,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结构上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的注解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说文解字
唐抄本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正文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注明的重文字数是474个,主要指汉代所发现的孔子壁中书及《春秋左氏传》。就许书所列古文形体来看,与魏石经古文、宋郭忠恕《汗简》所辑传抄古文字形皆近。这种文字也称为“蝌蚪文”,是战国时代通行于齐、鲁、三晋之间的一种古文字书迹。
《说文解字》里的“籀文”是来自《史籀篇》中的文字,大徐本标明的重文数共计208个。今比照出土东周文字资料,不论秦或东方诸国均有许书籀文之用例,许多籀文字形还接近西周晚期的金文字形,表明《史籀篇》所流传的时代要早于东周,班固、许慎以为周宣王时书,大致是可信的。
在许书重文里,还有“或体”“俗体”“今文”诸名,许慎常用“或作某”、“俗作某”称之。古文、籀文与正篆是属于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古汉字异文关系,或体、俗体、今文与正篆则主要是指汉世所存在的异文关系。
《说文解字》部首总览" alt="
《说文解字》部首总览"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3ac79f3df8dcd100692f2042718b4710b9122f26?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说文解字》部首总览
第一卷 | 上篇 | 一部、丄部、示部、三部、王部、玉部、珏部、气部、士部、丨部 |
下篇 | 屮部、艸部、蓐部、茻(mǎng)部 | |
第二卷 | 上篇 | 小部、八部、釆(biàn)部、半部、牛部、犛(máo)部、告部、口部、凵(kǎn)部、吅(xuān)部、哭部、走部、止部、癶(bō)部、步部、此部 |
下篇 | 正部、是部、辵(chuò)部、彳部、廴(yǐn)部、㢟(chǎn)部、行部、齿部、牙部、足部、疋(shū)部、品部、龠(yuè)部、册部 | |
第三卷 | 上篇 | 㗊(jí)部、舌部、干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