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寯 编辑
童寯(1900-1983年),男,满族,字伯潜。出生于奉天省城东郊(今沈阳市郊)。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第一代杰出建筑师,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童寯是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被公认为“建筑四杰”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童寯青年时期在东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任职于东南大学,1983年3月28日逝世于南京。
中文名:童寯
外文名:Tung Chuin
别名:伯潜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1983年3月28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职业:建筑学家
主要成就:建筑四杰
出生地:奉天省城东郊
代表作品:《外中分割》《随园考》《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东南园墅》《江南园林志》
童寯(青年)
1910年,入奉天省立第一小学,1917年,考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学。这一阶段正值推翻满清王朝和军阀混战时代,东北又饱受日本侵略之苦,因而“渴求和平”、“建设富强中国”和“读书救国”、“科学救国”成为他的理想。
1920年,中学毕业后去天津新学书院专修英语,次年夏天,先后参加唐山交通大学和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入学考试,均以优异成绩通过。他学习勤奋,各门功课成绩优异,英文和绘画更为突出。还被选为《清华年刊》艺术组成员和美术编辑,举办过个人画展。
1925年升入大学科,获得留美资格。同年秋,公费赴美,就读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与杨廷宝、陈植、梁思成等先后同窗学习。在校学习刻苦勤奋,同学间以从不涉足娱乐场所而广为传闻。在校学习期间,先后获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牌各一枚。
1928年冬,以3年修满6年全部学分,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提前毕业,接着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
童寯
从欧洲回国即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建筑系被迫解散,他帮助学生脱离险境后,自己也举家迁住北平。年底应陈植之邀赴沪,后来与赵深、陈植合组“华盖建筑事务所”。
1937年,上海沦陷,次年接受资源委员会技术长官叶诸沛之邀辗转至重庆。后在贵阳开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分所,完成省立陈列馆、科学馆、图书馆和清华中学等许多建筑设计。
1944年,应中央大学建筑系刘敦桢之邀抵重庆,在授课之余继续建筑师业务。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其他著名建筑师应聘,中央大学建筑系一时人才荟集、蒸蒸日上,这就是中央大学建筑系“沙坪坝黄金时期”。
祖孙三代(祖父:童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职任教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1952年,院系调整,他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授。
晚年他带研究生并潜心从事研究著述,即使在动乱的年代身处逆境也不中止读书写作。曾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和江苏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1983年3月28日逝世于南京。
童寯故居
1932~1933年,南京宁海路新住宅区私人住宅,南京原国民党外交部大楼及官舍,南京下关电厂,南京首都饭店,上海恒利银行,南京陵园孙科住宅,上海大上海大戏院。
童寯建筑作品,南京外交部大楼
1934年,上海金城大戏院,南京卢树森住宅,南京陵园张治中住宅,何建住宅,上海公寓数幢。
童寯建筑作品,大上海大戏院
1935年,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南京金城银行别墅。
1936年,南京陵园中山文化教育馆,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库。
1937年,南京水晶台地质矿产陈列馆,地质调查所,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办公楼、图书馆,南京白下路原国民党政府审计部办公楼。
1938年,四川资中酒精厂,重庆炼铜厂。
1939年,贵阳花溪清华中学,大夏大学教舍。
1941年,贵阳花溪贵筑县政府,清华中学。
1942年,贵阳贵州省儿童图书馆。
1943年,贵阳民众教育馆。
1946年,南京下关工人福利社,南京小营航空工业局。
1947年,南京孝陵卫政治大学校舍、宿舍,南京高楼门公路总局。
1948年,南京萨家湾交通银行,江南铁路公司建设大楼。
1952年,上海杨树浦电力学校教室、礼堂等。
童寯著作
《童寯文集》四卷
英文论著:《Chinese Gardens》(中国园林)、《Foreign Influence in Chinese Architecture》(中国建筑的外来影响)
画册:《童寯画选》、《童寯素描选》等
南京市童寯故居
