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电荷 编辑
粒子带有的电,其多寡上的数量叫电量,由其能量和力的作用表现出来,故以此来量度的。电子和质子是最小的带电物体,所以其电量是电荷的基本单元(量子),用e表示,其值已为密立根测出。因为这电荷的量子可以是任何的分数值,所以是个变量,而非常数!这电荷的微粒子是恩格斯说的以太质点,是最微小的和绝对电中性的,因而丧失了分割它的手段,它便是古希腊的原子,亦即是永远测不到的希格斯粒子!
中文名:分数电荷
外文名:Fractional charge
别名:希格斯电子
特点:永远测不到
物质要为连续的大块不由分立的微粒构成绝不可能,粒子带有的电叫电荷,它不由普通的分原子构成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根据古希腊的以太说、笛卡儿的以太旋涡论和恩格斯的以太质点说,可以判断:电即是流动的以太、带电的粒子都是微观的电之旋涡、粒子带有的电则是由以太质点构成的!带电粒子之所以带电和具有自旋,均因其之为电的旋涡。
电荷中的原子(即以太质点)密度越大,因含有的质量越多其动能性质的能量越高作用力越强。电荷的量子(即电量e)因同其内以太质点的密度及其质量成正比,电子的电荷所以是:
e = mec2 (3-1)
式中的me是电荷的质量c是光速。
电子的电荷因同其内以太质点的密度其及质量成正比,在不同的环境中这电荷内的密度和质量变化时,电子的电荷要有相应的变化。连“真空”中也有温度说明其内有热的存在!这热所以既不是分子运动又不是麦克斯韦的电磁波,而是为特殊流质的电磁本身。其温度则是这电磁之动量性质的压强而同带电粒子的电量相当,而不是英国布莱克说的热量。这温度的梯度所以同电场相当,而有电流效应。因此,空间中热密度愈大而温度愈高,处在其中的电子之电荷在不同的部位分别吸收、折射和反射了这空间中的热时,便相应密度愈大而温度(压强也即电量)愈高。这是电子和所有带电粒子的电荷都要随温度而变的原理。电子的电荷因这样要随温度而变,前面的公式(3-1)便要写成:
e = KTmeC2 (3-2)
式中的K是电荷同温度的比率系数,T是温度。
按此公式,电子的电荷就不可能单一变小,还必有变大。变小是小于1的分数值,在低于常温的条件下产生;变大是大于1的分数值或整数,在高于常温的条件下出现。均可用实验去检验的。
在外磁场作用(扰动)下,导体内异名电流中部分的载流子(电子)被横向偏转出的结果,导体两侧之间会产生一横向电场之现象,叫霍尔效应。这异名电流中被偏转于横向的电子越多,其内的电子及其电荷越少越稀,随之出现的横向电场则越强。
粒子的电荷因要随温度变化与其成正比,而电子噪声与电荷单位成正比,电荷越小噪声越弱,所以越小的噪声依赖越低的温度!即温度越低电子的电荷越小所以由它产生的噪声越小。因此科学家先后发现1/3、1/5与任何分数值电荷,应是先后用较低与更低的温度去扰动的产物,都是低温减小了电子的电荷之结果,而不是其科研人员的猜测——或许产生于奇数分母分数电荷间的“协同交感”效应。
以上便是本文对分数电荷的解释。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建立在虚构的“波粒二象性”上面,废掉这波粒两象性而用电磁辐射的量子和原子化来描述,黑体辐射的公式应有比普朗克公式简明得多的存在。它要把光子的频率改为光子的动能或与此相关的物理量,因光子的能量是它的动能meC2。
其二,电子噪声与电荷的单位成正比,这电荷的大小则与温度成正比。所谓的“微波背景辐射”因发现于电子噪声,它也必同温度成正比。这样,就在地球上,南北两极与赤道间的温度因有较大的差异,而非各向同性的,这两处的电子噪声就应有较大的差异而应可测的。要是测出了这差异,还能把这各向异性的电子噪声归结为“微波背景辐射”吗?其实,太阳附近的温度远比冥王星附近的高,这两处的电子噪声同样要有较大的差异。这各向异性是普遍而不限于太阳系。
分数电荷 - 参 考 文 献
《以色列电荷研究有新发现》《科学美国人》中文版2000.7:8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译本88、89页
沈致远的《物理三问》《科学》杂志010.3:3。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