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明复 编辑
胡明复(1891.5.20~1927.6.12),原名孔孙,后改名为达,字明复,中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1891年5月2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堰桥镇一个书香之家。祖父胡和梅曾任江苏省桃源县(今江苏省泗阳县)教谕,父亲胡壹修热心新学,曾出资建造图书馆。胡明复行三,有兄弟姐妹9人,幼年与诸兄弟姐妹在家塾读书,由其叔亲自教诲。1901年,与胞弟胡刚复同入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上海、西安交通大学前身)附属小学。1902年兄弟俩一同升入南洋公学中学。南洋公学校长张元济(字菊生,后来曾主持商务印书馆多年)对胡明复弟兄十分欣赏,称他们为奇童。胡明复12岁时到宜兴,在一家杂货铺当小伙计。后入上海中等商业学校念书。随后,又入南京高等商业学堂就读。1909年,家人一致鼓励正在上海震旦学院物理系读书的胡刚复参加第二届庚子赔款留美生考试。胡明复在1910年与胡适等人一同考取了庚子赔款第二届留美生。1927年6月12日,在无锡溺水身亡。
中文名:胡明复
出生日期:1891年5月20日
逝世日期:1927年6月12日
职业:数学家
代表作品:《科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
胡明复
1915年春天,科学社董事会指定胡明复与任鸿隽、邹秉文3人草拟新社章。10月25日,他们拟定的新社章获通过,科学社遂改为“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的宗旨是联络,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胡明复被选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并兼任会计(会计工作他一直兼任至1925年)。
1918年,中国科学社由美国迁回祖国,胡明复继续为中国科学社服务。胡明复认为,他们这一代生长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为使中国富强,必须甘当为中国科学开路的“小工”。
传播科学
胡明复除了尽心服务于中国科学社,在《科学》杂志上撰写学术论文,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外,他还为科学的传播做出了许多贡献。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王云五聘请胡明复兼任数学函授社主任。胡明复联络南京、上海的一批数学教师,与商务印书馆几位编辑一道,主持编写了一批普及性的数学书籍。他还曾翻译并出版了《科学大纲》等普及性科学书籍,编写过微积分、高等分析等方面的教材。
胡明复
1916年胡明复发表《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与精神之大概及其实质》,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的本质,“且夫科学何以异于他学乎?……即在科学之方法”,“科学方法之唯一精神,曰‘求真’”,“此种精神,直接影响于人类之思想者,曰非除迷信与妄从”,并认为中国需要的就是这种科学精神。对于科学救国问题,他阐述了科学求真的精神与实用的关系,并利用科学史事实,批驳了急功近利发展科学的思想。在这篇文章中,他还介绍了H.庞加莱(Poincaré)的科学美学思想,E.马赫(Mach)的思维经济原则。
在《科学方法论二——科学之律例》中,胡明复对当时在西方尚不大引人注目的科学哲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科学律例(理论),其即自然之真理乎?盖大有研究之地。”他得到的结论是,科学理论只具有或然性,乃是统计规律:“夫科学律例,无非为过去事实之通理。其能基过去以预测未来者,纯为假设之理,唯据过去之经验,则机数甚大,为可恃耳。夫所贵乎科学之律例者,即此机之所恃也。”后来,他在其论文《几率论》、《误差论》中也指出:“科学律例……以应用于未来者,属于几率之范围。”
2 胡明复.万有引力定律.科学,1915,1(1):32—42.
3 胡明复.算学于科学中之地位.科学,1915,1(2):135—138.
4 胡明复.近世科学和宇宙观.科学,1915,1(3):255261.
5 胡明复.近世纯粹几何学.科学,1915,1(3):262274;1(5):513-525.
6 胡明复.教育之性质与本旨.科学,1915,1(6):611-626.
7 胡明复.伦得根射线与结晶体之构造.科学,1915,1(8):837—853.
8 胡明复.论近年派送留学政策.科学,1915,1(9):965-977.
9 胡明复.科学方法论一.科学,1916,2(7):719—727.
10 胡明复.科学方法论二.科学,1916,2(9):957-963.
11 胡明复.磁学上最近之学说.科学,1916,2(10):1096-1105;2(12):1297-1311.
12 胡明复.几率论.科学,1917,3(3):261-269.
1907年 考入南京高等商业学堂。
1910年 考取第二届庚款留美,秋季赴美入康乃尔大学文理学院学习。1914年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毕业,获文理学士学位。
1914—1915年 在美国与中国留美学生创办科学社与《科学》杂志。
1914年 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随后被哈佛大学授予哲学博士学位(Ph.D)。
1915年 与中国留美学生将科学社改组为中国科学社。
1915—1927年 历任中国科学社董事、理事及会计,并负责《科学》杂志。
1918—1927年 任大同大学教授,兼任国立东南大学、南洋大学等校教授。
1927年6月12日 在江苏无锡溺水身亡。
民国26年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建明复图书馆(今陕西南路黄浦区明复图书馆)以志纪念。
我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