1932—1951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和官邸,以经济、实用、富有民族特色而取代宫殿式的设计方案中标。建成后的这幢建筑以线条简洁、比例匀称,体态端庄而受到称赞。将传统民族风格进行简化和提炼,突破了这时期多沿用的大屋顶式样,成为创造现代民族风格成功的实例。此外还有1936年建成的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这幢建筑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手法,上部以少许琉璃花饰点缀,气势宏伟,可惜毁于战火。其他还有1931年的南京下关首都电厂、上海大上海大戏院、南京首都饭店、首都地质矿产陈列馆等。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地设计建造的有重庆炼铜厂、贵阳花溪中学、大夏大学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设计建造的公路总局、航空工业局、美军顾问团公寓等一批优秀而有特色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在现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巨头,在抗日战争期间3人分处三地,都做了不少工程。3人均重视创造性地发扬传统,勇于向陈腐观念挑战。童寯和其他老一辈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努力和成就,奠定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地位。
东南园墅
作者名称 童寯
作品时间2018-11
《东南园墅》是一部由童寯所著的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著作,初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江南园林志
作者名称 童寯
作品时间1984-10
《江南园林志》是1963年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童寯。
近百年西方建筑史
作者名称 童寯
《近百年西方建筑史》是1986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童寯。本书书主要讲述了近百年西方建筑方面的历史。
新建筑与流派
作者名称 童寯
作品时间2016-6
《新建筑与流派》是198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童寯。
造园史纲
作者名称 童寯
作品时间1983-2-1
《造园史纲》是198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童寯。本书介绍了东西方造园史,以及中国、日本与英、法等国的造园成就及其相互影响,同时对现在造园职业及专业教育也做了论述。
童寯文集
作者名称 童寯
作品时间2006-9-1
《童寯文集》是2006年9月1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童寯。本书主要收录了建筑学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童寯的一些讲义文稿、书信、日记等著作。
日本近现代建筑
作者名称 童寯
作品时间1983-11
日本近现代建筑
苏联建筑
作者名称 童寯
作品时间1982-12
查看更多书籍
南京市童寯故居
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他精通英文,通晓德、意、法多种文字,又能博闻强记。博大精深的知识,深邃睿智的见解,成为学生和老师的“活字典”,不时为师生答疑解惑。
童寯在晚年更加勤奋著述,是指导硕士生和中国第一批博士生的导师。1982年,重病住院期间,在7月中旬南京的酷暑下,在病室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疼痛,挥汗为大百科全书撰写条目,为教师研究生答疑和修改教师英文讲稿,他在教育园地上耕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江南园林志(童寯著)
童寯在30年代初于上海工作期间,即用工作余暇遍访苏、浙、沪60多处园林,只身一人不辞劳苦踏勘、调查、测绘、摄影,又广为收集资料文献,1937年,完成《江南园林志》一书,这是近代最早一部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包括园林历史沿革、境界、中国诗、文、书画与园林创作的关系以及中国假山发展等众多内容。书中许多园林今早已荡然无存,其测绘图纸和照片都格外珍贵。学术界公认《江南园林志》是近代园林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该书完成后即经建筑营造学社建筑学家刘敦桢介绍出版,梁思成看后在致童寯信中说“拜读之余,不胜钦佩”。后因“芦沟桥”事变,学社南迁而中辍,直到1963年,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近代研究中国园林的著述甚少,用外文介绍中国园林艺术成就更属阙如,致使外国人得到东方园林有以日本为代表的错误认识。有感于此,他晚年用英文撰写东南园墅,这就是生前在病床上为之定稿的著作。反映他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挚爱和在园林研究上的成就。
童寯先生作为建筑师他好吟咏,又娴六艺,他的绘画作品使专业美术家也为之赞赏。广博知识和深湛的文化修养使他能在中国园林艺术理论研究上达到了很高境界。
近百年西方建筑史(童寯著)
30年代沪、宁等地“大屋顶风”盛行时,他从建筑经济、功能以及时代进步、新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考虑,对搬抄大屋顶持否定态度。他说:“现代建筑物,……在用低造价谋取更大使用空间方面,平屋顶与中国建筑艺术揉成一体,或是与潮流分道扬镳,寺庙式屋顶肯定已经过时……钢和混凝土的国际式将很快得到普遍的采用”、“中国建筑今后只能作为世界建筑一部分,就像中国制造的轮船火车与他国制造的一样,并不必有根本不同之点。”他还满怀信心地展望“中华民族既于木建筑上曾有独到贡献,其于新式钢骨水泥建筑,到相当时期也自能发挥天才……中国建筑于汉唐之际,受佛教许多影响,不但毫无损失,而且更加典丽,我们悬悬于中国建筑的命运,希望着另一个黄金时代的来临。”他对建筑发展的方向和旧传统必然会被抛弃有极明确的判断。晚年在他《近百年西方建筑史》中,他能肯定新结构和技术的发展前途,如60年代西方建筑外形上出现把钢框架暴露于玻璃幕墙之外时,他说:“对这种发展,抱有不同成见的人,初看可能不大习惯,但只要是通过计算分析而不是从空想出发,这种处理手法迟早会被接受。”
儿子:童林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